瑞幸的優惠券、兌換券要不要趕緊用掉?董事長髮335字道歉信,回答了這些核心問題

瑞幸咖啡“自曝”22億元財務造假之後,公司股價在當地時間2日大跌75.57%的基礎上,3日繼續大跌15.94%,兩個交易日內市值蒸發了約370億元人民幣。

瑞幸的优惠券、兑换券要不要赶紧用掉?董事长发335字道歉信,回答了这些核心问题

瑞幸咖啡還引來中國證監會的關注。4月3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發佈聲明。聲明稱,中國證監會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

就在今天(4月5日),瑞幸通過官方微博發佈《道歉聲明》稱,對於此次涉嫌財務造假事件,涉事高管及員工已被停職調查,與此同時,公司將保持正常營業。

瑞幸的优惠券、兑换券要不要赶紧用掉?董事长发335字道歉信,回答了这些核心问题

圖片來源:@luckincoffee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今天也在微信朋友圈回應稱,“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董事長回應:我非常羞愧、痛心

4月5日,陸正耀在朋友圈中表示,“感謝很多朋友的關心問候。出事以來,我非常羞愧、痛心。”

根據瑞幸公佈的最新股東情況,陸正耀持有公司48.4億股B股股票,其中普通類B股39.12%,擁有36.86%投票權。

瑞幸的优惠券、兑换券要不要赶紧用掉?董事长发335字道歉信,回答了这些核心问题

感謝很多朋友的關心問候。出事以來,我非常羞愧、痛心。瑞幸創業初衷是想做一杯好咖啡,服務千萬用戶。但是造假事件出來後,讓太多人失望、受傷!包括一直信任我們的投資人、合作伙伴,喜愛我們的消費者,還有兢兢業業的瑞幸員工和他們背後的家人。

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同時,全國數千家門店,數萬名員工還在正常運轉。這種特殊時期,我需要給一線員工們打氣,他們都是勤勤懇懇服務客戶的好員工,是無辜的。我說“元氣滿滿”,是要給小夥伴們打氣。這個時期,我們更要穩定住運營,持續服務客戶。

過去兩年公司跑的太快,引發很多問題,現在狠狠的(地)摔了一跤,我作為董事長難辭其咎!借朋友圈向所有人誠摯道歉 — 對不起大家!

我接受一切質疑和批評,並會盡全力挽回損失!

瑞幸的优惠券、兑换券要不要赶紧用掉?董事长发335字道歉信,回答了这些核心问题

此前APP和小程序雙雙崩潰

在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之後,有用戶擔心,如果瑞幸咖啡門店倒閉,其優惠券就不能使用了。

這也引發用戶“瘋狂”下單,導致瑞幸咖啡到APP和小程序在4月3日雙雙崩潰……

瑞幸的优惠券、兑换券要不要赶紧用掉?董事长发335字道歉信,回答了这些核心问题

4月3日14:39分,瑞幸咖啡官博才表示,“APP恢復了”。

瑞幸的优惠券、兑换券要不要赶紧用掉?董事长发335字道歉信,回答了这些核心问题

不過,在瑞幸咖啡今天的致歉聲明也給上述“搶”咖啡的用戶吃下一顆定心丸,其表示:

涉事高管及員工,現已被停職調查。瑞幸咖啡董事會已委託由獨立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及其委任的第三方獨立機構,進行全面徹底調查。公司會第一時間向公眾披露調查的一切問題。

對於涉事人員,公司將保留採取法律手段的權利,不會包庇,絕不姑息。

公司也將深刻反思懺悔,強化內控合規。與此同時,公司會持續服務社會,保持正常經營,穩定員工和門店業務。

我們深知自己的每一步都來自千千萬萬客戶的支持,也將傾盡全力,為用戶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

陸正耀旗下資產遭受考驗

伴隨著瑞幸咖啡造假的事發,神州優車、神州租車和寶沃汽車……陸正耀旗下的其他資產遭受考驗。

據騰訊稜鏡,瑞幸並不是“神州系”第一個被做空的公司。在2017年1月,GeoInvesting發佈了一份關於神州租車的做空報告,報告中強調了其與神州優車的“飆升的關聯方交易”、“有問題的折舊方法”和“暗淡的商業前景”。

該報告發出後,神州租車股價微有下挫,但仍在7港幣左右區間,但隨著利潤不斷創新低,公司股價隨之下墜。而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神州租車淨利潤再創新低,僅0.31億元,同比暴跌89.3%。

神州優車的情況更加堪憂。

神州優車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9.19億,較上年同期減少了48.98%,營收接近腰斬;公司上半年淨虧損6.52億元,同比大跌550.28%。自2015年至2017年神州優車連續三年虧損,2018年實現短暫盈利後,2019年神州優車再次出現虧損。

至於倍受厚望的寶沃汽車,也近況不佳。

2019年3月,陸正耀以41億元買下德國老牌汽車企業寶沃控股權,但寶沃目前仍處虧損的泥潭裡,這個重資產的行業,對資金更加如飢似渴。此前北汽持有三年虧損額高達40.14億元。

就在4月5日消息,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稱,瑞幸咖啡本是為國人服務的一件好事,老百姓和投資人都有耐心去等待。但造假導致公司瀕臨倒閉,而且對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紅星新聞、每經APP、騰訊《稜鏡》)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