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有感

3岁是在妈妈怀里撒娇,欢耍的年龄,喜欢某个玩具,喜爱某样食物,有着“五彩缤纷”的梦想。你可曾在3岁时有过什么梦想并且这一生都围绕这个“梦想”而活?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有感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在3岁时立下志向-要当一名医生,4岁思考“人活着的意义”,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在纳粹集中营里:父亲因为饥饿死在他怀里,妈妈死于毒气室,妻子死于屠杀,哥哥死于矿山,作为“600万犹太种族大屠杀”的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一生创作39部著作,被翻译成34种语言,全球29所高校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68岁开飞机,70岁登山,活到92岁。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有感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发现做人很累,学习,工作,生活,各种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在不同的年龄都会遇见。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是弗兰克4岁思考的问题。此后的一生,他专心研究精神病人的世界,创立了以“启发精神病患者发现生命意义”的“意义治疗法”,是继“精神分析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第三心理学派。维克多弗兰克用他坎坷又精彩的一生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在于帮助别人。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有感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苦力劳作1小时,身上有30几处伤口,被肺炎折磨得呼吸困难几乎死去,冒着被机枪扫射致死的危险,依然想着未完成的手稿《追寻生命的意义》并寻找一切机会写完它。是因为有了高于生命的信仰,才能够让他在“纳粹集中营”里顽强的活了下来。

生活中人人内心都有恐惧的事物,“逃避恐惧”是正常人的心态,“直面恐惧”需要太多的毅力和坚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弗兰克发明了一种“矛盾意向法”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你尽可能的用夸张的语言自言自语描述这一事物,以及面对这一事物时个人的可能出现的所有表情、心理活动等场景,描述的越夸张、越搞笑越好。这是治疗“内心恐惧”一个很好的办法。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有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葆青春,年轻代表美丽的容颜,代表希望和梦想。年华老去不但意味老去的容颜,精力的衰退还有慢慢消逝的生命,可是“老当益壮”“越活越年轻”这句话用在维克多弗兰克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七十古来稀”的老人,他登山,开飞机,年轻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他的一生还有很多爱好:收集精致的领带,作曲,漫画。。这些小兴趣不断地滋养他的心灵,培养一些有益的爱好,会让生命越来越充实。正如有一句话: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你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有感


坚持一个原则,做很小的事情,要像处理大事一样用心,做很大的事情,要像做小事一样冷静;先难后易,先苦后甜,把麻烦的事情提前做。

最后借用维克多弗兰克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要这样生活,好像你已经活过一次,而在前一次的生命中,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错的,所以现在你要重新开始,把它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