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最近,一档以素人为主角、讲述菜鸟初入职场的韩国真人秀——《Good people》(《新职员诞生记》),火了。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豆瓣评分高达9.5,全因过分真实了,里面的职场,给观众带来了超强的代入感。


节目组请来8个怀揣“律师梦”的职场菜鸟,让他们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通过10个考核赢取转正的机会。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其中参与选拔的这8位实习生都很优秀,基本上都来自韩国一流大学的法学院,比如首尔大学、延世大学。

从他们踏入那个真实的律所,就唤起了观众的紧张感:面试被问到没准备好的问题,头脑嗡地一下短路…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每一个人入场东张西望时的样子,初次见面的实习生们略尴尬的气氛,是不是很熟悉?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安排工位时,你有没有打过小算盘,千万别坐到靠近领导的“危险区”?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还有实习第一天就不小心迟到了,偷瞄领导的脸色,紧张又自责。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这一个个细节都真实到戳心。

更让人感到残酷的是节目里的考核。第一天实习,工位都还没有坐热,“课题测试”就开始了。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新人们一个个被领到办公室,开始第一次测试——资料搜查,并且要在四小时之内完成。


这项工作属于律师的基本功,是每个新手律师的必经之路。但往往最简单的工作就能暴露出每个人的优缺点。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有人没理解清楚要求,提前两小时就交了卷,被认为不够用心。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也有实习生精益求精,晚了一小时才提交,被认为不守规矩。


在这个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叫做林贤书的男孩。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当大家都在埋头查电脑的时候,他却跳出固定思维,第一个想到打电话求助熟人。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在征求前辈的同意后,他向自己有经验的朋友咨询了专业信息,并整理出录音记录,还把自己获得的情报分享给大家。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一旁观察的律师们看了都说,虽然测试的时候这么做不太合适,但懂得动用人脉关系搜罗信息,也是能力的一种。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之后的团队合作里面,林贤书也表现出很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


他是一个懂得分享和团队合作的人。在第二次课题时,大家都困在起诉书的写法上,他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正确建议。


在同为实习生的李时勋因为不满自己的工作而沮丧时,他安慰到,“因为知道的太多所以更累吧!”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后来因为优秀又靠得住,成为了实习生的组长之一。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在事业上表现突出的,并不是那种只会埋头苦干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是所有事情都靠自己。


如何在职场中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资深职业顾问,豆瓣阅读、领英网人才专栏作者,在《好好工作》中,给你解疑答惑。

首先,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 —

绝大多数人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我们很少会去仔细界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经常认为我们喜欢看电视剧、吃美食、打游戏等---这些虽然很好,但却是不太需要门槛的享受,也因此我们几乎不太可能因为喜欢这些而成为传说的“人才”,进而成名发财。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有时候我们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因为我们喜欢的那些工作喜欢比我们资历更好的人;还有些时候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深入某项工作,来培养对工作的爱好。

喜欢的工作和可心的爱情一样可遇不可求,得之我幸,不得就得靠经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培养一技之长比寻找“喜欢”的工作具有更多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培养一技之长呢?

学习。


在职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成年人的学习又有自己的规律,在企业培训中,我们有一个基础原则:“从工作需要出发,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成年人的学习必须从学习结果反过来审视我们学习的内容与意义。如果学成而不能致用,也是很快就会忘记的。

人生不是为了学习而活着,但学习能让我们活得更好。学吧,学习是对自己的投资。

怎么学、向谁学?

职场中的学习有一个著名但出处不太明确的

“721”法则

意思是有70%的学习是在本岗位上完成的,20%是在与同事交流中学习到的,另外10%才是通过培训机构、书籍等这些方式学习到的。

从实践来看,基本上也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引申出来我们要在工作中学习的话怎么学、向谁学?

报班考试这种就不多少了,与其说是一种学习,更类似一种“投资”。

虽说投资到自己身上不浪费,但既然是投资就要关注“投资回报率”,盲目的考了很多证,如果不能及时应用的话,很快学到的东西也会忘记,长期下去就是对精力投入的浪费。

平时我们大部分的时候跟同事和领导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


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可以观察揣摩,仔细观察他在什么问题上是怎么处理的、得到了什么结果,然后学习其中有效的部分。然后通过自我反省,把自己做过的事情及时总结和复盘。

向别人学,最忌讳上来就问一个特别大或者指向不明确的问题,比如“怎么做才能让某领导喜欢我”,要解释清楚这么一个问题太复杂了,实在没人能做到。


“最真实职场纪录片”:身在职场的你,中枪了吗?


另一个糟糕的习惯是伸手党,只想要立刻见效的方案。在职场中稍有点资历的人都不会轻易把有价值的东西白白拱手给人。

如果你又想要高回报、安全感、荣耀感以及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但是,不想付出,不想学习,那么我想说,还是放过“工作“,也放过自己吧。

你干还是不干,一个岗位还是默默地在那里,只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关,却对你的感受无动于衷。

职场中我们遇到了太多困扰我们实际的问题,例如:

该回家还是留在北上广打拼?到哪里找“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工作?

要不要把个人兴趣变成谋生的职业?

工作不顺心该不该跳槽?

怎么跟领导和同事搞好关系?

是否有必要做职业规划?

遭遇职场瓶颈该怎样解决?

.......

大多数常见的职场书却并没有给出答案,这本《好好工作》旨在为你填补这方面的空吧。

如果你正好遭遇职场中的困扰,不妨看看这本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