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被日本偷襲在先,美國參戰後為何要奉行“先歐後亞”戰略?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隨後美國羅斯福總統發表講話,宣佈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進入最大規模時期。然而,美國加入戰爭後為什麼卻奉行“先歐後亞”政策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明明是被日本偷襲在先,美國參戰後為何要奉行“先歐後亞”戰略?

一、德意法西斯的擴張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1938年以後,隨著德意法西斯在歐洲連連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無遺。希特勒不僅獲得了歐洲巨大的軍事、地理優勢,威脅到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利益,甚至還將手伸進了美國的“後院”——拉美,成了美國的直接競爭對手。這是美國不能忍受的,因此早就醞釀著打擊德意法西斯,尤其是德國。

二、歐洲是美國主要的投資地

截至1941年,美國在歐洲的直接和間接投資總計達200600萬美元,在亞洲和大洋洲的投資僅為85300萬美元。從這個數據對比來看,歐洲戰爭的走向對於美國,尤其是資產階級的財富是不是能得到保障更為重要。美國說到底還是由資產階級控制的國家,資本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

三、歐洲戰場對整個戰場形勢的意義比較重要

必須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還是在歐洲。無論從人口、經濟、工業發展水平還是從戰爭的烈度來看,歐洲戰場都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歐洲戰場的走向對於整個戰爭的走向都具有更決定性的意義。後來我們說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就是這個原因。

明明是被日本偷襲在先,美國參戰後為何要奉行“先歐後亞”戰略?


四、中國人民的浴血抗戰使日軍主力受制於中國戰場,客觀上允許美國“先歐後亞”戰略的實施。

自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以來,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於1938年十月將日本拖入到了持久戰的泥潭。此時中國正面、敵後戰場牽制了日本一百多萬精銳部隊不能動彈,導致日本在攻取東南亞後在兵力上更加捉襟見肘。而在太平洋上主要依靠海軍,既然日軍無法對美國的夏威夷等地實施大規模登陸戰,那麼美國陸軍就可以先通過由英國海軍控制的大西洋,先去參加歐洲戰場的爭奪。

明明是被日本偷襲在先,美國參戰後為何要奉行“先歐後亞”戰略?

五、羅斯福總統的努力推動

羅斯福總統等美國精英一直都密切關注著戰爭,並希望在合適時機參與其中。在美國正式參戰前就已經有了“先歐後亞”的構想。

1939年11月,羅斯福簽署的“新中立法”中將取消武器禁運條款改為“現金購貨運輸自理”,由於英國的海軍運輸發達,又有強大的海軍,故此法對英國極為有利。

1941年3月,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授權以租借或貸款形式向某些被認為其國防對美國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資。從此美國成為民主國家的巨大軍火庫。

蘇德戰爭爆發後,該法案又擴大到蘇聯。根據“先歐後亞”戰略,美國的戰略物資和軍事力量源源不斷地進入歐洲。羅斯福最終徹底戰勝了孤立主義,“先歐後亞”戰略得以堅定地貫徹執行。

明明是被日本偷襲在先,美國參戰後為何要奉行“先歐後亞”戰略?

如何評價美國這一戰略呢?

首先“先歐後亞”戰略是美國全球戰略和國際主要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既體現了美國的局部利益,也反映了爭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客觀規律,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其次有利於集中優勢兵力,以較小代價取得歐亞兩線作戰的勝利,最終戰勝法西斯

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戰場的地位,導致中國抗戰得不到更多的外來援助。中國人民為了打敗法西斯付出了更多的犧牲。

參考:黃光耀《二戰中美國奉行“先歐後亞”戰略之原因探析》


明明是被日本偷襲在先,美國參戰後為何要奉行“先歐後亞”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