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从我记事起,新闻联播里总是提到阿富汗、塔利班,出现的画面总是战争、眼神空洞的人们、蒙着面的妇女。故前几日看一个老乡写《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时,看他说到这本小说里面有阿富汗的生活情境时,让我突然有了阅读这本畅销书的欲望。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怎么描述那些战争和当地的人。利用一个周末读完后,故事主要围绕是阿米尔少爷和他仆人阿桑的亲密友谊展开。撇开风土人情、战争外,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每个人偶尔的懦弱、很多人不经意的自私却让别人的生活轨迹发生大的改变、经历起伏能活出自我等适应于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

书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为你,千千万万遍”。故事里这句话貌似出现了两遍,一遍是哈桑对阿米尔说,一遍是文末阿米尔放风筝时对自己及哈桑的儿子讲。

书中最打动的我的不是主角阿米尔和哈桑,而是拉辛汗和阿米尔的爸爸,可能是因为他们既比阿米尔更早明白走错路之后该如何返回正确的轨迹,他们又不像哈桑的只懂得默默忍受和付出吧。

书中写到饱受战争摧残的阿富汗时,觉得他们很惨,但由于幸福的我一直深处和平年代,也没法感同身受,希望永远可以不是特别的理解那些苦难。

另外由于我是第一次看关于阿富汗的小说,里面提到的一些场景我还是有些想象不到,放风筝怎么会割破手呢,挂毯和沾着酸辣酱的樱桃是什么鬼?也许我需要找来电影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