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胸痛冠心病患者不著急做支架、心臟搭橋手術

據新華社報道 ,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刊文稱 , 心臟病學領域比較重要的學會之一的美國心臟協會 ( AHA ) 在年會上發佈了一項臨床試驗結果 , 認為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接受的支架或心臟搭橋手術 , 與最佳藥物治療相比 , 在降低心臟病發作和患者死亡方面沒有顯著優勢。對於病情穩定的心臟病患者來說 , 未必需要儘快進行支架或心臟搭橋手術來改善血流。

無胸痛冠心病患者不著急做支架、心臟搭橋手術

試驗證實 , 無胸痛患者做手術沒有顯著改善生活質量

心血管疾病患者由於血管阻塞 , 導致心臟供血不足 , 導致胸痛發生。通常 , 臨床上治療這類胸痛的治療方法包括服用藥物並配合改變飲食和鍛鍊習慣。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 , 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心臟搭橋手術或放入支架改善心臟供血。心臟搭橋術需要打開患者胸腔 , 重新連接患者的血管 , 繞開被阻塞的部位 ; 支架手術即血管成形術 , 是一種微創手術 , 通過支架來讓狹窄的血管恢復原狀 , 讓血流重新暢通。

支架和心臟搭橋手術在非急診患者中到底需不需要 , 一直有爭議。因此 , 美國聯邦政府斥資 1 億美元 , 支持了這項包含 37 個國家 5179 名患者的臨床試驗。一組患者在發現血管阻塞之後 , 接受包括藥物、改變生活方式在內的非手術治療 , 只有當出現緊急情況時 , 才接受侵襲性手術治療 ; 另一組患者在接受最佳藥物治療之外 , 立即接受侵襲性手術改善血流。結果發現 , 在中位隨訪時間為 3.3 年時 , 立即接受侵襲性手術治療的患者與推遲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相比 , 出現心臟病發作、心血管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沒有顯著區別。

這表明 , 對於病情穩定 , 尤其沒有胸痛症狀的心臟病患者來說 , 他們不需要馬上接受侵襲性手術治療 , 手術對生活質量沒有顯著改善 , 而嘗試藥物治療並不會帶來不良後果。

不過 , 試驗也表明 , 對於時常出現胸痛的患者來說 , 接受侵襲性手術顯著降低了胸痛頻率 , 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國內大專家也認為穩定性患者慎放支架

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約為 2.9 億。數據顯示 , 目前我國搭橋手術每年實施 5 萬多例 , 心臟支架手術平均單次置入數量是 1.5 個。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國內最早引進心臟支架的倡導人胡大一教授曾表示 , 我國有濫用心臟支架問題 , 不少患者一次性就被放入 3 個以上。穩定型的心臟病患者幾乎不需要放支架。"而從臨床上看 ,12% 的患者被過度治療了 ,38% 的支架屬於可放可不放。"還有的病人本應進行搭橋手術 , 也被放置支架。

胡大一認為 , 醫生應該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 而不是簡單地植入支架了事。如果患者心肌梗死 , 此時不要猶豫越快放支架越好 , 開通血管、挽救生命 , 支架放得越早 , 挽救生命成功率越高 ; 但穩定性冠心病患者要慎重放支架。支架絕對沒有預防心肌梗死的作用 , 放置支架後 , 支架內有長期血栓的風險 , 可致心肌梗死或心臟猝死 , 所以放了支架的患者 , 術後還須吃更多抗凝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