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秦可卿之谜的一点点疑惑

对于红楼梦的阅读,我一向有所畏惧,书里的生僻字实在太多,名字也不少,怎么也认不全、记不住。虽然如此,忝做红楼一族的我有一些与铁杆儿红粉共同的好奇:红楼梦后四十回到底写了些什么?林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贾宝玉最终和谁在一起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三个问题的回答,程高版和87版红楼梦电视剧给出的答案是病死,这似乎也是林黛玉最终的归宿,从书的开头到结束都在吃药,病死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缺少了曹雪芹的结局,所以我们又不太愿意林黛玉就这么普普通通的死去。我曾经在想,林黛玉最美的结局莫过于随风而逝,亦或者死后百花裹尸,覆香而终,亦或者被葬于冰天雪地之中,永远与至洁至净为伴。


最近看了几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视频,对于刘先生续红楼梦有了点儿兴趣。在刘先生的续书里,林黛玉是沉湖自尽。这样的结局美么?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的林黛玉真的是这样死的么。我不敢相信这样的结局,我突然想起了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果自沉于湖,不是与污淖为伍了么?林黛玉即使自杀我想也不会选择如此的方式吧!


第二个问题我暂时没有答案,但是我特别希望有那么一天,考古学家在某个历史的角落里寻觅到了答案,这该是一个多么值得期待的发现阿!


贾宝玉跟了谁呢?我们都很想有情人终成眷属,林黛玉跟贾宝玉结合是众望所归。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无奇缘,为何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木石前盟也好,金玉良缘也罢,都是结局都有不是结局。无论哪个版本,宝黛恋都没有好的结局,宝钗都结了婚。在刘心武续的红楼梦里,宝玉先娶了宝钗,宝钗最后病死了。又娶了史湘云,在贫病交加中史湘云也死了,最终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了。这样的结局你满意么?看似说的过去哈,金玉良缘嘛,薛宝钗和史湘云都有这个条件,但是呢,贾宝玉却不是钟情于林黛玉一个人的情种了,倒是对他好的都不可辜负的“好好先生”了,想来自然是无趣的! 在百家讲坛中,刘心武用了二十集还要多的篇幅,为我们做了一个所谓的揭秘,那就是秦可卿的血统高于贾府,她的身份是一个公主,映射到清朝,很有可能是康熙朝废太子的女儿,弘皙的妹妹。而之所以把她匿藏在宁国府,是因为贾珍想做政治投资,同时两者之间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通过二十几集秦可卿之谜的介绍,刘心武先生确立了自己其“秦学”奠基人的地位。摇身一变,使“秦学”成为了红学的重要分支,并堂而皇之的成为了红学大家。


对于刘先生我是向来尊重的,曾经读过他的小说《班主任》,一度对他佩服至极,也很欣赏他的作品,不愧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但是,是著名的作家,就一定是一个使人信服的红学家么?研究了所谓十几年红楼梦就可以信口雌黄,满口胡诌么?如果说刘先生的讲座是刘心武的一颗红楼心,或者说刘心武式红楼梦的话,我会特别尊重刘先生讲的,因为作家最大的财富莫过于想象。刘先生的续红楼梦我不太喜欢他设定的结局,仍很尊重他的创作。但是,对于他的所谓揭秘,尤其是秦可卿的有些解读,我不敢苟同。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秦可卿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那么她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可以从原文中别人对她的评价和态度得出结论。首先贾母: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众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在她的婆婆尤氏眼中她是个什么样人呢,书中在她得病时是这样写的:倘或她有个好和歹,你再要娶这么个媳妇,这么个模样,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她这为人行事,哪个亲戚,哪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她?所以我这两日好不烦心,焦的我了不得。


她在家人眼中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书中是这样写的,当听说秦可卿死了之后,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这就是大概书中秦可卿给人的形象。可以说人见人爱。


依照刘心武先生分析,之所以秦可卿之所以赢得人见人爱的尊重,源于她血统的高贵。她是有着皇族的血统,是康熙废太子胤礽的女儿,郡王弘皙的妹妹。刘先生认为,按书中所说,秦可卿是秦业在养生堂抱来的野种,身份卑微,家境贫寒,不可能赢得贾府的尊重。理由很简单,贾府的每个人都长着一双富贵眼,连贾宝玉也不例外。不可能对于一个贫贱女孩儿有如此的待遇。真的是这样么?来自养生堂的弃婴就不能逆袭成为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么?


