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1960年1月27日,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位刚刚退休返乡定居的81岁的老医生心脏病突发病故。南洋小岛上传来的这一噩耗,让中国人民举世哀悼。什么样的一位老人,能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这还得从半个世纪以前,发生在中国东三省的那场大鼠疫说起。

1910年,中国天空的色彩是那样诡异——在社会与国家日暮途穷的同时,新的希望、新的生机也被悄悄地孕育着。就在这进步与守旧激烈碰撞的时代下,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鼠疫发生了,而在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匮乏的情况下,扑灭这场震惊世界的烈性传染病的总指挥正式前面所说的老医生——伍连德。

鼠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其中最严重的要数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这场瘟疫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这场瘟疫在很多文献中被记作"黑死病"。以至于整个欧洲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谈"黑"色变。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肆虐欧洲的黑死病

1910年10月21日,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的一家客栈,来了两名神秘的住客,她们面无血色,神色慌张,似乎在躲避什么。6天后,二人却在店内暴亡。一天之内,在同一家客栈内,有四个人也暴毙而亡,而且死前均出现发烧、咳嗽、吐血的症状,发病极快,死后全身发紫。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末年,中央政府疲于应对各方势力,边陲小镇死了几个人这种事根本不会有什么关注。官府只是把死去之人的信息登记造册后,便草草收殓。但是没想到,时间只过了一个月,整个东北乃至华北地区都因为这几个不起眼的死人而卷入一场剥夺6万多人性命的大鼠疫之中。

描写当时的疫区惨状,说道:"疫气蔓延,人心危惧","疫情有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每天疫死者成倍增长。"

在疫情大肆蔓延时,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收到了俄、日两国的照会,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东三省当时有日、俄、英、法、美、德都想染指,特别是日、俄两国以独自主持防疫为由,图谋东北主权,以致陈兵相向。

疫情势不可挡,列强狼子野心,在内外交困中,清廷是如何应对的呢?

施肇基心里很清楚,堵住列强之口的关键在于控制住疫情,而且主持防疫的人必须得是中国人。但是谁又有如此高超的医术和防疫经验呢?施肇基忽然想到一个人,就是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伍连德

伍连德,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首任会长,及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候选人。

临危受命,意外发现新型鼠疫

1910年12月2日,伍连德临危受命,带着助手登上北上的火车。甫一上任,伍连德就急忙赶赴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

今天的哈尔滨道外区便是当年的傅家甸,如今的道外区早已是高楼林立,但是就在90多年前的那段时间,这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间地狱,疫死者横尸街头,根本没有有效的防疫手段,傅家甸居民成天活在恐惧之中。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傅家甸

伍连德经过观察发现,疫情渐有不可控之势。因为有大批患者踏上南下返乡之路,疫情传至关内只是时间问题,更大规模的疫情爆发就要来了。果然不出伍连德所料,疫情随铁路一路南下,很快席卷半个中国,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

与此同时,伍连德却对东北发生的异常疫情是不是鼠疫产生了怀疑。因为自从1894年发现鼠疫杆菌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鼠疫杆菌是由跳蚤咬了染病的老鼠,然后咬人才得以传播的,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哪有那么多的跳蚤呢?

作为一名严谨的医学工作者,伍连德决定亲自解剖尸体,取样化验来判断。于是在抵达哈尔滨的第六天,伍连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中国第一例人体解剖,从疫死者的器官和血液中发现鼠疫杆菌,确诊此次疫情正是鼠疫。但是这种疾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与鼠疫的公认传播方式不符,这又怎么解释呢?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伍连德解剖尸体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鼠疫,而是比以往凶险百倍的新型鼠疫——肺鼠疫。伍连德临危受命之际,依靠自己的扎实学识,大胆求证,发现了这种通过飞沫传播的肺鼠疫。

新发现受人质疑,却因祸得福获得认可

伍连德在发现肺鼠疫后,马不停蹄的拜访各国领事时,列强们根本不相信眼前这个中国人能够控制住疫情。而他的研究成果也没有被同行接受,俄、日、法等专家无一赞同。甚至前来调查病因的日本医生在解剖了几百只老鼠后,依然没有发现鼠疫杆菌的情况下,依然不相信肺鼠疫的结论。在他看来,所谓肺鼠疫云云,简直如痴人说梦。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伍连德做实验

奉命来进行支援的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迈斯尼,同样全面否定了伍连德的判断。他认为,鼠疫就是由老鼠传播的,灭鼠才是问题的关键,隔离根本没必要。为此还跟伍连德发生了很严重的争执。迈斯尼为何对伍连德如此有成见?其实,他在来哈尔滨之前,他先拜访了东三省总督锡良,强烈要求锡良任命他为东三省防疫总医官,认为伍连德经验浅薄,无法胜任这项职务。锡良以向上级汇报为由,并未予以批准。为顾全大局,伍连德自己提出辞职。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迈斯尼

此时,鼠疫正沿着铁路交通线,从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入关,向全国扩散。北京亦不可幸免,各国使节人人自危,当时俄国方面出于自身的利益,规定中国人一旦有鼠疫嫌疑的立即驱逐出境。东北的鼠疫已经不再是各国角力的政治工具了,而是实实在在威胁到在华洋人的生命安全,这样他们更加不会同意让一个中国青年主持防疫,开始向清政府和施肇基施加压力。如果伍连德防疫不力,施肇基必然会受到牵连。

