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送禮長輩滿意指南》

同學們,好消息!好消息!

還有3天就到春節假啦!

不過......你回家過年的禮物買好了嗎?


春節拜年送父母、長輩及親朋好友禮品,是中華民族延續至今的一種節日間人們互相表達祝福與情感的方式。小小禮物,折射出濃濃的親情友情~素來也有“禮輕情意重”之說。


送什麼禮?特別是要送自己的父母及長輩(特別是你的丈母孃和婆婆),既能表達我們的真情實意,又能送到對方的心坎上?這也是讓不少人傷腦筋的問題。來來來,我們先看看這些年國人送禮文化變遷史,或許能給你新靈感!


50-60年代——白麵饅頭填溫飽

在那個物資極其匱乏的年代,大米、白麵可不像現在這樣天天見,因此過年送禮送啥?也就比較直接了,什麼都沒有白麵饅頭、麵條來得實在。在當時吃的起白麵饅頭,都算得上富裕人家了。

那時候,一到過年,人們挎著一籃饅頭走親訪友,也不用為送禮絞盡腦汁。而主人家也不必費盡周章準備食物,熱上饅頭、煮點菜,大家圍坐一起拉拉家常就已經不亦樂乎了。


70年代——經濟實用三件寶

不知各位對瓷茶缸有沒有印象,這可是當時風靡全國的家居必備品,它與毛巾、紅袖標組合成送禮界最火“三件寶”。

那時候,這些禮品上面印著主席頭像、語錄,紅星圖標和“促生產”的字樣,不僅切合時代發展的趨勢,還經濟實用,送禮首選當之無愧。


80年代——一包點心甜入心

別說你愛吃甜食,80年代的人們更是對“甜”情有獨鍾。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收入不斷改善,再加上國外飲食文化影響,各式各樣的甜點開始走進人們的視線。一顆大白兔奶糖能讓當時的孩童們笑開懷,一斤白糖也能讓全家久久歡喜。

那時候,人們送禮拎著用麻紙簡易包裹、貼著印福字的紅油紙、細麻繩捆綁的點心上門拜訪,別提收到這禮物有多甜蜜了。


90年代——菸酒搭配成流行

雖然90時代離現在已經30年了,但那時候食物不再是稀缺品,禮品市場也逐漸多元化多樣化,不過當時炙手可熱的禮品還是要數菸酒。

左手一條煙,右手一瓶酒,帶著老婆孩子去丈母孃家,收禮和送禮的人那面子可都會顯得槓槓的,也算得上當時硬核送禮了。


00年代——營養保健得人心

進入21世紀,人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大家開始陷於一場讓孩子長智力,讓父母好身體的營養品及保健品熱潮中,也自然成了走親訪友送什麼的新寵。

當年大街小巷都能聽到“今年過節不收禮......”的魔性廣告語,就像緊箍咒一樣不停地縈繞在不少人耳邊。


10年代——購物卡和電子產品

進入10年代,大家的經濟和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父母長輩們也都是見過各種“市面”的,挑禮物真是越來越難了。送禮品,不走心;給零花錢,太庸俗。於是乎各種卡、各種券瘋狂湧出,反正卡到情意到,缺啥自己就買啥。

而隨著通訊和電子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不少人可謂“機不離身”,再加上數碼產品本身更新換代的速度異常快,一轉眼就第五六代了,手機、耳機、ipad等電子產品又成了送下一輩的熱選。


2020年——健康“豪華三件套”

不過,現在都2020年了!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今年春節送父母長輩最興什麼?對的,你猜對了! 今年春節流行送健康!健康!健康!

那如何才能送到父母長輩心坎裡?如果你還在送泡腳桶、按摩椅、血糖儀,那你就out了,健康還是要更持久、用心的守護!

電子健康卡、“騰訊健康”小程序、醫保電子憑證已經成為新的必備“健康三件套”。春節回家幫父母的微信綁上這些“神器”,不在家的日子,它們可以讓爸媽去醫院手機一鍵刷社保,查詢檢查報告,甚至足不出戶在線諮詢專家。


《春節送禮長輩滿意指南》

電子健康卡:跨院就醫、計劃免疫、婦幼保健、慢病管理等,一張電子健康卡就可以管健康,讓你和家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做到心中有數。


“騰訊健康”小程序:依病症查科普,自診自查掌握病情;小病不跑大醫院,線上諮詢名醫解煩惱;線下就診AI掛號,免去排隊省時間……有了“隨身醫療健康助手”幫你及家人管健康。


醫保電子憑證:用手機在微信上完成預約掛號、醫保繳費、查醫保賬戶明細等原本需要長時間等待和多次跑腿的麻煩事兒,輕鬆告別就診、買藥的“煩”和“難”。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即日起,深圳、鄭州、成都、武漢、青島、廈門、合肥、瀋陽、長沙、延安、寧波、蘇州、白城、嘉興、常熟等開通微信醫保支付的城市用戶,可以通過參加

“組隊約團圓飯”活動,領取最高2020元的健康金!


《春節送禮長輩滿意指南》


訪問頁面領一份新年現金紅包,提現後還可領取20份親友紅包,與他們分享快樂、分享健康,自己還能再領一份!


偷偷告訴你,這些健康金都可以直接“提現”到微信零錢使用哦!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

新的一年健康“鼠”於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