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中央军校是民国政府为了培养军事人才,在南京筹办兴起的。那个时候,进入中央军校,需要进行十分严格的考核。而成功进入军校就读后,这些军校生还将面临更多的困难考验。

当时,军校生们面对的第一个考验,就是从来吃不饱饭。虽然校方的出发点,是为了磨炼军校生们,但这些年轻的军校生正是力气大、吃的也多的年纪。

不久之后,为了填饱肚子,军校生会经常拿着家里带来的钱,去外面买吃的,也是因为军校生人数多,需求过大,当时中央军校的校区旁边,出现了许多小吃摊子,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一、带动了校区周围经济

中央军校每年都会招收学生,但是录取的标准十分严格。

首先,报考者必须是具有高中毕业文凭的,年纪在18岁到24岁之间的男子。其次,这些男子的身体必须健康无病,体重和身高都要达到规定的标准。

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可以说,当时能够进入中央军校就读的人,都是能文能武的全才。然而,这些人才进入中央军校就读后,校方首先就会立下让他们吃不饱饭这个下马威。

并且,这样的考验不是一时的。

年轻人容易饿得快,而饿的滋味谁都知道很不好受。幸运的是,这些刚入校的军校生,刚从家里进到学校,身上有钱,所以才可以在校区周围,买东西填饱肚子。

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我国历来认为,吃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而这些平时看起来雷厉风行、不苟言笑的军校生,也有这么可爱的一面。

因为吃,当时仅仅是中央军校一个学校的学生,就带动起了他们校区周围的经济发展。

一到晚上,中央军校的周围更是热闹的很,走在买吃的巷子里,一长溜的钢盔摊子,望也望不到头,让人仅仅是闻着美食的香味,就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二、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

那个时候,中央军校除了有很多数不尽的美食,还有很多帅气的美男子。

而校区旁边出现了美食摊子,有美食填饱肚子后,这些军校生平时在学校里训练得再辛苦,也从没有抱怨过一句,只是一心一意为保家卫国,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任何时候,军人都是为了保护国家,而冲锋陷阵的第一人。可以说,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能否“挺直腰杆子”的关键。

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说起民国时期,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军校,恐怕就是黄埔军校了。的确,说起中国近代历史,黄埔军校一定是最绕不开的那一个。

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其实就是同一所学校。

1926年时,这所学校由“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三年后,它又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虽然改了三次名字,但中央军校培养军事人才的严格程度,只增不减。

中央军校培养出过许多大将,开国的十大元帅之中,有一半都是毕业于这所学校的。

三、展现了军人卫国精神

有关中央军校还有过一个趣事。

1924年,孙中山在中央军校的大门上,亲自挂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道:“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云:“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这幅对联就像是中央军校的一个过滤器,专门输入这种人才。中国革命期间,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曾经两次东征,出师北伐,为守护祖国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排在“黄埔三杰”榜首的蒋先云,就曾经是中央军校的顶级尖子生。在学校期间,他就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中央军严格校的教育,更是让他受益匪浅。后来,他在抗日战争中,也是立下了许多耀眼的功劳,收人敬佩。

民国的中央军校,校外有一长溜的钢盔摊子,起因是学校的下马威

像蒋先云这样,毕业于中央军校的人,在抗日战争期间,基本上都是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保家卫国而埋骨他乡。

孙中山为中央军校的学生开学演讲时,就曾号召所以师生这样起誓:

“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要学先烈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不贪生畏死。”

孙中山的这个号召,深入每一个中央军校学生的心中,也成为了他们的人生标杆。

一所好的学校如此,一群好的军人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