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藉助外在的力量,來推動自己的進步?

有一位美麗的少婦,嫁了一個比較有錢的人,從此閒居在家,當上了專職的家庭主婦。誰知過了幾年,丈夫經營失敗,家庭經濟狀況急劇下降,她不能再當金絲鳥一般地被養著,遂準備外出尋找工作。然而長時間與外界的脫離,專業的生疏以及已沒什麼過硬的本事,使得她對進入社會有一種很強的恐懼感,而對自我又有一種很強的自卑感。


所以她始終邁不出去一步。儘管她聯繫了好幾家單位,可一到關鍵時刻她就打起了退堂鼓。尤其是有一家單位在電話裡已對她很滿意,進而約她前去面試時,她卻怎麼也說服不了目已,她怕失敗,怕人家看不起自己,於是她又失去了一次重要的機會。

我問她有沒有什麼要好的朋友,她說有。我又問她你在猶豫時想沒想過和那些好友商量商量,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她搖了搖頭。

如何藉助外在的力量,來推動自己的進步?

其實,這位少婦只要主動地向這些好友徵求一下意見,只要這些人不是十足的消極悲觀者,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以鼓勵的態度“慫恿”她前去應聘的。那麼,她就可以藉助這股外界的力量“壯膽”(甚至她可以邀人一同前去),讓自己走出家門。應聘如果成功了,那自然皆大歡喜,反之,應聘如果失敗了,也可以讓她親身體驗一下“落聘也就不過如此”,則她以後還會繼續尋找機會而不會太怕了。

可如果老是一個人在那兒獨自琢磨,就會把失敗想象得越來越可怕,把問題想象得越來越複雜。結果事情還沒有做呢,就在想象中先把自己打敗了―如同上述這位少婦。

因此在這裡我要強調一個觀念,我們要特別善於利用環境中對自己人生髮展有利的因素,比如多接近積極樂觀的人,在需要的時候讓他們給自己鼓勵打氣。

一個人的成功,原因很複雜,其中環境因素也很重要,正可謂時勢造英雄。然而許多名人傳記往往要強調誇大人的意志和毅力這類主觀因素,使得不少青少年總在責怨自己的意志與毅力不足,而沒能夠把思想和行動轉向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來幫助自己建立良好的習慣,因而總陷於“不能行動一自我否定一不能行動”的惡性循環之中。

如何藉助外在的力量,來推動自己的進步?

比如,假如你有拖拉的習慣,你如果總在自己譴責自己“意志不強”、“毅力不夠”,則你很難將自己從這種拖拉的狀態中“拖拉”出來。相反,你若換一換萬法,開動一下腦筋,先不和自己較勁,而是設置一定的條件、利用外界的力量讓自己無法拖拉,你就容易成功了。舉一個例子,你早就想開始每天下午鍛鍊了,但你一直拖拉著無法開始。這時你不妨找一個不愛拖拉的同伴,跟他約定好每天在一個固定的時間一起打球。這樣一來,因為你必須遵守你與朋友達成的約定,你不希望你因違約而遭到指責,此外同伴的榜樣作用,他給你的鼓動性,等等因素都會有利於你將體育鍛煉堅持下去。一旦你體驗到其中的好處和樂趣,你就會將之變成一種習慣而繼續不停地進行。如此豈不比總在拿自己毅力不強說事要好得多嗎?

看來,有效地利用外界的力量,是促使我們成功的催化劑。難怪古人云: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