面对国外专家的质疑和各界压力,面对伍连德的辞呈,一封回电竟然让施肇基思考了足足38个小时。最终施肇基决定给伍连德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并且说服朝廷免去迈斯尼防疫职务,由伍连德全权主持防疫工作。只不过虽然有政府撑腰,伍连德的权威却依然没有树立起来,随后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彻底打消了人们对伍连德的种种质疑和轻视,让他们对伍连德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施肇基

国际防疫专家,与伍连德争夺防疫总医官的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迈斯尼因为私自看望鼠疫病人,感染鼠疫,毙命于俄国医院,引起举世震惊。而伍连德关于肺鼠疫的判断以这样一种方式得到证实,从而真正成为了这场国际防疫行动的主帅。

挑战两千年习俗,伍连德创造世界奇迹

随着伍连德的判断得到证实,他制定的一系列防疫措施开始落地执行。

吉林省:各关检疫分所于城瓮内设机器药水,见人消毒。

铁岭:政府向当地民众发送10000多只"呼吸囊",勒令人们携带呼吸囊,由巡警随时稽查,如有不遵守者,即以违警论罪。

天津:卫生局发布紧急告示,列出喝开水、吃熟食、注意生活卫生等十条防范措施。

北京:令各街巷剃头棚房屋一律裱糊干净,地下均垫石灰,所有铺内伙友,衣服、手帕每日更新三次。

这些防疫措施即便是现在看来,都堪称精准,但是在各种防疫措施全面开展后,疫情不但没得到控制,反而愈演愈烈,这到底是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也一遍遍在伍连德的脑海中回荡,他一次次仔细思忖着自己建立的这套防疫体系是否还存在着漏洞?巨大的压力已经让他透不过气来。直到有一天,他在堆放疫死者尸体的地方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疫死者的尸体并没有被及时处理掉,而是堆积在空地上,绵延一里有余。

"必须尽快将这些尸体处理掉。"伍连德随即找来埋尸队,让他们赶紧挖坑掩埋尸体。但是哈尔滨的冬天,气温至少在零下二三十度,这样的温度下,土地冻得比石头还要坚硬,不要说挖深坑了,就连在土地上凿开一个小口子都非常困难。如果坚持土葬,那只能等第二年春天大地解冻之后才能进行。但这样一来,鼠疫恐怕就更加难以控制了。

伍连德暗暗思忖,一个疯狂的想法闪现在他脑海中——焚尸!这个念头连他自己都为之一颤。因为中国人自古都遵循着入土为安的习俗,对待父母兄弟的遗体更加尊重,在传统观念下,焚尸简直不可想象。即便生长在海外的伍连德也深知此举所带来的影响之巨大,他思来想去,只能请求一道圣旨才能稳定百姓的情绪。

摄政王载沣看见奏章后大怒:"你让我为焚烧尸体专门下一道圣旨?这不是要贻笑天下吗?"施肇基回答:"臣以为这是功在千秋,开一代风气之先,流芳百世之举。摄政王于此紧要关头,若能当机立断,力挽狂澜,必能成为我大清中兴之君。"

经过朝廷的再三考量,伍连德终于在三天后得到回复的电报:准许伍医生之请,可依计划进行。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焚尸

此时的傅家甸已经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感染鼠疫死亡,伍连德命人将这些无法处理的尸体堆积在广场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火葬开始了。冲天的浓烟消除的不光是对鼠疫的恐惧,还有人们的落后习俗,在清朝末年这个新旧观念不断碰撞的时代,文明再一次战胜了愚昧。

1911年3月1日,哈尔滨防疫局内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时针指到午夜0时,傅家甸的死亡人数为0。随后,长春、奉天、铁岭等东北各大城市纷纷传来捷报,鼠疫被彻底扑灭了!

面对全世界闻之色变的鼠疫,以伍连德为首的中国医务工作者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在半年时间内,彻底消灭了鼠疫,取得防疫工作的大成功,让世界医学界为之惊叹。在人类历史上,鼠疫大流行动辄死亡数百万人,即便是在医疗飞速进步的20世纪初,六万人也不过是印度鼠疫流行期间每周的死亡人数。不得不说,伍连德创造了奇迹。

为防疫事业奉献一生,不愧近代史第一国士

就在举世欢庆的时候,已经享誉全球的伍连德,冷静的认为鼠疫还会卷土重来。为了防患于未然,伍连德放弃了清政府让他统领全国医疗系统的任命,回到了哈尔滨,建立北满鼠疫防疫体系——东北防疫总处,然后在那里坚守。

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中国医生与晚清最大瘟疫抗击始末

伍连德

果不其然,1920年,东北再次爆发鼠疫,但是有了伍连德的提前部署与总揽全局,这次鼠疫很快就被扑灭,仅仅造成9300人丧生。伍连德再次为社会做出卓绝的贡献。

备注:在清末民初的十年间,东北地区遭遇了两次鼠疫流行,1910-1911年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死亡6万人,经济损失达1亿元。1920-1921年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共有9300人丧生。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国为民贡献出自己最宝贵的十年时光。这十年,伍连德数次辞去国家卫生主管的高官位,甘心做哈尔滨防疫部门属下的一名小小处长。在第二次出山后,最终归隐田园,成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其人性魅力无愧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国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