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狀元,落魄半生的故事

從前有個官二代,他爹非常厲害,十二歲就中舉,十九歲中進士,授翰林,成為東宮講官,也就是太子的老師。太子登基之後,沒幾年就成了內閣首輔。看到這大夥肯定就會說了,我勒個去,爹都這麼大官了,這官二代衙內妥妥的啊!不好意思,這官二代在他爹當首輔的前一年,狀元及第。

這在古代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為為什麼呢,爹是宰輔兒孫得避嫌啊,免得朝野議論說走後門啊,可是不好意思,這個官二代,名氣大到無人可以置喙。

不僅僅因為他的文采風流,還因為他的學富五車。總之這個狀元是實至名歸的。

年紀輕輕狀元了(還是比不過他爹12歲中舉),肯定是進翰林院的,翰林學士有個稱呼,叫做儲相。什麼意思呢,就是有條不成文的規定,非翰林不得入閣,入閣,就是大學士,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了。這,是所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人生巔峰。

按照正常邏輯,官二代在翰林院混個十來年,然後外放某省參議或者知某府,三年一轉升小九卿如國子監祭酒,再入某部侍郎,繼而尚書,由部入閣,妥妥的金光大道啊。人生贏家不外如是。

然而翰林院混了十來年,官二代遇上事兒了。

他爹的學生,他的師弟也就是當今聖上,自個兒把自個兒,玩死了……啥意思呢?皇帝出巡,然後掉水裡,偶感風寒,崩。

其實皇帝崩就崩吧,本朝還有皇帝被俘虜的都沒事,關鍵是,皇帝是獨生子,光顧著玩沒時間生兒子,所以……皇位沒人繼承啊?

(黑人問號臉)身為首輔的爹,內心是崩潰的,但又有些興奮,為什麼呢?因為首輔爹歷經三朝不倒,如今位極人臣,這時候要立新君了又有擁立之功,我勒個去,又要富貴20年的節奏啊。於是首輔爹攤開地圖扔飛鏢,扔到誰是誰(開玩笑開玩笑)……首輔爹把目標瞄準了湖北安陸這個小地方,有個宗室,叫興王。論關係,興王是先帝(皇帝崩了)的堂弟,說實話血緣最近也不止他一個,那為啥選他呢?興王登基時年14……

年紀小,鄉下來的土包子,好控制呀……

可惜首輔爹,忘記了件事,但凡是老虎,都是會咬人的。即使現在的老虎,還比較小。

雖然首輔爹擁立了興王登基,興王也表示信賴首輔啦,但首輔在興王即位之初,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皇上,您不能管您親爹見爹啦,你得管先帝叫爹"這叫繼嗣,為啥呢。因為你皇位是天上掉下來的,啊不是,是繼承先帝的!

興王就不幹了,憑啥啊,前面還是堂哥,現在就得叫爹,你蒙誰呢,欺負我年紀小是不?於是指示手下,提出一個繼統的概念,啥意思呢,繼統不繼嗣,我繼承皇位,但我不認你當爹。於是兩邊開始鬧騰了,官二代看見爹有點管不住新帝了,就開始組織一群文官,在皇城左順門這個地方,哭宮伏闕,官二代喊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聽聽,不愧是狀元,口號都喊的比別人溜,大義凌然,不卑不亢。喊完以後的結果,就是廷杖,謫戍雲南永昌衛。

這一去,就是三十年。首輔爹的下場,罷官去職,新皇帝恨死他父子倆,連首輔爹去世,都不準官二代回,

在雲南三十年,官二代博覽群書,後人論及官二代,推為學問前朝第一,追諡號為"文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首《臨江仙》,曾為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主題曲,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出自明代第一才子楊慎之手,

初春,敬五百年前才華橫豎都會溢的,楊升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