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頭有幾百萬錢,適合存銀行還是做投資?

手上有幾百萬錢,不算大富大貴,也算是生活小確信了。比如我身邊最近有個朋友家裡突然輪到了動遷,瞬間從銀行屌絲客戶化身銀行私行客戶級別。

然而她也發現,自己和貨真價實的私人銀行客戶還是有差別,人家畢竟都是企業家或者企業家的家眷,要麼就是高級中產,能和客戶經理侃侃而談經濟新聞。而我的這位朋友呢,只是普通上班族,根本不知道如何駕馭幾百萬的資金。

手頭有幾百萬錢,適合存銀行還是做投資?

在民間借貸比較活躍的地方,老百姓有機會通過親戚朋友把錢借給經商的人,一般年利率可以到20%,這種如果對方靠譜,那麼也是穩的,如果對方出了差池,那是好幾年官司的鬧心,擠牙膏似得收債,身邊這種案例是有的。

依據每個人的年齡和投資個性的差異,手上有幾百萬錢,其實也有多種不同配置方案。

穩健型配比:房產、銀行穩健產品、證券投資、保險、紙黃金,再有閒錢也不反對藏一兩個較為主流的數字貨幣。

特點: 既要保證日常開銷和資產積累,又要博取一定的高收益,攻守兼備的理財方案。

手頭有幾百萬錢,適合存銀行還是做投資?

適合人群:中產拖家帶口人士、中產單身狗。

預防35歲危機,預防因家庭變故資產分割帶來的危機,房產作為保值增值產品,關鍵時刻的變現還是能救中年人一命的。

銀行穩健產品包含:智能存款、大額存單、適當的國債(銀行代銷)

證券投資:不做股票的一年以上不用的錢做指數基金定投,覺得是股神那就適當配股票。

數字貨幣:臉書出面要建立新的數字貨幣遊戲規則,在正式的遊戲規則明確之前,這個就純粹是賭,跟著市場情緒走,要保證這筆錢你虧了也能自認倒黴,那麼或許在神仙打架之時,小民有一點肉湯喝,但喝湯的就是喝湯的,想吃肉的結果就是變成別人的肉。

保守型配比:5成以上銀行穩健產品+3成證券投資+2成保險

適合人群:職場新人、中老年朋友(尤其動遷戶朋友)。

特點:職場新人一般仍無房,而房產作為日後大概率的需要購入的資產,還是應該早做積累和打算。

手頭有幾百萬錢,適合存銀行還是做投資?

綜合我身邊已買房買車的年輕人,大部分人依然是靠職業黃金上升期的收入積累,達成購房目標,很少聽說有靠炒股、賭博或者什麼“一本萬利”的投資達成購房目標的,因此“積累”、“存錢”、“自我提升”就是這一人生時期的核心。

另外就是保險,指意外險、大病險,以防萬一,趁著年輕,早買總是便宜些。

手上有幾百萬不知道咋分配的,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動遷戶裡的中老年人,畢竟有投資經驗的人也不會問這種問題。

說起銀行私行客戶,很多人覺得神秘,但其實現在私行客戶當中,有一個特殊群體,那就是動遷戶群體——這一型的客戶,和企業家客戶有些區別,或許毫無資金運作或者生意經驗,突然到手一筆財富,不知如何安放。

動遷戶一般屬於在相當短時間內積累了一筆財富,很多人不知如何安放與打理,這種時候還是穩健為好。

死守養老型配比:銀行存款、銀行存款、還是銀行存款。

適合人群:中老年朋友、老年朋友。

這個年紀該有的也都有了,保險該投的也投了,要拿分紅也已經開始拿了,繼續想投年齡也受限了。

手頭有幾百萬錢,適合存銀行還是做投資?

現在的銀行存款,除了普通活期定期,花樣還是比較繁多的——

智能存款一般都可以做到3%-4%的年化收益,支持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按月付息的大額存單3年也有4.18%。

把錢放在銀行,購買存款產品,50萬以內都能享受本息保障,除了能有穩妥的收益,還有銀行客戶經理的日常人性化服務,一般柴米油鹽、噓寒問暖、資產規劃、客戶經理比兒女勤快,另一類勤快的就是保健品經理了,你願意爸媽選哪個?

如何知道自己是何種投資性格?如果自己感到一聽見“非保本”就心慌氣短,那基本就是保守型;資產浮虧在20%以上,就出現胸悶心慌氣短罵娘,那基本上還是保守、穩健型,全部拿去炒股或者買空幣產品的,屬於不理智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