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状元,落魄半生的故事

从前有个官二代,他爹非常厉害,十二岁就中举,十九岁中进士,授翰林,成为东宫讲官,也就是太子的老师。太子登基之后,没几年就成了内阁首辅。看到这大伙肯定就会说了,我勒个去,爹都这么大官了,这官二代衙内妥妥的啊!不好意思,这官二代在他爹当首辅的前一年,状元及第。

这在古代是很不可思议的。因为为什么呢,爹是宰辅儿孙得避嫌啊,免得朝野议论说走后门啊,可是不好意思,这个官二代,名气大到无人可以置喙。

不仅仅因为他的文采风流,还因为他的学富五车。总之这个状元是实至名归的。

年纪轻轻状元了(还是比不过他爹12岁中举),肯定是进翰林院的,翰林学士有个称呼,叫做储相。什么意思呢,就是有条不成文的规定,非翰林不得入阁,入阁,就是大学士,也就是实际上的宰相了。这,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

按照正常逻辑,官二代在翰林院混个十来年,然后外放某省参议或者知某府,三年一转升小九卿如国子监祭酒,再入某部侍郎,继而尚书,由部入阁,妥妥的金光大道啊。人生赢家不外如是。

然而翰林院混了十来年,官二代遇上事儿了。

他爹的学生,他的师弟也就是当今圣上,自个儿把自个儿,玩死了……啥意思呢?皇帝出巡,然后掉水里,偶感风寒,崩。

其实皇帝崩就崩吧,本朝还有皇帝被俘虏的都没事,关键是,皇帝是独生子,光顾着玩没时间生儿子,所以……皇位没人继承啊?

(黑人问号脸)身为首辅的爹,内心是崩溃的,但又有些兴奋,为什么呢?因为首辅爹历经三朝不倒,如今位极人臣,这时候要立新君了又有拥立之功,我勒个去,又要富贵20年的节奏啊。于是首辅爹摊开地图扔飞镖,扔到谁是谁(开玩笑开玩笑)……首辅爹把目标瞄准了湖北安陆这个小地方,有个宗室,叫兴王。论关系,兴王是先帝(皇帝崩了)的堂弟,说实话血缘最近也不止他一个,那为啥选他呢?兴王登基时年14……

年纪小,乡下来的土包子,好控制呀……

可惜首辅爹,忘记了件事,但凡是老虎,都是会咬人的。即使现在的老虎,还比较小。

虽然首辅爹拥立了兴王登基,兴王也表示信赖首辅啦,但首辅在兴王即位之初,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皇上,您不能管您亲爹见爹啦,你得管先帝叫爹"这叫继嗣,为啥呢。因为你皇位是天上掉下来的,啊不是,是继承先帝的!

兴王就不干了,凭啥啊,前面还是堂哥,现在就得叫爹,你蒙谁呢,欺负我年纪小是不?于是指示手下,提出一个继统的概念,啥意思呢,继统不继嗣,我继承皇位,但我不认你当爹。于是两边开始闹腾了,官二代看见爹有点管不住新帝了,就开始组织一群文官,在皇城左顺门这个地方,哭宫伏阙,官二代喊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听听,不愧是状元,口号都喊的比别人溜,大义凌然,不卑不亢。喊完以后的结果,就是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

这一去,就是三十年。首辅爹的下场,罢官去职,新皇帝恨死他父子俩,连首辅爹去世,都不准官二代回,

在云南三十年,官二代博览群书,后人论及官二代,推为学问前朝第一,追谥号为"文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首《临江仙》,曾为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出自明代第一才子杨慎之手,

初春,敬五百年前才华横竖都会溢的,杨升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