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宫廷最悲惨的群体,在北京有一座为纪念他们而修的博物馆

这几天有一句话"这就是人生吧",我们聊了那么多帝王将相、后宫妃嫔,今天咱们就来专门说一说宫里面最悲惨的一个群体——太监。太监在封建帝制时期"净身”之后侍奉皇帝和他家庭成员的男性奴仆。"太监"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咱们就一一来说道一下。


在北京有一座"太监博物馆"——田义墓宦官博物馆。

他们是宫廷最悲惨的群体,在北京有一座为纪念他们而修的博物馆

人与人的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同,皇帝可以妃嫔成群,而侍奉皇帝的这些太监们则永远失去了作为了男人的权利与尊严,并且绝大多数太监还得不到人们的怜悯与同情,他们得到的只是社会的蔑视与轻贱。

在清朝时期宫里边使用的太监大约是两千多名,最多的时候是两千八百多名左右,除了少部分是战争俘虏和年幼的罪犯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从民间招募而来。据《大清光绪会典》记载,在光绪年间负责招聘太监的机构是内务府所下属的会计司,会计司下边再设两个"牙行",这两个"牙行"就负责太监的招募与"净身"手术工作。


他们是宫廷最悲惨的群体,在北京有一座为纪念他们而修的博物馆


据宫里的老太监们回忆,当年"净身"的最著名的有两处,一处是北长街会计司胡同,人称"毕五",还有一处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人称"小刀刘",其实这两家的家主都是内务府的七品官员,他们每年都要向宫里边选送一百六十名新太监,在"净身"之前,"净身"师傅们要先和准备做"净身"的孩子和家长们订立一个生死文书,至于"净身"的过程,各种描述以及坊间传言已经是活灵活现了,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在网上查阅一下,我不是专业人士也做不了专业的描述,专业人士有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经验,所以手术的成功率还是蛮高的,但是手术的手术费却非常的昂贵,做"净身"的这些孩子们又是贫苦出身,这可怎么办呢,没关系采用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们送入宫廷拿到"月份银"拿到工资之后,然后逐月从他的"月份银"里扣除就可以了。

​这"分期付款"最长的可以达到十年之久,那有人会说了,手术费那么昂贵,然后又不想分期付款怎么办?很简单,自个来啊!


他们是宫廷最悲惨的群体,在北京有一座为纪念他们而修的博物馆


不过在清朝初期的时候"自阉"是违法行为,顺治三年《大清律》有规定凡私自净身者本身及下手之人予以处斩,直到乾隆四十八年,直隶老百姓王二格家徒四壁,他私自把自己十一岁的儿子王成给净身了,东窗事发之后,王家父子被捕收监,乾隆通过亲自审问之后了解到王家果然是家贫如洗,于是下令释放王家父子安排王成到热河行宫当差,并且传下旨意废除了严禁私自净身的这条刑律,你看"净身"净身听起来就让人浑身打颤,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是多么的痛苦,所以"净身"成为了每个太监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然而这只是噩梦的开始而已,你看这就应了咱们开头的那句话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这就是人生吧!


他们是宫廷最悲惨的群体,在北京有一座为纪念他们而修的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