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中國人的每一個節日,都少不了吃。於是,就有了飲食文化之說。清明時節也不例外,祭祀祖先的同時,自己也能享受一頓大餐。這是紹興烹飪專家茅天堯2012年的一篇博文,例舉了清明時節紹興人經常吃的十道菜。像五香活蛋、鹽水芽豆等品種,很多人可能還沒見過哦!

醬爆螺螄

“清明螺抵只鵝”,螺螄在清明之際最為肥美,肉質滾壯鮮嫩,炒得到位的醬爆螺螄,吮起來還有一股鮮美的滷汁順喉流下,越吃越有味,吃得使人上癮,難怪紹興民間有“篤螺螄咕酒,強盜來了勿肯走”這樣的民間俚語,成為民間的最愛!

螺螄雖是貧賤之物,但極具鄉土風味和情緣。吃螺螄是非常有情趣的,紹興人吃螺螄叫吮螺螄,吃得人津津有味,一副投入,“嘬、嘬、嘬”的吮螺聲,就象春天小鳥的鳴叫,悅耳動聽,引得不想吃的旁人也會禁不住地嘗上幾顆。那吮螺的韻味,是那麼地悠長而難忘。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醬爆螺螄

醃菜燒筍

醃菜是紹興人的至愛,在冬季是人們佐餐的基本保障,頗有《詩經》所云“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古意,並因其鮮美入味被譽為“大尾巴白鯗”。

醃菜煮筍是用翌年的醃菜與逢春勃發的時筍配伍燒煮而成,翌年的醃菜經暖洋洋春風的吹拂,蛻變成酥鮮異香的另一番風味,與春筍爽脆鮮嫩滋味互融,別有風味勝一籌。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醃菜燒筍

單鮑黃魚

“黃魚水鯗,半斤八兩”這是紹興廣為流傳的民間俚語。水鯗即為經鹽、花椒短時間醃漬後的黃魚。黃魚醃漬後去掉部分水分,緊密其肌體,成品肉質滑嫩滋潤,清香鮮美入味,具有開胃增食慾之功,此法為單鮑,紹興民間極為擅長。

單鮑之法最宜水產之物,以選用新鮮的報春黃魚尤佳,單鮑大陳島黃魚為單鮑菜品中的上品,讓人食後齒留餘香,美味難忘。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單鮑黃魚

蒜泥草籽

草籽是紹興人對“苜蓿”的俗稱。在晚稻即將抽穗時播下種子,經大地的哺育,待到春歸大地,便衝寒冒雪,展姿露翠,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帶給人們盎然春意。

紹興民間對草籽的吃法十分地道,極具清香甘鮮,自成風味。草籽的旺季在清明之前,一般過了清明便不再食用,因草籽日趨漸老。“苜蓿堆盤莫笑貧,家園瓜瓠漸輪囷,但令爛熟如蒸鴨,不著鹽醯也自珍。”這是南宋詩人陸游對草籽的品味與讚美。

“草籽”曾作為紹興百姓春荒的救命糧,說起草籽老紹興們會記憶猶新,充滿感情。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蒜泥草籽

五香活蛋

春暖花開,清明前後,哺育小雞小鴨小鵝,此時,也成了吃活蛋的佳期,紹興以此為習,並視為滋補。

五香活蛋由雞、鴨、鵝蛋經哺半月餘,用水微煮,去水,將蛋殼略敲,加老酒、醬油、茴香同煮,即成五香活蛋,味鮮,下酒相宜。《越鄉中饋錄》載“越人視為佳品,……近年以哺過十八九日,不問退不退而煮食者,謂之活蛋,價較昂。”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五香活蛋

白斬鵝

白斬鵝由越鵝為原料經白煮而成,清香鮮美,是清明時節的應時佳餚。

越鵝為紹興的一大名品,民間十分看重,不僅是它的美味,而是還有其情感的寄託。大的節日一定要宰鵝進行慶祝,鵝還作為男方饋贈的禮品。“鵝”、“我”諧音,使列祖列宗、已故的親人見鵝如見我,成了清明祭祖時萬不可缺的供品,約定俗成。

鵝與紹興百姓有著不之緣,在民間流傳著諸如王羲之“以字換鵝”的故事。留下許多有關鵝的古蹟,紹興的“蘭亭”、“戒珠寺”等。還保留著“鵝池”、“鵝碑”,還有不少諸如“鵝行街”、“鵝涇”、“鵝巷”等地名,不由使人想到古代紹興白鵝滿街,鵝群踏徑過巷的景象。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白斬鵝

艾餃

艾餃是紹興眾多美味佳點中的一道傳統點心,每當清明之際,艾餃成了應時之點,民謠雲:“糯米艾葉細細磨,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用煮,清明共吃艾饃饃。”

艾餃又叫青團,由艾而名。艾是一種野蔬,逢春發芽生長,路邊、田間、山坡都可見其蹤影,一片茂盛青綠,只是其生長時日短暫,一過清明就變老而不再食用。

艾具有散寒祛溼、消炎,增加食慾,促進健康的保健功能,在民間篤信不疑,因而民間有“清明吃艾餃,勿怕陣雨澆”之說。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艾餃

鹽水芽豆

芽豆是春日的一款家常菜,由幹羅漢豆在水中浸泡溼潤充分,自然長出豆芽而成。也是清明時節的應時食品,在民間的清明上墳酒菜中是必備的,有道是“清明芽豆刮刮叫”,“芽”則“苗”也,祈求生活美好節節高,用芽豆祭祖既誠表孝心,又蘊涵意。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鹽水芽豆

香乾拌馬蘭

馬蘭頭為早春野菜,香乾拌馬蘭被譽為紹興的家鄉菜。每當清明之前馬蘭頭成了百姓的嚐鮮福祈。馬蘭頭的美味,在民間還著一個傳說。相傳,南宋康王趙構為避金兵追殺,曾逃至紹興。一日因飢餓難,暈倒在一農戶門前,農家以粥湯和馬蘭頭為康王充飢,康王飢不擇食,竟感其味遠勝山珍海味。回朝後,仍念念不忘,多次命紹興府進獻馬蘭頭。

“不知馬蘭入晨俎,何以燕麥搖春風。”馬蘭,大地母親的恩賜,四季轉換,春風吹生,歲歲馬蘭,今又馬蘭。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香乾拌馬蘭

薺菜鴨血豆腐羹

薺菜、鴨血、豆腐雖為家常炊物,十分大眾,但紹興人卻將其調和得有滋有味,人人愛吃。薺菜鴨血豆腐羹別具鮮美活絡,滑嫩潤口之勝,尢以清明前後食用為佳,鄉土風味品而難忘。

煙花三月,萬物生長,被春雨澆醒的田野裡薺菜滿坡,翠翠綠綠,隨遇而安,此時,人們吊薺菜成了春日的一大風景。紹興人吃薺菜的歷史悠長,《詩經》雲“甘之如薺”。

紹興茅天堯大廚推薦,10道老底子的清明食譜, 你吃過幾道?

薺菜鴨血豆腐羹



每晚7點,分享紹興的美食美器、名人越企、逸史趣聞。本號專注越文化研究與普及,喜歡請點擊關注“越來了”,一起追尋“越文化”。

週一:【越商】

週三:【越史】

週五:【越食】

週二、四:【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