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率領著天下無雙的騎兵軍團甲斐的武田信玄,用兵如神的越後的上相謙信,兩人在川中島交戰12年間發生了5次對決,然而最終未分勝負。兩人在同一地點交戰5次,可什麼仍以平局收場呢?在最早記載川中島合戰的古書《甲陽軍鑑》中,記述道平局是因為兩者實力相當。

可近年來卻有了不同的看法,有學者認為雙方與其說是在作戰,還不如說是在作秀,揮著拳頭卻沒有實際交戰。那麼川中島之戰到底是實力相當的正式戰鬥,還是並無決勝負之心的作秀呢?

一、第一次合戰,雙方沒有一決雌雄之意,目的在於鞏固政權

21歲的武田信玄成為甲斐國主時,國內受嚴重的水患困擾,農田荒蕪殆盡,百姓中餓死之人,數不勝數。信玄下定決心,攻打其他國家以擴展領土,把得來的土地分給家臣和屬民。他的目標是鄰國信濃。之後,信玄相繼打敗信濃豪族,把勢力範圍擴大到了信濃北部。

越後的國主上杉謙信,從此事中察覺到了危機。當時,信玄逼近了離謙信的居城春日山城僅50公里的川中島,他認為如果此處被信玄突破,信玄便能迅速攻入越後。

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戰國地勢示意圖

天文22年( 1553) 9月1日,上杉軍進軍至川中島與武田軍開戰,謙信親入戰陣,一口氣將武田軍從川中島擊退至信濃中部。信玄派忍者進入謙信的領地發起夜襲,上杉軍受此干擾,再次退至川中島。信玄與謙信的初戰歷時20天,以平局收場。二者以川中島為界形成對峙之勢。

初看起來,這好像的確是雙方因為實力相當,所以沒有分出勝負的戰鬥。可在川中島合戰打響的時候,信玄和謙信進行著奇怪的書信來往。信玄的書信寫道:"請斷卻戰念,如此便可終戰"。另一方面,謙信寫道:"若仍與信玄公戰,萬事皆難成就"。由此可見,兩人雖發起了戰爭,卻不想一決雌雄。那麼他們為何要開戰呢?其實他們是打著戰爭的旗號達到來使家臣團結一心的政治目的。

當時謙信剛從兄長處奪得政權,深受強勢豪族不斷謀反之苦。信玄也對領國內不斷髮生的叛亂感到棘手。雙方都想通過利用戰爭將注意力轉移到鄰國的方式,加強國內的團結。雖在第一次合戰中打了個平手,但兩人都通過這次合戰,成功地鞏固了政權的基礎。

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二、第二、三次合戰仍未分勝負,迫於情勢,不得不進行第四次合戰

第一次合戰的兩年後,1555年,信玄和謙信展開了第二次戰爭。武田軍在旭山佈陣,上杉軍則在與旭山相對的橫山佈陣。兩軍中間有一座寺院——善光寺。只要控制了善光寺,就是把當時以善光寺島中心的市場經濟圈納為已用,所以善光寺成了戰爭的最前線。信玄想把善光寺納入自己的支配下,而謙信對此公然表示憤怒。

信玄在這次戰爭中,配備了300挺火槍,這是當時最新式的武器。這是謙信第一次與火槍隊交戰,他意識到不能像平常那樣進行衝鋒,於是謙信避免正面進攻,而進行佯攻,他在自己的陣中放火,假裝混亂的景象,藉此把武田軍引誘過來進行夾擊。

武田軍看到了火焰騰然而起,欲乘機攻擊,但信玄叫住家臣,並下了命令:若有出擊者,代代相罰。結果這次合戰依舊沒分出勝負。兩年後發生了第三次合戰,但仍未決出勝負。

在第二次川中島合戰中,信玄使用了新式武器,似乎真的想消滅謙信。可也有學者認為他只是想試試新式武器而已。兩人不斷合戰,是因為戰國大名錯綜滾雜的利害關係,故有必要再次擺出戰鬥的樣子。

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上杉謙信

三、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雙方不得已而戰,撤軍時卻相遇了

第三次合戰的兩年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授予謙信關東管領之職, 關東管領統轄關東的行政權與治安權,是幕府的第二要職。由此謙信在國內的向心力迅速增強,川中島合戰的意義減弱了。然而謙信也因就任關東管領樹立了一個強敵——北條氏,北條氏以伊豆、相模為據點,相繼攻略了武藏、上野等地,是很實力的大大名。

謙信受室町幕府之命征討北條氏,毅然決定大遠征,他包圍了北條氏的居城小田原城。然而花了一個月,仍未攻陷城池,反而差點被其進犯越後。謙信不得不傾盡全力與北條氏對決。

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上杉、武田、北條關係示意圖

另一方面,對於信玄而言,川中島合戰也變得無甚意義。1557年,信玄就任信濃守護,獲得了支配信濃的大義名分,其中包括川中島。3年後,在桶狹間,織田信長殺死了駿河的今川義元。信玄收到了"今川家之軍備不足且多疏漏"這樣的報告,不再糾結北方的川中島,開始計劃向南邊的駿河擴張領土,然而這時發生了一件不得不與謙信再戰的事情。

