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都说白菜萝卜各有所爱

为什么艺术面前就要整齐划一?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自觉地接受着审美的多元化

喜欢张曼玉林青霞华丽丽的美

然而葛优同样是票房的守护神

隔壁的胖娃,真的是人见人爱!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但在艺术面前,却变得非常苛刻

从魏晋二王开始的墨迹字帖开始,对妍美的追崇成为书法追求的至高点

但延续到明清之际,“碑学”兴起

于是,“丑书”虽然史上似乎一直就存在

但这时似乎变得顺理成章了


刻在碑上的不一定都是碑学

从狭义上讲,碑指的是刊刻的文字,比如,甲骨文、金文、秦碑、汉碑、魏碑、唐碑、这些文字因刊刻在骨、金、石上,经自然界风霜雨雪的侵蚀,文字斑驳,造型奇特,给人苍茫质朴、异趣横生的视觉享受。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碑学经典——《石门颂》碑刻

而帖指的是墨迹的文字,比如,魏、晋、唐、宋、元、明、清的各朝各代的书家墨迹,这些传世经典文字俊美、气韵雅致,给人清新潇洒、妩媚动人的视觉享受。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帖学经典——王羲之手札

然而从广义上讲,碑帖之别又不能仅限于书写的对象,比如,同样是一块碑或一个帖,有的人写出来像碑,有的人写出来却像帖,所以说,碑帖之别更主要的指的是一种书风,这两种书风,或两者合二为一的书风已成为当今书坛的主流,如下图王镛先生、何应辉先生的作品就体现着碑与帖的交融!



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帖学&民间色彩的碑学

帖学形成于宋代,因为宋以前的书法日常媒介是木牍纸张类的信札,而信札又属于私人物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广泛性,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真迹,去学习去模仿。如何把私人信札转换成易于传播的学习范本,人们想到了木版翻刻,也就是刻帖,这就是帖学的源起。帖学在书法史的传承中一直占据着主流,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然而,随着宋元明三朝的演变推移,帖学被统治阶级和士大夫阶层影响的失去了生气,变得纤丽绮靡,规整刻板,造成了帖学的势微。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淳化阁帖

正是看到了帖学的这一危机,清初的书法家们旁搜远绍,上下求索,发现了碑版的价值,汉碑、唐碑、魏晋南北朝的墓志造像逐渐成为了取法的对象,他们先是模仿体样,然后追求经过自然风化而产生的苍茫深厚的金石气,先是亦步亦趋于形式完美的作品,然后从真率朴拙的作品中获得创作灵感,借助它们不完善的形式,把时代精神和个人审美趣味注入其中,使它们超出原先的含义,上升为一种碑学,获得新的理解,得到新的阐述,促进中国书法艺术向更新更深入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碑学的意义。


帖与碑的差别,不仅仅是精致与豪放

关于学碑还是学帖,历来有不少方家阐述己见。但我认为不必纠结,碑与帖正如客观事物之两面,唯物辩证之正反,它们是相互相生共同存在的,都包涵在美学的范畴里。

碑与帖相比,在艺术风格上大相径庭。

点画上,帖强调两端,回环往复,牵丝映带,中段则一掠而过;碑强调中段,提按起伏,浑厚苍茫,两端则不加约束,舒展放逸。

结体上,帖强调纵势,上下连绵;碑强调横势,左右开张。

风格上,帖强调韵味,精致娴雅;碑强调气势,沉雄豪放。

这两种形式的美学类型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是相得益彰的。

帖学向来讲究传承,将笔法有意无意地神秘化。帖学的优势是精致,学习者将功夫全用于点画的摹仿上。

碑学讲究字构,优势是字形富有变化,而点画的线形有自己的空间。此外,碑宜于写大字,帖宜于写小字,而决定碑与帖产生重大区别的原因是学书者的人才素质起作用。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一般来说,写帖的书家多属守成型,写碑的书家多属开拓型。换句话说,帖学书风更能招引守成型人才,而碑学书风则为开拓型人才所喜欢,这与高中生选择文理科的现象类似。

在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一般都以理智来决定,当理智未明确的时候,人们则相信感觉。作为帖的一方,所有条件都指向缜密,而碑的一方则充满着想象的空间,因此人们会依着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当许多杰出人才选边站之后,更促进了两大书风加大区别度。


“松、活、奇、拙”,学碑对于我最大的收获和启发

康有为讲:书为形学。我认为这个形包含了字形和线形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在学碑的过程中有两点收获和启发:一是学碑就要领悟碑之线条的“松”和“活”。二是学碑就要品悟碑之字构的“奇”和“拙”。

“松”

想象一根橡皮筋被拉直,用的力较轻时,皮筋刚绷直,这种状态叫做“松”。想写出这样的线条,在书写时手上就不要太用力,不要发僵。继续用力拉这根橡皮筋,橡皮筋绷得特别直,张力特别大,这种状态叫做“紧”。这种紧绷笔直的线条帖学中比较多。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活”

线条要想活而不僵,书写时手上的肌肉就要适当放松,找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去挥洒,这样书写后,线条的两侧边缘会出现一些不经意出现的“毛边”,或“斑驳”,或“残缺”,这种形状的线条仿佛会呼吸,有生命力,它会说话,很顽皮,好像还有表情,这种线条就是“活”的。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请仔细观察终字,你觉得哪个线条更有金石气


“奇”

碑的字构多奇,奇特、奇怪、奇趣,在点画的安排上有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正是这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字结构所产生的造型充满了魅力,有一种笨笨的、傻傻的、拙拙的感觉。碑的字构充满想象力,也培养人的想象力,在造型能力的培养上是帖不可企及的。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所谓奇,就是出人意料。图中宁字选自《石门颂》,这个字出人意料的有两个地方。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图中立字选自《广武将军碑》,只有五个笔画,却在结字上如此新奇。比如,上下两横的错位,中间两点的长短粗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图中沙字选自《好太王碑》,这个字的奇主要体现在右半部分。


“拙”

拙是不张扬、不炫耀、不讨好,能以拙的质朴率真打动人,何其难也。拙与巧是相互相生的,所谓不巧即拙,不媚即拙,不秀即拙。这种拙其实是一种高级的巧,通常讲,结构上的拙一般指字的重心下降。细品之,又不全是,还有出乎意料的点画安排。曾熙讲,拙由天性,巧从机发。六朝人不及两汉之拙,故其巧亦不及。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以上五字分别选自《爨宝子碑》、《好太王碑》、《张迁碑》,这些字有个共同的特点,重心靠下,字内部件松动,七扭八歪,线条方向变化多,这些字感觉笨笨的,傻傻的,但却很可爱,很亲切。其实这些字中暗含着书法结构美的阴阳关系,所以你在细细品味后才会觉得它们的美

松与紧,活与死,奇与正,拙与巧,这些都是相互的,正如提和按,不能抛开一方独立存在,更偏向于哪一方是由书家取舍的比例决定的。


徐浩人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1976年生人,大连市书协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第二届高研班学员。书法作品入选天津市首届楹联展,先后获第三届“盛世中华杯”中国书法作品大赛中青组金奖,“国立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双新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2006任伯年杯”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


近期临习及作品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妹至帖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杨淮表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兰亭集序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吐谷浑氏墓志

四个字道破,为什么那么多人书法学碑不怕字丑?| 大米艺术

抗疫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