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先做一张王莽、武则天理政情况对比简表,请各位看看。


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王莽、武则天理政情况对比简表

为什么你要写的是王莽,却提到了武则天?

把王莽和武则天放在一起,一开始会让大家觉得荒唐,细细比对,却也可以看出一些有趣之处。有时候,历史既要纵向看,也需要横向比对。


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武则天

武则天起步之初,她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没有性别上的优势,也不是博学的大儒,只有美丽的容貌这一个资本。

王莽恰好相反,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为他铺路,男权社会里绝对的性别优势在他这里,而且还是以勤劳好学孝顺称于世的正宗儒士,多么优越的资本!

如果一定要找出相同点,有一点,就是两个人都是父亲早死,受过不少苦,见过人世的炎凉。

后来,饱受亲戚冷遇后的武则天随母亲居住长安,637年14岁的武则天以她唯一的优势进入了皇宫,告诉哭泣的母亲“岂知非福”。此处可见武则天的雄心。

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孤儿王莽则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公元前22年,在家族的帮助下,24岁的王莽以孝之名进入朝廷担任了黄门侍郎,不久就因为家族力荐以贤能之名升了官。

武则天在向上爬的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波折在唐太宗死后,她用自己的美丽隐忍果敢以及失宠的皇后这个盟友的力量回到了宫中,回到李治身边,打败了李治的宠妃。

王莽也有过波折,一路向上的过程,他碰到了家族的才俊王太后的外甥这座高山,他用收集黑材料和打小报告这样的阴谋铲平了这座高山。38岁这一年,王莽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王氏大家族的接班人,当上了大司马。

一路上升的途中,据说武则天用杀死自己的长女赢得了后宫最后的胜利。我们信与不信,不重要,事实是她是宫斗的胜利者。


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武则天

哀帝即位后,王莽为赢得清誉逼死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哀帝一死,他就如愿再次回到了中枢。这应该是事实,史书上言之凿凿。

这个时候,他们两个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但是最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而被李治立为皇后。一个最不该做皇后的女人凭着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征服了一个男人,便成国母。660年,武则天开始参与政事的处理。这漫长的过程中,武则天的治国理民的水平慢慢锻炼出来了。

王莽礼贤下士、勤俭谨慎,克己不倦,招聘贤良,赢得了当时最有权的女人的欢心。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公元前1年,在平帝即位后,王莽开始代理政务,大权在握,得到朝野的一致拥戴。

武则天花了30年的磨练,借李治铲除政敌,终于在公元690年上位。

王莽在平帝、宣帝时期一边铲除政敌,一边忙着为上位做准备,终于在掌握朝廷大权的十年后的公元9年登上了皇位。

两个人上位用的舆论宣传手法基本相同,难分伯仲。

可是上位后的举措却大相径庭,从此两个人的命运和评价便截然不同。

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武则天

武则天的措施我以为主要可归结为三个大点:薄赋役、扩科举、开言路。

第一个措施在我看来是实实在在的给老百姓好处,它不折腾百姓还争取了百姓。

第二个措施是扩招,它争取了广大知识分子,不但收文举人,还收武举人。注意,而且唐代的科举不是只收儒生的,其他学术流派的也有招收。

第三个措施广开言路,它鼓励老百姓和大臣上书言事,也起到了疏通积弊的作用。

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景区

我们看看王莽用这宝贵的十五年做了些什么。

王莽的措施我也可以把它归结为三个大点:改币制、改田制、改名号。

如果允许我猜测,我以为王莽是一个完美形式主义的强迫症患者,一个从内而外追求“虚”的人物,确定地说他的“改革”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

他的这种重形式、重虚名的改革没有争取到更广大的支持,反而得到的是广大的反对。

一个原因在于他公然抛弃了自己的家族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王政君,失去了老权贵的支持。

他的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不是依靠将得到利益者去推广实施,而是依靠将失去利益者去推广和实施,如何推动得下去?

史书记载,公元2年,全国大旱并有蝗灾。当时,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那时,可谓王莽一呼,百官响应啊!可是他做了皇帝之后呢?要知道让权贵们、官员们出一时之粮之钱容易,让他们让出世代之田地谈何容易啊!

所有的举措没有坚定而有力的跟进者,没有可行的步骤、方法、策略和调整预案,没有持久贯彻的执行力,只有拍脑袋的决策和朝令夕改,不失败才奇怪。

其实通货膨胀这个问题不是王莽造成的,他身处于通货膨胀的时期,这从史书上可以看到。据《汉书》记载,王莽上位前的公元七年5月他就进行了币制改革。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的改革不追根溯源,只是改改货币的版本,后来又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想法很好,不过,从经济学上说,没有配套的一系列措施,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他不是商人出生,只靠权贵家族的世袭得到的位置。他没有经济学头脑,也没有商人的务实精神,只有汉代儒生的虚饰和纨绔的浮夸做派,岂不败哉!

武则天的父亲是商人出身,这样的家庭熏陶,让她目标明确,作风务实而精明。她的成功,有偶然,更有必然。

至于因为改换名称造成的一系列内政和外交上的问题,以及它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自不必说。

一个“新”的举措,不管外表多光鲜,它一定要让最广大的人民得到好处,看到实处,这样大家才会拥护它。王莽用虚言假语换取了地位,依然想用托古的迷梦把大家骗下去。可惜,老百姓的衣食温饱不是看着空中的月亮就可以解决的。

王莽的举措是一个空中楼阁,他就像一个狡猾的政客,给大家画了一个美妙的大饼,却没法兑现。他死后,老百姓割了他的舌头分而食之,可见大家对他口吐莲花却一样都没能做好没做成的愤怒之情到了何等地步!

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武则天的无字碑

我在比对《汉书》和《资治通鉴》中对王莽事迹的表述时,发现它们还是不尽相同的。《汉书》在记录王莽的行为过程时并没有完全地贬低王莽,也写了他的一些客观的行为带给儒生的益处,包括了四十八万人上书请求为王莽加九锡。宋代的《资治通鉴》的表述反而更为审慎,对于王莽为儒生盖房子这件事,记录成是王莽的一番说辞罢了。

说到底,王莽在辅助汉王朝这件事情上有多少儒生拥护,那么在他篡位后就会有多少儒生反对,这是可以预料的啊!

汉朝没有赢得所有知识分子的心,但确实赢得了儒生的心,这是它后来得以复兴的原因之一啊!

而王莽没有赢得广大的知识分子的心,反而失去了维护汉统的儒生的支持,也失去了家族长者的支持,更因为他的繁缛虚文伪饰失去了没有耐心在他的谎言中等待的天下老百姓的心。

他有可以施展抱负的十五年,可是他却没有好好用好它,没有解决民生的任何实质性问题,终究只能是失败。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

问:此道何道?

曰:此道不虚,不过是民心罢了。

原创:从与武则天的比对谈谈形式主义汉儒权贵王莽的“新莽”悲剧

春天

想了解更多内容,来百家关注“咫尺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