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静水流深》:能带给您静水的心境,和流深般修为的纯音乐

“静水流深”是一个被世人遗忘在故纸堆里面的成语,更是著名古琴艺术家巫娜,在2011年推出专辑《禅踪》里面,一首久负盛名的古琴曲目。

古琴曲《静水流深》:能带给您静水的心境,和流深般修为的纯音乐

1

当我们听惯了流行歌曲、轻音乐,甚至西方主题式音乐之后,陡然接触到中国的古典音乐,尤其是像古琴这样华夏独有的乐器,确实会让人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那在欣赏这首曲目之前,我们有必要预习一下,此曲背后隐藏着的,古代圣贤那博大精深的处世智慧:“静水流深,闻喧享静,空山鸣响,见惯司空。”

此处的“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流深”就是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静水流深的真正含义恰可比喻为做人的态度,能洞察一切,却不被矛盾束缚,不被欲望捆绑,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由。

一旦胸怀静水而又流深,便可在喧嚣之中享受静谧,就算此刻,空山都在鸣响,也是见惯司空,可以充耳不闻了。

古琴曲《静水流深》:能带给您静水的心境,和流深般修为的纯音乐

2

巫娜的这首《静水流深》,先以洞箫悠扬绵长的旋律,将我们的视线和思绪带入到一望无际的平静水面上空,然后主旋律古琴,出神入化地,琴弦拨弄之际,将心空静寂的禅意,由内向外阵阵散发开来,继而琴箫合奏,你来我往,你追我赶,一步步将乐曲推向高潮,引领我们穿越铿锵的琴箫之声,置身于静谧水面之下,卷入到那涌动着的洪流漩涡。

听罢一曲,唯一的念头,便是果断回放,并在脑海里反复默念着:“静水流深,闻喧享静,空山鸣响,见惯司空“,这时候我们只想一直陶醉于此曲,此景,此情,此境之中,久久无法释怀。

古琴曲《静水流深》:能带给您静水的心境,和流深般修为的纯音乐

3

其实要想深入这首曲子的灵魂中去,我们还得先认真地拜读一下太史公的《史记·滑稽列传》,其中《第六十六传》就叙述了一位名叫淳于髡的名士: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善辩,多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辱。

齐威王在位时,爱说隐语,又喜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不理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

齐王身边的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便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中,三年来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就使人震惊。”

于是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都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然后即刻发兵御敌,各诸侯听闻齐威王原来如此杀伐,都十分惊恐,纷纷把侵占的土地又全部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藉此维持达三十六年之久。

古琴曲《静水流深》:能带给您静水的心境,和流深般修为的纯音乐

4

于是世人皆感叹道:真正的隐士,虽然云深不知处,从来不显山露水,表面似乎沉沦于尘世,与庶民和平庸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却是在等待时机。诸葛孔明如此,姜太公亦如此。而放眼当下,未出道的俞敏洪也是如此,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可以说是因为羽翼未丰,或者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不鸣又可以韬光养晦,避免刀光剑影的暗伤,同时也可以坐山观虎斗,闲似信步,笑看江月秋风。

但总有令他崛起的那刻到来,果不其然,那一日,诸葛孔明照例伸着懒腰,吟诵着他的千古绝唱:”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他知道他的茅庐外面,已经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刘皇叔,然而他依然静水流深,非得让刘皇叔三顾茅庐,方肯出山。

古琴曲《静水流深》:能带给您静水的心境,和流深般修为的纯音乐

5

静水流深,闻喧享静,空山鸣响,见惯司空,这哪里是在诠释一首古琴之曲,分明就是一道修行的法门。说来也暗合了诗仙李白在遭遇高力士的排挤,郁郁不得志,狂饮而大醉,仰天长叹,然后赋诗一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是现如今,这世间有着太多愤世嫉俗的愤青,大家是不是都该扪心自问一下,真的是天生我材了吗,真的是怀才不遇吗?看来还是我们修行得不够,如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感物伤怀,临渊羡鱼,真的不如退而结网了。

总之,巫娜的这首《静水流深》真正的精髓是在流深,如果没有流深,仅仅是静水,那无疑是一潭死水。然而古人的高超智慧就在于,流深也绝不摈弃静水,就算早已流深,也要端着自己,让人从表象上看,始终是一湾静水。其实那是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时机一到,便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终究该到曲终人散了,那就让我们从这首古琴曲里,汲取满满的正能量:从今日起,都要好好地研习一下,该如何使自己先流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