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涼粉


西北的涼粉

在西北,涼粉是常見的小吃,其淡而無味要靠辣子,醋帶來強烈的味覺刺激。但勝在口感滑爽,Q彈,水分極多在夏天能營造出清涼爽口的感覺。

涼粉製作簡單,最好的要用豌豆澱粉或者綠豆澱粉做,將澱粉和水慢火細熬 ,不斷攪拌使其不至粘鍋焦糊,待粘稠有透明感時用竹片挑起,如果能呈片狀掛在竹片上就算熬好了,倒在一個大盆中冷卻。

涼透了的涼粉很容易就能從盆中倒出,並不粘盆。涼粉不用刀切,一個專用的刮子蘸了水從涼粉塊上刮過,刮成條的涼粉更加晶瑩剔透。技術好的能刮成長長的條子,抓到盤中整齊好看,依次澆上醋,醬油,調料水,蒜汁兒,油潑辣子。香辣酸鹹,軟彈涼滑,夏天吃一碗心火全無。

涼粉製作少不了的一味添加劑是明礬,不加明礬無論多好的澱粉也做不出那種滑溜溜的口感,當然也能吃,為了健康要犧牲一些口感,就是個人的選擇了。以前我家不加明礬,就總也做不成像外面賣的那種好吃的涼粉,而我家的鄰居確是做涼粉的行家,當然明礬是必須的,每次她做好都會送我們一些,真的美味。

西北的涼粉


涼粉到底只是小吃,不能當主食,因其水分極多,並無多少熱量。但就有人靠涼粉救了命。我家鄰居來自一個極貧寒的地區,她男人脾氣暴躁,動輒家暴,她還真是個聰明能幹的女人,在60年代硬是離了婚,帶著女兒離開了家鄉,又嫁了個老實本分的男人。幾年後她留在家鄉的兒子,一個才十三,四歲的孩子居然扒火車從家裡逃出來找到了她。孩子偷了點家裡的錢和乾糧,沒敢多偷 ,怕萬一被抓回去會被打死。下了火車乾糧也吃完了,那時候買吃的都要糧票,只有涼粉不要糧票,小孩沒糧票,就只能吃涼粉,靠著記憶中的地址找了三天才找著她,多虧有這不要糧票的涼粉讓這孩子撐了三天不至餓死。十三,四歲的人只有十歲孩子的身高,頭髮是褐黃色的,跟外國人一樣的髮色,大概一,兩年之後才恢復了黑色。

吃了三天涼粉的孩子只是一個偶然,和涼粉真沒多少關係,但我每每念及涼粉就會想起那個孩子褐黃的頭髮,以及那個漸行漸遠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