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司說話的技巧:腦子短路的韓信

劉邦稱帝后,舉行了英雄大會,開始封王封侯。

對於分封的結果,雖然有些人心中不滿,但畢竟礙於劉邦的身份和地位,拐彎抹角的稍稍提了一下意見後,見沒有回應,就不敢再提了。

但對劉邦的分封最為不滿的人就是韓信,當年他攻打各大諸侯,直至最後統率三軍在垓下徹底擊敗項羽,可以說現在封王封侯的人都是他實實在在的部下啊。

與上司說話的技巧:腦子短路的韓信

此時見他們居然跟自己平起平坐,他心裡就不平衡了。而劉邦呢,他雖然分封了各位功臣,但他心裡也是不安的。

他知道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於是他對手下的三大重量級人物韓信、張良、蕭何分別進行了逐一考核。

劉邦第一個考核對象是韓信,鑑於他超強的軍事才能,劉邦一直對這個危險人物處處提防。從統率三軍的將帥降到楚王,然後又從楚王降到現在的淮陰侯,可謂連降三級。

但饒是如此,劉邦對他還是總是戴有色眼鏡來看待。此次的考核,劉邦首先找來韓信,以拉家常式的聊天為開頭。

韓信剛開始還盤算著“來者不善,善善者不來”這八個字的含義。但見劉邦盡和他扯一些無足輕重的陳年舊事,慢慢地也就放鬆了警惕。

與上司說話的技巧:腦子短路的韓信

後來的話題就順著劉邦的思路談到了行軍打仗上來了,此時的韓信哪裡知道他馬上面臨嚴峻的考驗。

“你看夏侯嬰將軍能帶多少兵啊!”劉邦試探性地問道。

這個夏侯嬰是劉邦最心腹的人,劉邦這樣問自然是有目的的。

“三萬吧。”韓信一字一句地回答道。

“樊噲呢?”劉邦把自己的另一個心腹,同時也是自己的連襟拿出來了。

“五萬左右吧。”韓信一臉平靜地回答。

“那朕呢?”劉邦的提問進一步升級。

“最多十萬。”韓信當時腦筋也許是短路了,依然實話實說起來。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罷,但劉邦提最後一問時,事情就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那你自己呢?”劉邦使出了撒手鐧。

“多多益善,多少兵我都可以帶。”韓信只想起垓下和項羽大決戰時的無限風光,但卻忘了此時和和他說話的人正是要考核他的頂頭上司。

“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還被朕所擒?”劉邦臉上雖然還是不動聲色,但心中已有想法了。

與上司說話的技巧:腦子短路的韓信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如果此時韓信換一種方式和語氣來說話,或許還有迴旋的餘地。

但韓信此時還是一根筋到底,好像要把所有對劉邦的不滿都發洩出來。

“陛下雖然不是統兵打仗的料,但卻很會拉攏將領和人才。況且陛下還有天相助,非人力所能為也。”

提問就此結束,不用再說什麼了,劉邦微笑的背後是嫉恨,從此他和韓信徹底決裂了。

這一點我們從後期劉邦寧可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去出征打匈奴,也不願再起用“戰必勝”的韓信就可以看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