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時評」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不斷鞏固和拓展。但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越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須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都下調了疫情應急響應級別,絕大多數縣級行政區都是低風險地區,必須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要準確把握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以省域為單元推動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努力使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暢通經濟社會循環。所轄縣區均為低風險的省份,要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除湖北、北京以外,對於省內仍有中風險縣區的省份,要做好精準防控,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須著力提高復工復產效率。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各地加快了推進復工復產工作的力度,復工率在穩步提升。但復工的企業還面臨諸如有效需求不足、原材料供應不上、物流不暢、資金和工人短缺等“堵點”“斷點”“痛點”,復工不達產的問題凸顯出來。要根據疫情變化,適時動態調整優化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加快復工復產進度。圍繞解決企業用工、資金、原材料供應等需求,繼續有序組織務工人員跨區返崗,努力保障復工企業日常防護物資需求,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做好法律服務等工作,及時化解合同履約、企業債務、勞資關係等糾紛。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須著力統籌做好“六穩”工作。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是經濟政策之錨。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全面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用好已有財政和金融支持政策,適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經濟發展力度。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對外經貿合作,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合規的外貿政策工具,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前提下為商務人員往來提供便利,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創新招商引資、展會服務模式,保障各類經貿活動正常開展。擴大金融等服務業對外開放,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穩住外資基本盤。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強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在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進度,適度擴大投資規模。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振經濟預期,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抓實抓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審核:段利軍

來源:《學習時報》2020年4月8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