首先,作为弃婴的秦可卿就注定了她就不应该受到尊重么?我想是否定的。贾府的确每个人都长着一双富贵眼,对于贫下中农有着一定的看法,比如在对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上,在大观园中,刘姥姥俨然成为了一个跳梁小丑,是众人拿她取悦于贾母的噱头。这又是为什么呢?刘姥姥第一次来,毕竟目的不纯,又是远方亲戚,彼此也不熟悉。第二次来的时候,境况待遇还是蛮不错的。其次,贾府上层对待丫头的态度,主仆有别不假,却从没有不把仆人当人看的情况,更别说肆意虐待了。能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主要不是看血统,而是看各人的修行。同样为庶出,一母同胞,探春就混的很不错,赢得了王夫人的信任,在凤姐患病期间,她实际上成为了荣国府的掌权人。而她的弟弟贾环呢,却形象猥琐,做事欠妥当,连荣国府里的丫鬟婆子都看不起他。可见血统不是决定一人是否赢得尊重的决定性条件。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来了,秦可卿是简单的弃婴么?显然不是的。第九回说道,秦业任工部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报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下女儿,小名儿唤做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这说明什么呢,第一,说明秦可卿虽然是个弃婴,但是从小并不在养生堂长大,而是被秦业从小就抱到了秦家,从弃婴变成了秦家大小姐。而它弃婴的身份秦业从来没有对其他人说过,即使贾家人都不知道她是领养的姑娘。第六回当宝玉呼唤她的小名的时候,她很纳闷儿:我的小名这里从无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这说明秦家对此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书中没有交代,我们不知道秦可卿是否知道她弃婴的身份,我想她可能是不知道的,我相信秦业夫妻没有告诉过她的身世,要不然也不会让她嫁给贾家的,嫁给贾家,我相信他们是爱这个女儿的。由第一我们可以推及第二,既然不知道身世抑或即使知道了身世又怎样,最起码她是从小就来到秦家的,秦家的教育和家风肯定深深地影响了她。书中介绍说秦业很穷,但是这不影响他对于儿女的教育和礼仪的培养,从贾家人对她的喜欢可见一般。秦业的官职在京城不算大,也是从五品的京官。正如那句俗话所说: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不过相对于贾珍或者贾政,他的官职并不算很小,贾政因为蒽荫得到是外放从五品的官职,这样的话,他们两家也算门当户对。京官虽小,一旦到地方上去,就是封疆大吏。与林黛玉的父亲相比,秦业并不逊色。之所以穷,是因为为官清廉,又没有世袭产业,穷就说的过去了。林如海既然能够培养出林黛玉,秦业培养出秦可卿这样的大家闺秀也不足为奇了。我们再进一步想一下,贾蓉和秦可卿结合算委屈么,从后面贾珍父子的表现来看,秦家没有攀高枝,秦家父子荒淫无度,圈内名声想必也好不到哪儿去。两相比较,这段婚姻不存在多少落差。


综上所诉,刘心武先生由于秦可卿是弃婴,野孩子,即使被秦业抱养也不会因此得到贾家“都有一双富贵眼”的尊重是不成立的。


我们不妨把上面的思路抛开,按着刘心武先生的思路往下来。如果秦可卿只是个弃婴的话,是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贾家阖府上下的尊重的。故此在种种假设下推出了秦可卿的“真实的身份”——康熙的嫡孙女,废太子胤礽的女儿,郡王弘皙的妹妹。一言以蔽之,秦可卿不是一般人,她是一个公主级别的人物。当初因为太子坏了事,被身边的人抱出了东宫,寄养在曹家。以期有一天郡王弘皙东山再起,成就一番事业后,曹家摇身一变就成了开国功臣。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历史基本常识,即使秦可卿是太子的女儿,太子的女儿是不是就该称为公主呢。我查了一下,清朝是这样划分的: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的女儿。


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为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儿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儿称多罗格格,贝子女儿称固伦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的女儿就称格格。


太子胤礽当时是废太子,并没有封号,他既不是亲王,也不是郡王,所以他的女儿什么都不是,只能称为格格。当然,后来弘皙由于太子故,被封为郡王后来又加封为亲王,那么他的妹妹自然也会沾光,可以是和硕格格,抑或称为县主,充其量是格格级别的,不是公主。


