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後記——好人?壞人?

笑傲江湖後記——好人?壞人?

任盈盈

筆者第一次讀《笑傲江湖》是在15年前,當時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初中生,嚮往令狐沖式的自由自在,如今,15年過去,年近而立,才發現,心中牢牢的拴了一隻大馬猴,重讀此書,不勝唏噓,充分圓滿的自由,我等凡夫已無可能,不如努力的做一個好人。何謂好人?我想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正如金庸先生在後記中寫的那樣:只消不是損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如此看來,做個好人似乎變成不做壞事的日復一日的修行,以至於涅槃吧!

現摘錄幾段《後記》中的文字和各位方向:

聰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極大多數是積極進取的。通常的道德標準把他們劃分為兩類:努力目標是為大多數人(包括國家、社會)謀福利的,是好人;只著眼於自己的權力名位、物質慾望而去損害旁人的,是壞人。好人或壞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損害的人數和程度而定。

中國的傳統觀念,是鼓勵人“學而優則仕”,學孔子那樣“知其不可而為之”,但對隱士也有極高的評價,認為他們清高。隱士對社會並無積極貢獻,然而他們的行為和爭權奪利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種範例。中國人在道德上對人要求很寬,只消不是損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論語》記載了許多隱者:晨門、楚狂接輿、長沮、桀溺、荷荼丈人、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等等,孔子對他們都很尊敬,雖然,並不同意他們的作風。

孔子對隱者分為三類:像伯夷、叔齊那樣,不放棄自己意志,不犧牲自己尊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像柳下惠、少連那樣,意志和尊嚴有所犧牲,但言行合情合理(“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像虞仲、夷逸那樣,則是逃世隱居,放肆直言,不做壞事,不參與政治(“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孔子對他們評價都很好,顯然認為隱者也有積極的一面。

人生在世,充分圓滿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解脫一切慾望而得以大徹大悟,那是佛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涅盤”,不是常人之所能。

對於郭靖那樣捨身赴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俠,在道德上當有更大的肯定。令狐沖不是大俠,是陶潛那樣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風清揚是心灰意懶、慚愧懊喪而退隱。令狐沖卻是天生的不受羈勒。在黑木崖上,不論是楊蓮亭或任我行掌握大權,旁人隨便笑一笑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傲慢更加不可。“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沖這類人物所追求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