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與騰訊在區塊鏈領域必有一戰

阿里和騰訊作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巨頭企業,一直都在各個領域展開激烈的較量。最終,一個在電商領域雄霸一方,一個在社交領域難逢敵手。

當前格局相對穩定,但阿里和騰訊仍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領域攻城略地。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競爭越來越激烈,兩者在區塊鏈領域也會像當年的移動支付一樣難逃一戰。

阿里夯實基礎,騰訊搶佔先機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區塊鏈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區塊鏈技術收入達到0.29億元,增長率達到163.6%;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在內的一些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正在以各種方式利用區塊鏈技術。

雖然阿里和騰訊都在積極佈局區塊鏈,但是側重的方向卻有所不同。阿里的區塊鏈佈局更著眼於基礎設施,試圖先夯實基礎再發力,最後通過強大的基礎設施碾壓對手,或者直接就坐收漁翁之利。而騰訊則試圖在區塊鏈最容易落地的金融領域搶佔先機,坐穩後形成不可動搖的先發優勢。

阿里與騰訊在區塊鏈領域必有一戰


阿里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不僅在國內一馬當先,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據IPRdaily正式對外公佈的“2018年全球區塊鏈專利企業排行榜TOP100”榜單顯示,阿里以90項專利數排名第一,IBM和MasterCard分別以89、80專利數排榜單第二、三名,騰訊科技位列第八,擁有40件專利。

阿里於2015年成立“區塊鏈實驗室”,次年提交了“螞蟻區塊鏈”的商標申請。“螞蟻區塊鏈”也成了此後阿里在區塊鏈領域的一把殺手鐧。從阿里的區塊鏈專利內容來看,研究方向傾向於底層技術的開發,包括共識機制、跨鏈交互、節點通信等,幾乎沒有涉及任何與數字貨幣相關的內容。

2018年9月,阿里達摩院官網正式上線。據官網信息顯示,達摩院的區塊鏈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共識協議、密碼學安全與隱私保護、區塊鏈技術結合可信執行環境、跨鏈協議、智能合約語言與整體安全性分析、區塊鏈技術與LoT結合、區塊鏈技術與安全多方計算結合這七個方面。

阿里區塊鏈已經實現落地的的應用主要包括商品溯源、互助保險、慈善公益、房屋租賃這幾個方面。阿里不僅在區塊鏈研究上專注底層技術,在應用方面也沒有直接切入最被看好的金融或者遊戲行業。一方面可能是考慮到國內的監管政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先稍作試探,積累經驗,最後在核心領域全面進攻。

與阿里不同,騰訊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則主要集中在金融方面。金融一直被看做是區塊鏈技術最容易落地的領域之一,而且當前已經有很多大型金融機構都在積極使用區塊鏈技術。

騰訊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15年。當年,騰訊成立區塊鏈團隊,確認技術路線,並選擇聯盟鏈作為其實現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技術路徑。聯盟鏈作為組織結合的“多中心化系統”,具備自主可控,隱私保護,效率高效的特點。

阿里與騰訊在區塊鏈領域必有一戰


如果多家機構組成聯盟鏈,金融機構間支付、結算、清算等交易速度與交易成本將大幅降低。一旦完成聯盟鏈的區塊鏈雲服務,騰訊本身的金融業務與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可以形成無縫接軌。

2016年5月,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正式成立,該聯盟集結了包括微眾銀行、平安銀行、招銀網絡、恆生電子、京東金融、騰訊、華為、銀鏈科技、深圳市金融信息服務協會等在內的31家企業,其中發起單位25家,騰訊、華為等6家機構作為成員單位加入。

2017年,騰訊發佈了區塊鏈白皮書,並同時在官網發佈騰訊的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和區塊鏈項目——可信區塊鏈。同年6月,中國銀行與騰訊共同成立了“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聚焦於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阿里執行的是“先磨刀,再砍柴”、“夯實地基再建樓”的思想,而騰訊則更側重於先發制人,積極充當急先鋒的策略。然而,誰都無法保證未來誰能走得更遠、爬得更高。

阿里和騰訊決戰區塊鏈金融

其實,說阿里的區塊鏈佈局沒有涉足金融領域是不正確的。畢竟阿里的區塊鏈技術叫做“螞蟻區塊鏈”,而這裡的“螞蟻”就是當前國內最大的金融獨角獸“螞蟻金服”。

從這點可以看出,阿里也明白目前金融是區塊鏈技術最容易落地的領域之一,所以才會把它的區塊鏈技術冠以“螞蟻”的前綴。到時候,阿里憑藉“螞蟻金服”在金融領域的基礎以及區塊鏈技術上的底層技術,打造區塊鏈金融輕而易舉。

