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一個內心強大、獨立堅定的女孩,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至關重要

女孩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從出生到2歲。這個階段被稱為:安全感階段。在這個階段,女孩最需要的是被愛和被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女孩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2歲-5歲。這個階段被稱為:探索階段。在這個時期,女孩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她們需要的就是簡單的環境和無限的探索。

今天,我們將要繼續瞭解女孩發展的其餘三個階段,它們分別是:與人交往階段、瞭解內心階段和踏入成人世界階段。

養育一個內心強大、獨立堅定的女孩,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至關重要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如何幫助女兒維繫友誼嗎?

女孩成長的第三個階段是:5歲-10歲。這個階段被稱為:與人交往階段。

處在這個階段的女孩非常需要朋友。可以說,朋友就是她們的氧氣。

舉個例子,5歲左右的小女孩就能很好的成群玩耍了。她們喜歡湊在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實際上,這種角色扮演的遊戲,是她們發展創造力的基礎。

朋友是女孩在慢慢脫離父母依賴的過程當中,發展起來的。她們在未來的生活裡,不是變得完全獨立,而是開始依賴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幸福。

如果在這個時期,女孩能夠學會如何交朋友、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解決交友當中發生的問題,那麼在未來的人生當中,她們將是幸福和成功的。

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需要幫女孩培養交朋友的技巧。

養育一個內心強大、獨立堅定的女孩,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至關重要

第一個技巧:享受彼此的陪伴。

有的女孩很害羞,她們既想獲得友誼,卻又遲遲不願意主動一些。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多鼓勵孩子,讓她們放鬆心情,享受與朋友之間的陪伴。

第二個技巧:學會輪流和分享。

如果女孩想獲得朋友的陪伴,就要有所放棄。父母可以告訴自己的女兒,與別人一起玩兒會更開心,讓她們多去嘗試。

第三個技巧:有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讓女孩能夠站在朋友的立場,去想象朋友的感受。比如,父母教女兒學會如何在朋友獲勝的時候,替她高興。或者,父母讓女兒學會理解朋友的悲傷,在朋友難過的時候去安慰她。

第四個技巧:控制攻擊性。

很多女孩兒在與別人意見不同時會尖叫。此時,父母就要蹲下來,理解女孩,耐心地安慰她們,並告訴她們:不要尖叫、不要動手,同時也不要大發雷霆。只要父母一邊嚴格要求,一邊耐心地幫孩子疏導情緒,她就能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攻擊性。

第五個技巧:學會道歉。

與朋友在一起玩耍,誤會、矛盾、爭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女孩自己犯了錯誤,一定要學會道歉。父母要培養女孩的道歉意識。

第六個技巧:能夠觀察情感。

如果朋友生氣的時候,女孩觀察到了,並用“畫個笑臉”、“講個笑話”等積極的方式,讓對方感到開心的話,那麼友誼會更持久。父母可以在生活當中幫助自己的女兒學會觀察朋友的情感,並教給她們方法,讓她們學會如何幫助朋友疏解心情。

第七個技巧:知道什麼時候可以信任或相信別人,什麼時候不能。

朋友也不是完美的,有時候她們會撒謊,會欺騙。那麼,父母要安慰並告訴女孩:總是會有人不瞭解誠信的價值,讓女孩不必傷心難過,只要以後小心一點就好。

這七個技巧,可以幫助5 -10歲這個階段的女孩兒學會更好地獲得友誼。

養育一個內心強大、獨立堅定的女孩,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至關重要

女孩成長的第四個階段:10歲-14歲。這個階段被稱為:瞭解內心階段。

通常,女孩到了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她們已經成長得有點像個大女孩了。父母可能會鬆了一口氣,琢磨著是不是可以暫時卸下育兒的重擔了?

然而,10-14歲的這個時期,女孩們開始思考“我是誰”、“做什麼事情才能使我真正快樂”等問題。所以父母也絕不能忽視這幾年對孩子的培養。

那麼,父母應該具體怎麼做呢?