我们先不管秦可卿的原型是不是公主,我们继续按照刘先生的思路往下走。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公主或者格格的秦可卿有必要私逃出去藏匿民间么?我查了一下历史,雍正当朝对于废太子一家并没有反攻倒算,不仅如此,还格外开恩,封废太子之子弘皙为多理郡王,我不禁纳闷了,既然作为哥哥的弘皙都被封为郡王了,雍正皇帝也没有对太子一党赶尽杀绝,作为郡王的妹妹又何必逃走藏匿民间呢。有人也许会反驳,弘皙在乾隆朝造反了。的确,这是事实,问题又来了,弘皙都败下去,当时曹家也败下去了,何来藏匿他妹妹之说呢?


刘心武先生推理说,曹家藏匿“公主”是为了政治投资,一旦弘皙举事成功,曹家顺理成章的就是从龙功臣,可以一飞冲天,加官进爵。真的是这样么?难道曹家真的想效仿程婴救孤的典故么?我想以当时曹家的境遇和雍正朝的高压政策,曹家是没有理由和胆量做这样没有胜算的投资的。自己的屁股还没有擦干净,还把手伸到风险极大,甚至会灭族的所谓政治投资上,简直是疯了。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这位公主是个女人,在封建社会,即使她是皇族血脉,曹家也不会愚蠢到投资一个女人身上,即使成功了,女人又能换来什么呢!


刘心武先生还推理说,正是因为贾家藏匿“公主”秦可卿,才导致了后来宁荣两府被抄家。这一点我也不能苟同。我想刘先生有点儿本末倒置了,藏匿“公主”的主谋是秦业,不是贾家,即使后来贾家担了这个重担,始作俑者秦业应该首当其冲,可是书里在抄家的时候并没有涉及到秦业。这不很奇怪么。还有一点更为可笑,刘先生分析说,之所以秦可卿受到宁荣两府的优待,在于阖府上下都知道他“公主”的高贵身份,这样明目张胆的藏匿废太子之女,造反逆党之妹,贾家是不是真的都吃错药了,在雍正朝对于皇族的打压搞得人人自危,躲祸都来不及,即使真藏匿了居然也不收敛,这么嚣张真的好么?推及到贾府,也不可能这样。


还有一个问题,太医不可以给贾府的人看病么?刘先生在分析秦可卿死因说,张太医不可能给秦可卿看病,因为太医是皇家的专职医生,贾家不够资格。我想这一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太医的确算的上皇家的专职医生,平民百姓是不可能让太医给瞧病的。但是,贾家是一般人家么?显然不是,首先贾家的大女儿元春是当朝皇妃,贾家自然是皇亲国戚,贾政是国丈,贾宝玉最起码也是国舅爷了。其次,贾家都是开国功臣,祖上是国公,让太医看病也不全是僭越吧。刘先生把张太医开的药方当做暗语来解读,真是令人脑洞大开,这难道是贾府版的潜伏么?


最后一个问题,秦可卿是怎么死的呢?八十回版里写的扑朔迷离,一会儿太虚幻境,一会儿又从焦大口里骂出“爬灰的爬灰,找小叔子的找小叔子”,这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秦可卿之死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可能是因为和公公有奸情有关。在其他版本红楼梦和脂砚斋的暗语里,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说法,如果是这样,秦可卿之死的一些疑惑也可以解释通了。但究竟是秦可卿自愿和贾珍爬灰的呢,还是被迫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从后文看,贾珍父子有共享一女的习惯,比如尤氏姐妹就是这样。


我个人觉得,秦可卿可能是这样的。秦可卿之所以受到贾府上下的尊重,源于她良好的教养和曾经的出身经历。良好的家庭素养,使她得到贾府上层人士的认可和喜欢。曾经的出身,使她同时能够善待下层服务人员。秦可卿之死呢,我想是这样的,他的公公是个老不正经,对她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机缘巧合(这得加个引号,巧合来源于人为,她的丫头出卖了她),他们共同来到了添香楼,贾珍对她行了不轨之事,这使一向心气儿很高的秦可卿羞愧难当,又由于家丑不可外扬,心病加气不过也就自缢于天香楼了。贾珍怀愧,才有了后边大办丧事的故事。至于丫鬟,自己是帮凶,难辞其咎,死也好,做义女也好都可以解释的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