一旦阿里全力進攻區塊鏈金融領域,真正與騰訊展開正面競爭,供應鏈金融將首先成為兩家必爭之地。所謂供應鏈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戶為依託,以真實貿易背景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通過應收賬款質押、貨權質押等手段封閉資金流或者控制物權,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簡單說就是為上下游那些資金能力不足的企業提供貸款、理財、融資等金融服務。

阿里與騰訊在區塊鏈領域必有一戰


阿里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企業,長期以來沉澱了商家的基本信息和歷史信息等優質精準數據。所以,阿里依據大數據,向信用良好的商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非常方便。

事實也是如此,目前淘寶上共有3種主要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淘寶小貸、阿里小貸和合營貸款。額度從5-200萬元不等,可根據企業需求按日計息,隨借隨還。利息水平略高於銀行利率水平,但最高不超過萬分之六/每日。

而騰訊則已經把區塊鏈技術運營於供應鏈金融。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騰訊區塊鏈正式發佈了“騰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該方案基於供應鏈場景下的真實交易數據,通過騰訊區塊鏈技術及運營資源,從根本上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

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表示:“2018年將重點發力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以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產,通過騰訊區塊鏈技術實現債權憑證的流轉,以保證相關信息不可篡改、不可重複融資、可被追溯,幫助相關各方形成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合作創新。”

儘管阿里和騰訊在區塊鏈金融領域將會有多方面的競爭,但是雙方搶奪最激烈的可能還是移動支付領域。

當年,阿里憑藉自己龐大的電商網絡和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一家獨大。騰訊憑藉微信的巨大流量以及後來推出的微信紅包功能,一舉顛覆了移動支付的格局,與阿里一起霸佔了整個市場。

阿里與騰訊在區塊鏈領域必有一戰


圖片來自易觀

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寶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所佔的交易份額為53.62%,騰訊金融所佔份額為38.18%,兩者的市場份額總和達到了91.8%,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

基於這樣的行業格局,其他小型第三方支付企業將會越來越被擠壓,真正的競爭終將在阿里和騰訊之間展開。而區塊鏈的進入很有可能再次顛覆當前已經相對穩定的移動支付格局。當然,目前要實現區塊鏈的支付和轉賬必須和加密貨幣掛鉤。

就在最近,螞蟻金服區塊鏈部門負責人張輝在出席第三屆“區塊鏈商業峰會”發表演講時提到,螞蟻金服正在探索如何以“某種形式的代幣(some form of a token)”在區塊鏈上發行數字資產。這些資產會與實體世界的某些價值相互掛鉤,例如法幣或其它類型資產。

對於螞蟻金服是否將發幣的疑問,螞蟻金服回應稱,“some form of token”說的不是代幣,而是聯盟鏈上的類似積分的激勵機制,以促進企業間更高效的協同和價值流轉。明眼人一看便知,螞蟻金服所謂的“some form of token”很可能就是一種穩定幣,只不過為了規避監管風險,官方拒絕承認罷了。如果螞蟻金服真的發行了這種區塊鏈資產,那麼阿里和騰訊在移動支付和轉賬領域又一輪“大戰”將拉開序幕。

阿里與騰訊在區塊鏈領域必有一戰


當前,騰訊雖然沒有類似消息傳出,但是騰訊的區塊鏈電子發票卻早已落地應用。區塊鏈電子發票,再加上擁有近9億用戶的超級支付入口微信,騰訊可以把資金流和發票流二合一,將發票開具與線上支付直接對接,創造一個“微信支付——發票開具——報銷報賬”的使用場景。更重要的是騰訊的區塊鏈發票是由國家主導的,這為微信支付吸引用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當然,對於是否會發幣的疑問,騰訊區塊鏈業務總經理蔡弋戈也解釋說:“騰訊區塊鏈發票應用是國家主導,因此不需要通證激勵模式,也就是不需要發幣,如果真的要激勵大家使用,可以用微信紅包支付後搖一搖這種模式。”

阿里與騰訊經過多年明爭暗鬥的交鋒,在各領域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格局。然而,區塊鏈技術的興起又為這對老對手擺好了擂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