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導讀】一個家庭的幸福味道,也許就是廚房的煙火氣。

文︱楊小羊 來源 | 爸媽研究所 (ID:mama_cn)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1

孩子不上學,家裡哪頓飯都不敢糊弄,家長一天的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做飯,就是在琢磨做什麼飯,廚房快成牢房了。

會做飯還好,對於不會做飯的父母來說,這次要把牢底坐穿了。

我就屬於後者,為了滿足孩子味蕾上的歡愉,對著某視頻網站上的樣子用電飯煲蒸蛋糕、和好麵粉攤煎餅、剖了魚肚下油鍋……

每次做飯前,把手機往廚房一架,跟著美食主播一頓操練。

眼睛告訴我:會了!

腦子告訴我:會了!

兩隻手躍躍欲試,可是一出手全亂了。

適量鹽是多少鹽?100克澱粉到底是多少?

手腳終於協調了,鍋裡的油大了,食材往裡一倒,火著了。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孩兒爸在一旁看著著急,忍不住要親自操刀。上下比劃兩下,發現自己也不是那塊料。

土豆絲切成了土豆塊,青菜不知道從何處下刀,整顆整顆地往鍋裡扔。刀工不好也就算了,關鍵是菜往油鍋裡一倒,他跑得比猴都快。

經過長達兩個月的廚師生活,我的手藝始終徘徊在熟與不熟之間,雖然很無奈,又能拿飯菜怎麼樣?不熟就再回鍋煮煮。

真正讓人無奈的是孩子,一點面子不給。

每次吃飯,他在碗裡扒拉來扒拉去,總想找出點這飯有毒的證據。原本圓鼓鼓的小肚子,現在平坦得可以放牧。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都說廚房熱鬧的家庭,孩子更幸福,也更懂得感恩。

食物是父母表達愛意的最好方式,家中的煙火氣,傳遞給孩子的是父母的生活態度。


2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話題:有一對不會做飯的爸媽是種怎樣的體驗?

成年後的孩子花式吐槽起不會做飯的父母:

  • 斷奶後我就沒胖過。
  • 從來沒有嫌棄過食堂。
  • 吃遍百家飯,卻從未吃過自家飯,好在有個能幹的外婆住一起。
  • 別人回家都胖了,而我回家只會瘦。我太難了。
  • 別人家的孩子假期期盼回家吃爸媽燒的飯,只有我想留在學校……
  • 你們做了這麼多年的飯,怎麼一點長進都沒有?

看到這個問題的父母,默默練起了廚藝。

這世上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又哪有父母不想給孩子做頓可口的飯菜?

可是今天的年輕父母太忙碌了。

搬起磚頭,就沒時間給娃好好做飯。

看過一部日本電影《月代頭布丁》,劇情裡女主是位單親媽媽,獨自拉扯著6歲的兒子,擠不出時間給孩子做像樣的飯菜,各種快速食品、便當,是她和兒子的家常飯。

某天,180年前日本江戶時代的一位武士穿越到了現代社會,借住在女主家中,古現代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發生激烈碰撞。

後來,武士每天在家給孩子做各種美食。

孩子幸福極了。

原來吃到美味的食物,是這麼快樂的感覺。武士通過做飯傳遞的那份關愛,也讓孩子倍感溫暖。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然而,擅長做美食的武士漸漸發揮出西點師方面的天才能力,準備去參加蛋糕大賽,無暇再給孩子做飯。孩子在美食中找到的快樂和溫暖,又被淹沒在各種快速食品中。

不是哪個父母都能平衡好生活和工作的關係。

相比給孩子把飯菜做好,有的父母更想在工作上多用點力氣,攢夠家底,給孩子一個高一點的起跑線,讓他跑出更好的人生。

3

下廚做飯,生活成本太高。

《幸福三重奏》第一季節目裡,陳建斌就用這句話來化解自己不會做飯的尷尬。很多人都表示認同,所謂做飯一小時,吃飯十分鐘,對於工作忙碌的父母來說,這件事好像很不划算。

之前,我也這麼認為。

有一小時做飯的時間,能碼出多少字!換來的銀子,夠點多少頓外賣!

做飯還是個體力活兒,廚房一小時,腰痠背痛腿抽筋。

工作這麼多年,落了一身的職業病,就別讓做飯再給自己添亂了。

有這一小時,在按摩椅上舒舒服服地躺會兒不是更好?

前些天,我和孩兒爸不斷加大工作量,身心俱疲,慢慢消退了做飯的熱情,從每頓三菜一湯,減到一頓一個菜,或者只是一鍋方便麵。

孩子卻變得愈發不可理喻。每次吃飯都遊離於餐桌之外,一手舉著麵包,一手舉著酸奶,根本不往餐盤裡看。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當我和孩兒爸把重心不斷往工作這邊傾放時,生活的天平嚴重失衡。

孩子用他的搗亂、不配合發出強烈抗議:你們就知道掙錢,連飯都不能給我好好做嗎?

我在孩子的怒吼聲中重新思考。

下廚做飯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

黃磊說,幸福是爸爸手中的大勺,也是孩子碗裡的飯菜。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孩子的快樂,就藏在吃飯這件小事上。

父母“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給孩子帶來的是無限的正面影響。

4

前些天,10歲女孩給開公交的父母送飯的新聞引來大量關注。我在驚訝之餘,又很佩服女孩的父母。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女孩名叫王心怡,是河南鄭州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疫情期間,當地的公交沒有停運,飯館卻尚未營業,吃飯成了司機們的難題。

小心怡的父母都是公交司機,為了讓爸媽開車時吃上口熱乎飯,她自己在家做起了飯,每天中午給他們送。

小心怡的媽媽說,平時工作很忙,但也堅持在家做飯,每次下廚,小心怡就跟著學。

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道出了生活的真相:

孩子對生活的態度,源於父母。

孩子會做飯大多數都是父母教的,父母怎麼傳遞做菜的道理,孩子就怎麼生活。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我和孩兒爸再也不敢放棄,重整旗鼓,用自己有限的經驗,努力在廚房裡鬧出些動靜。

當發現飯菜再怎麼煮都沒辦法變得更好吃一些時,我把主意放在了調料上。孩兒爸上超市採購前,我囑咐他一定要挑山西的老陳醋、生抽和老抽各樣來一壺。

孩兒爸也有進步,面對油鍋,他比之前鎮靜多了。

在廚房裡呆得久了,竟生出很多樂趣。

當我們兩個人熱熱鬧鬧地研究一頓飯該怎麼做時,兒子也跟著好奇,嘰嘰喳喳,跑進跑出,時不時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個家,因為一餐飯歡騰起來。

馬上我和孩兒爸就要回公司上班了,那些忙得四腳朝天的日子一回來,兒子的吃飯問題,又會被一個接一個的KPI取代。

多羨慕黃磊那樣的好爸爸,各方面都平衡得那麼完美:戲演得好,飯做得好,三個孩子還教養得那麼好。

我不是完美媽媽,但我會盡力完美。

今後再忙,都要抽出時間給娃好好做飯。

黃磊:廚房冷清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食物連接起的是一家人的記憶和生活碎片,吃到了一起,孩子幸福感的保質期才能無限延長。

就像我小時候,吃到美味的食物感覺幸福極了,我們和家人通過食物傳遞愛,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有“家的味道”可以追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