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家乡的那口井

小时候村子里的人共用一口水井。这口井是村里人自己挖的,井口很大,用青石板砌成一圈,总是湿漉漉的,井口上面架着一个轱辘。

到了冬天,洒在井口的水会结冰,使得井口周围非常的光滑,人们都是小心翼翼地摇着轱辘,把水桶拽上来。大人们经常告诫小孩子,不要在井边玩耍,更不要靠近井口。

父亲和家乡的那口井

天刚蒙蒙亮,当我还在被窝里睡觉,父亲早早地就把水挑回来了。他说早上井边挑水的人少,不用等着。父亲把桶里的水倒进水缸时发出的哗哗的水声,就像是早上的闹钟一样把我叫醒。要把大水缸倒满至少也要四桶水,也就是要去井边挑两趟水。家门口离着井近的也算省事,十几分钟就能挑两担水。离着远的就没有那么方便了,于是小推车就派上用场了。上面放四个水桶,一路摇摇晃晃地就回去了。

后来有了压水井,虽然说还是要人工上水,但和敞口的轱辘井相比,这个安全多了,小孩子都可以压上水来。

记得这种压水井很容易出故障,用着用着就不上水了,需要把管子从井里拽出来排查故障。压水井多了以后,那口大水井慢慢地也就废弃了,到后来被填平了,大人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会跑到井边玩耍了。

父亲和家乡的那口井

再到后来井里安了水泵,用水是只需要把闸一合,很快水缸就会被接满,从此彻底告别了挑水的日子。

现在自来水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有各种送上门的桶装水。吃水和用水和以前相比,方便的太多了。

父亲和家乡的那口井

春节回老家,我在角落里看到了那副扁担。而后又走到了小时候那口井的地方。这么多年过去了,已经找不到半点痕迹了。家乡越来越年轻,而父亲却老了,看着那副扁担,放佛又看到了父亲挑水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