實際上、信玄與北條氏結盟已久,關係密切。北條氏強烈要求武田進攻上杉。而被信玄驅逐的信濃豪族也請求謙信討伐信玄。謙信正處於與北條氏對峙之時,應該要儘量避免兵力的消耗,然而曾承諾過保護信濃豪族,因此無法無視他們的請求。於是信玄與謙信懷著各自的理由,開始了第四次川中島合戰。兩人都沒有非要決一勝負的理由,只是礙於情面不得不進行第四次戰鬥。

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三方勢力地理示意圖

謙信率軍1萬3000佈陣於妻女山,而信玄則在距妻女山2公里的海津城中,部署了2萬兵力。雙方對峙了近2周。之後,信玄在軍事會議上宣佈,明日發動總攻,信玄當時採用的是啄木鳥戰術,兵分兩路,一路乘夜襲擊敵方背後,另一路守株待兔,一舉滅之。夜幕來臨,海津城為夜行軍做準備,開始做晚飯。謙信注意到武田軍中的炊煙比平常的多,他告訴家臣,武田軍恐有奇襲。當夜,謙信讓全軍悄悄下了妻女山。第二天,川中島籠罩在濃浪的晨霧中,信玄派出了1萬2000人的軍隊前往妻女山,以剩下的8000人等待預計即將下山的上杉軍。早上六點,濃霧散去,出現在信玄眼前的,是1萬左右毫髮無損、井然排列的上杉軍。上杉軍衝向驚慌失措的武田軍,且武田軍兵力處於弱勢,只能任其宰割。信玄嘆道:謙信有欲於今日決戰之意。

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戰況模擬

支持著武田軍的重臣們相繼倒下,在即將被擊潰的武田本陣中,謙信朝著信玄直奔而來。信玄陷入絕境,然而此時,從妻女山回來的1萬2000武田軍,從背後攻向上杉軍,本處於優勢的上杉軍受到夾擊被武田軍壓制,戰局一進一退,持續了大約10小時才結束。根據記錄,武田軍戰死4600人,上杉軍戰死3500人。第四次川中島合戰是場史無前例的大激戰,可即使如此,仍未分勝負。

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戰況模擬

戰果如果慘烈,如果說是雙方的作秀實在是太勉強了些,可有學者通過對信濃武將的存活率進行分析,對當時慘烈的戰果提出了質疑。對兩軍來說,信濃的武將們都屬旁系,故被分派在戰場上死亡威脅最大的陣地,然而從川中島合戰之後的記錄來看,大部分信濃武將都健在,由此看來,第四次合戰的規模並沒有大到讓兩軍死亡8千人。

第四次合戰中非常關鍵的是武田軍的啄木鳥戰術,但學者們對信玄是否使用了這個戰術存有疑問。從海津城到妻女山背面的路程約有10km,記錄上說有1萬2000人耗時5-6小時前進至此,可狹窄的山路夾在山谷中間,人只能沿著陡峭坡面蜿蜒而行,是不可能帶馬前進的。從地理上分析,啄木鳥戰術沒有實施的可能,激烈的戰果自然也不可信。

數次川中島合戰未分勝負的真實原因,謙信與信玄的作秀

武田信玄

真相其實是這樣的:在出徵已有一個月後,在兩軍陣中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如果不快點回去收割稻子,家人都會餓死。武田軍、上杉軍八成的士兵都是農民,歸家之心都十分迫切。先決定撤軍的是信玄,當夜,在海津城,信玄軍為了做回國的準備,多做了不少飯,所以炊煙比平時多。謙信見此,覺察到信玄想要撤軍,也決定退兵。

次日,武田軍與上杉軍分別開始撤回甲斐和越後,但是兩軍無法確認對方的位置,於濃霧之中偶遇於川中島中央。兩軍士兵因不期亦遇,而驚慌失措,戰鬥立即打響。戰局漸漸變得激烈,這樣下去,戰死者會越來越多。為了停止戰鬥,謙信與信玄開始了一生最大的作秀,那就是謙信與信玄的一騎討。兩人單挑之後,以此為暗號,謙信開始撤退,而信玄對打算追擊的重臣們如此說道:任由他去。就這樣,第四次合戰靜靜落幕。

其實雙方不想戰鬥的原因非常明顯,當時信長漸漸做大,雙方都傾向於保存實力,以待日後奪取天下,糾纏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結束語:

歷史就是撥不開的迷霧,永遠都可以有新的發現與看法。現在還是有不少學者傾向於雙方實力相當說,畢竟數次交戰都有著明面上的真實的理由,而且信玄與謙信的關係的確一直很緊張。

可是很多線索從側面說明了,在幾次川中島合戰中,雙方都沒有認真戰鬥,甚至沒有一定要開戰的決心,只不過是擺出作戰的架勢,達到政治目的。

參考文獻:《妙法寺記》《謙信軍記》《甲陽軍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