美國研究院創始人本森博士創造了“火花”理論。這個理論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被激發出火花的潛能。要想激發出孩子的潛能,父母只需要多問女孩一些問題。

比如,父母可以問女孩:“什麼是你真正愛做的事情?”“我怎麼才能幫到你?”當父母得到女孩的回應,就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去做了。

同時,本森教授為了幫助父母找到孩子的火花,把火花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一種技巧或天賦。

比如,繪畫、寫作、運動、舞蹈或者音樂。如果孩子天生就擅長這些,那麼如果父母支持她去做這些事情,女孩們就會獲得巨大的快樂。

第二類:承擔某項任務。

比如保護大自然,或者為社會公平而工作。這是一種愛別人的能力,做這樣的事情,也會給女孩帶來力量和支持。

第三類:一種性格特徵。

性格特徵屬於每個人個性的一部分。比如同理心,父母點燃女孩的同理心能幫助她們成為別人的傾訴對象。

本森教授最後告訴父母:“我們的工作就是確定並且強化孩子的火花,鼓勵它,點燃它。”

除了點燃火花,這個階段母親要關注一下女兒的月經。大多數女孩在進入青春期之後,會迎來第一次月經。她們會在自己的內衣上看到血跡,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她們有可能會驚慌、害怕。

作為母親,最好提前跟女兒聊一聊這些事情,並且告訴女兒:這是她長大成人的一個標誌,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

女孩成長的第五個階段:14歲-18歲。這個階段被稱為:踏入成人世界階段。

這個階段的女孩,她們內心的潛臺詞是:“我能對自己負責任嗎?”其實,這個階段正是一個女孩逐漸邁入成人世界的過程。成人的世界裡,女孩需要自我獨立。但是,成人的世界裡,也充滿了危機。

所以,父母要從女孩進入14歲,就要開始為她們的成人做準備了。比如,讓女孩學會開車、注意健康和安全,再比如,教會她們如何理財,如何著裝等等。

養育一個內心強大、獨立堅定的女孩,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至關重要

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利用以下的一些具體策略,來幫助女孩們成長。

第一個策略:幫女孩準備一場“成年典禮”。

近年來,許多父母和一些關注青年成長的成年人,開始投入精力為未成年人策劃“成年典禮”。這類典禮可以包含:一系列集中的活動、教導、儀式及情感投入,這對女孩來說非常有意義。這會讓女孩們知道:“父母會幫助她們,並且慶祝她們成為女人。”

第二個策略:讓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協助父母做事,讓她們從瑣碎的小事中學會成熟。

其實,讓女孩幫忙,會讓她們感受“分擔”的樂趣,也能讓她們逐漸成為家裡獨立的一員。比如,讓女孩自己清洗和收拾她們使用過的東西。

因為日常生活是瑣碎的,女孩們可能在做了一段時間之後,會抱怨、嘮叨。這個時候,父母要耐心地教育她們不要抱怨和嘮叨,而是要用更加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日常生活。

第三個策略:培養女孩的責任感。

可以說,責任感是最難學習的一門課程,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

養育一個內心強大、獨立堅定的女孩,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至關重要

我們來看看案例。

14歲的馬瑞拉是一個愛運動的快樂女孩。她是家裡四個孩子當中的老大。一個春日的下午,她和朋友有說有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像往常一樣,就在她們準備過馬路的時候,一輛巨大的車子,衝向了她們。其中一個女孩當場離開了人世。馬瑞拉也受了很重的傷。

馬瑞拉在醫院做了很多次手術,半年多以後,終於迴歸了正常的生活,然而她卻患上了“廣場恐懼症”。這個病讓她不能夠接近馬路。只要接近馬路,她就會渾身顫抖,無法動彈。父母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都不見起色。最終,父母把她送到了心理諮詢師的面前。

諮詢師看著馬瑞拉,問她:“如果讓你談談那場車禍,你覺得誰應該負責?”

馬瑞拉說:“那個司機,那個殺死我朋友的司機。”

諮詢師又問:“好吧,那你覺得那個司機應該受到100%的懲罰嗎?”

馬瑞拉回答道:“是的。”

諮詢師又問:“你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

馬瑞拉顯然被這個問題問懵了。這個問題讓她心神不寧,馬瑞拉沒有明白諮詢師的意思,於是問道:“您什麼意思?”

心理諮詢師說:“你觀察過是否有車開過來嗎?”

馬瑞拉說:“沒觀察過,因為當時是綠燈。”

這時候,馬瑞拉的心裡咯噔了一下。其實,她自己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沒有責任。即便是紅燈,也有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車輛闖馬路。實際上,無論是否是綠燈,馬瑞拉和朋友們都應該在過馬路的時候,先觀察一下馬路狀況,再往前走。

簡短的問話,讓馬瑞拉茅塞頓開。她突然明白了,她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雖然這個案例看起來很悲慘,但是馬瑞拉經歷的這些就叫做成長,她在成長中學會了“負責任”的概念。

當然,女孩們不必都以這樣的方式學會負責任,但是負責任這一課是一定要上的。

只關注女孩的五個階段,父母就能夠高枕無憂了嗎?對女孩兒來說,還有哪些危險需要避讓?

請期待下一次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