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國門第一道“防疫牆”

當前,我國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但境外病例輸入性風險仍在持續增加,一場愈發嚴峻的國門戰“疫”正在全國口岸打響。越來越多的海關關員衝向口岸一線,用擔當與使命守護國門安全,牢牢構築起第一道“防疫牆”。

1月26日,由北京海關所屬首都機場海關旅檢現場攔截的1名旅客,經北京市衛健委確診為新冠肺炎感染者,這是全國海關在空港口岸檢出的首例確診病例。

首都機場是全國最繁忙的民用機場之一,疫情防控任務重、責任大。自疫情發生以來,醫學碩士畢業的首都機場海關旅檢一處關員謝麗惠一直堅守在醫學排查崗位上,在僅有5平方米的巡查通道上,她日均能走出1萬步。上述的首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就是她在旅檢通道中排查出來並協助轉院的。

為了提高排查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謝麗惠將實踐中總結出的專業問詢方法和工作模式,在北京海關旅檢現場推廣使用。針對境外突發疫情信息,謝麗惠還第一時間整理、編譯、上報,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形成一線衛生檢疫工作要點,為全國海關有效開展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參考。

“機場就是戰場,口岸就是前線。”隨著疫情輸入風險加大,北京海關已進入抗疫一級戰備狀態。截至目前,北京海關累計組織420人次加入應急力量支援隊,累計有1125名關員奮戰在機場口岸一線,佔全關總人數的近四成。

在實現精準醫學排查的同時,如何有效處置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成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難點。為此,上海海關所屬浦東機場海關在常規“120模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啟動了“130模式”。

“‘120模式’最主要針對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入境人員,而‘130模式’主要針對症狀不明顯但有旅居史、風險較大的旅客,直接轉運至指定隔離點,集中採樣檢測後再做後續處置,確保對入境旅客100%識別分流、有效管控。”浦東機場海關旅檢處副處長張澍說。

據悉,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目前共設置了80個流調臺,每個流調臺前的關員一刻不歇做詢問記錄,至少連續12.5個小時。這12.5個小時內,關員們要穿著悶熱不透氣的防護服滴水不沾、粒米不進。

“現在轉機回國的情況比較多,我們要花大力氣從非重點地區直航的航線上把重點人群再挑出來進一步排查,集中管理整個上海口岸入境的高風險人員,與地方無縫對接。”張澍說。

上午10點30分,一個標有“中國海關防疫”字樣的藍色箱子,被工作人員急匆匆地送進了青島海關所屬青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的病毒檢測實驗室。

33歲的醫學博士、青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病毒檢測實驗室技師滕新棟小心翼翼地接過這個藍色箱子。雙重口罩、雙重手套、護目鏡、防護服……滕新棟清楚地知道,這個裝有新冠肺炎病毒檢測樣本的箱子,一旦打開意味著未知的風險。而滕新棟所要做的,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做出樣本的檢測結果。

青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副主任陳曉光說,從箱子送達實驗室這一刻,整個航班甚至整個機場,都在等待實驗室回傳的檢測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直接決定著整個航班後續的處置程序。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檢測樣本數量的劇增,實驗室開始了不分晝夜的檢測工作。滕新棟說,早一秒得到準確的結果,就為患者治療贏得早一分時間,也將為疫情防控贏得早一分主動!

凌晨時分,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2航站樓內,一波入境檢疫小高峰來襲,廣州海關所屬白雲機場海關全員進入“作戰”狀態——

12條自動測溫通道已全部開啟,但旅客逐一進行健康申報和測溫,通道可能會出現擁堵;發現多名發熱旅客,負壓排查室即將飽和……面對一個個突發問題,正在值守的白雲機場海關副關長楊傑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加開人工檢測通道,協調臨時排查室,設置等候緩衝區。

“下一個高峰在凌晨3點左右,我們要趕緊準備。排查不能漏掉一人,但也要做好自我防護,確保不感染一人。”作為一名從部隊醫院轉業、在旅檢口岸工作了19年的“老海關”,楊傑對於病毒的險惡有著比常人更深的認知。

疫情發生以來,楊傑帶領團隊連續作戰,全力投入到這場與病毒抗爭、為防疫物資通關提速的戰鬥中。“海關人的天職就是守護國門一線,不管面對什麼危險和困難,換上制服,戴上裝備,走進排查室,我們就是無畏的戰士!”楊傑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