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冠狀病毒,以一種措不及防的姿勢在華夏兒女喜迎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的時候,迅猛降臨人間。其實,今天的這一幕,在中國有一位鄉村醫生,早在1962年就已經預見。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讀的書,就是他用盡畢生心血研究、實踐,發明的一套完善的醫學體系並著書《平衡醫學》。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平衡醫學》一書的作者王佑三,出生於1933年,是安徽省蒙城縣潘湖村的一位鄉村醫生。1962年,在進入醫學研究之初,便敏銳地發現人類的醫學領域走入了誤區。他指出,如果人類過多地依賴化學藥物和抗生素,早晚有一天發展出超級細菌,到時候無藥可治。王佑三提出這個觀點的時間是,1962年。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王佑三提出“原始本無醫,傳宗億萬年”,在進入醫學領域之初,他看的書就包括《寂靜的春天》、《生命的起源》。可能有人會說,現在冠狀病毒都發展成這樣了,大家都在忙著防、忙著治,而我在這裡聊這些看似“遙遠”的事情幹什麼?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今天,冠狀病毒正在我們無法看見的地方蔓延,國家各級政府採取防範措施,刻不容緩。然而,從我們自身,除了響應號召“在家隔離“,以免相互傳染。我們,是否還有更加積極有效的方法?

對抗新型病毒的新藥,永遠無法先於病毒的降臨而被髮明,不安與恐慌其實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那麼,面臨新型病毒和疫情,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對抗它們的“新藥”嗎?其實,不然。

再強大的病毒也強大不過人類自身擁有的免疫功能和自愈功能。人類在上億年的進化和繁衍生息中,面臨過無數次的自然災害、各種病毒、疫情,在我們的身體裡已經具備度過各種災難、甚至所謂絕症的天賦本能。否則,人類早已夭折。所以,寄希望於“新藥”,我們將永遠是無助的,如何讓我們機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和自愈功能正常發揮,如何在病毒和疫情來襲時,我們的機體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映,並開始正常工作。只要能做到,人是不會犧牲在病毒作亂之下的,是可以挺過去的。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可喜的是,50多年過去了,在王佑三老人的後人,平衡醫學傳承人的努力下,《平衡醫學》已經於2018年被安徽亳州評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的讀書分享請大家認真聆聽《平衡醫學》一書,第一章“人類面臨的災難”,第三節“醫學危機與醫學方法論”中的一段。認真領悟,可見一斑。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今天的非遺傳承·對話平衡醫學分享之後,希望和大家共同思考兩個問題:

第一,在未來,我們如何看待蘊含無限潛能的生命力?是否還要繼續把人體當成“機器”去修理?

第二,今天,我們在家隔離,共同度過了一個“寂靜的春節”,我們堅信,春花一定會開。然而花開後,我們還能銘記多久?是否若干年後,讓我們的子孫再去面對那個春花再也不開的“寂靜的春天” ·····?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2019年11月2日,佑三先生去世13週年。為了表達對這位先知先覺的先賢的懷念,筆者寫下《生命之禮:為了永恆的懷念》。對於一個從事中醫文化傳播16年的傳媒人、公益人而言,佑三先生髮明的《平衡醫學》及其“5+2”機體自主平衡調理法,就對人體本身的尊重與呵護而言,堪稱人類醫學史上最高尚的溫暖殿堂!


「非遺傳承」早在半個多世紀前,是誰已經預見今天?

顧瑩

東方本草(北京)中醫藥研究院 創始人

國醫文化傳播與傳承公益活動組委會 秘書長

全國共享杏園產業聯盟 發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