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誓忠明朝的朝鲜国,如何被清军彻底打服?

左视觉丶Left


此言差矣,李氏朝鲜并没有从心底服从清朝,而是对大明忠心耿耿。(本文仅从李氏朝鲜真实历史角度切入,不存在对大清的否定,望诸位理智阅读)

洪武年间,朱元璋派使者要求高丽归还被其侵占的辽东开元路,高丽权臣崔莹借机与大明宣战,并派大将李成桂出兵大明,李成桂深谙此去必定以卵击石,便上演了高丽版的陈桥兵变,调兵回转,建立了李氏王朝。李成桂请求朱元璋为其圈定国名,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赐名朝鲜。从此朝鲜对便大明俯首称臣,尊大明为母国。朝鲜作为大明朝的属国,仿佛搭上了顺风车,国力不断加强,每年进贡几根山参,便能换取价值数倍的应用之物,遇到饥荒有明朝救济,遇到倭寇有明朝镇压,万历年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野心膨胀的他欲吞并朝鲜,万历皇帝派李如松入朝抗倭,丰臣秀吉败退日本,元气大伤。(说句题外话,此后德川家康坐收渔翁之利,建立德川幕府,可见中日韩三国历史是相互影响的)这样有情有义的大明王朝,朝鲜是誓死效忠的。

远在唐朝,不仅只有日本遣唐使的存在,朝鲜也派人来学习汉人的先进文化,自唐至明有大量的朝鲜人来中国参加科举,全唐诗中“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窗前三更雨,灯前万里心。”一诗便是朝鲜进士崔致远所写,《明太祖实录》中更有朝鲜人金涛中举的记载。朝鲜的上层贵族均以会使用汉字汉语为荣,以身为儒生为荣,以至于朝鲜的各类古籍文献,典章制度均为汉字所书,时至今日朝鲜半岛留存的大量历史建筑都曾悬挂过汉字牌匾,可见朝鲜对汉文化,对儒家文化的追崇。

由于客观事实,大明已不复存在,朝鲜不得不陪大清睡觉,但这也改变不了朝鲜打心底对清朝不服。受传统儒家华夷观的影响,朝鲜一直以小中华自居。在中国古代,华和夷不仅仅简单指是民族成分的划分,更指文明的不同。《唐律明例疏议释义》有言“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可见周边民族一旦接受儒家思想和汉家衣冠,就成了和中原汉族一样的中华。因此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力行汉化后的北魏鲜卑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华,拓跋宏就是顺应天道的正统。那么清朝也继承了汉家文化,为何朝鲜仍不认同清朝为华夏正统?清庭强制汉人剃发易服,朝鲜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是倒行逆施。虽然古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却是在华夏衣冠的基础上革新,而满族衣冠却和华夏衣冠大相径庭。清庭又让汉人留金钱鼠尾辫,是对儒家孝道的践踏,朝鲜有书云“虽功德侔殷周,富强迈秦汉,自生民以来未有薙发之天子也,一薙发则胡虏也,胡虏则犬羊也。吾于犬羊也,何观焉”,以胡虏的方式来统治华夏是朝鲜断不能忍的,这便是为何朝鲜不认清廷为正朔的原因。

虽然朝鲜打心底不认同清朝,但不得不承认天下已经是大清的了。我们往后倒几年,看看大清是如何武力攻占朝鲜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明末时期,东北亚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武装军事集团是不争的事实。后金与大明对抗,企图独立(此时的后金还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往下一瞥,却发现了不安分的朝鲜,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睡,明天启七年,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窝藏毛文龙,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四项罪名为名,对朝鲜宣战,后金渡过鸭绿江,攻占义州定州等地,朝鲜仁祖李倧将后妃送到江华岛避难,后金乘胜追击,先后攻占安州,平壤,中和,李倧不得不逃往江华岛,并派使臣到后金求和。后金提出入质纳贡,永绝明朝,去明年号,互相结盟,约为兄弟等要求,李倧迫于后金大军压境,不得不委曲求全,惟有永绝明朝一条誓死不从。见朝鲜态度强硬,后金只得让步,在江华岛和朝鲜焚书盟誓,随后后金撤军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逼迫朝鲜签下不平等的平壤誓约,才善罢甘休,退出朝鲜全境,这就是有名的丁卯胡乱。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皇太极在盛京筑坛登基,在场的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极恼羞成怒,决定亲征朝鲜。清军长驱直入,直奔汉城,李倧再次将后妃送往江华岛,自己则退守南汉山城,等待各路将领前来勤王,同时派人赴清营谈判,拖延时间。皇太极识破是缓兵之计,便下令火炮攻城,又攻占了江华岛,俘虏宗室76人,李倧只得出城纳降。此后朝鲜不得不去明年号,并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清朝为正朔,被迫送昭显世子李澄和凤林大君李淏到盛京为人质,这便是朝鲜史上最屈辱的丙子虏乱。


随着清军入关,出天下大势已定,多尔衮放回了久为人质的李澄,忠于对大明的朝鲜两班认为李澄是清朝奸细,必定会亲近清廷,便在昌德宫毒死了他。多尔衮原想立李澄为傀儡,虽对其暴毙感到可疑,但朝鲜使臣一口咬定李澄实为病死,多尔衮也无可奈何。次年清廷册封李淏为朝鲜世子并令其归国,李倧薨后李淏继承王位,是为朝鲜孝宗。李淏虽为清廷人质,却一直心系故国,始终以光复大明为己任,密谋北伐,盼着明室来朝鲜,可终其一生他也没见到任何一个朱明后裔,他只能把复明大业托付给了子孙。孝宗之子显宗李棩继位后,伺机而动,为了复明大业,他试图和日本联合抗清,不过德川幕府已经安定三十余年,不想蹚这趟浑水。李棩又与郑经联络,想假道郑经北伐,而郑氏家族内部矛盾重重,最后这一想法也无疾而终,恰逢清朝爆发三藩之乱,李棩又欲讨伐满清,恢复大明,朝鲜民间也倾向北伐,但造化弄人,在此关键时刻李棩却暴毙而亡,北伐大业就此搁浅。而满清此时国运正盛,不是朝鲜所能撼动的,朝鲜也就表面上放弃了对清朝的武装反抗。


虽然放弃了武装复明的念头,朝鲜君臣私下里仍用舆论来反抗清廷,视清廷为犬羊夷狄,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朝鲜还一直保留了明朝的衣冠发饰,朝鲜使团去清朝进贡时,时人塞路观之,明朝遗老遗少看见明服皆垂泪哭泣,而孩童却只以为是戏服,丝毫不悲恸(这点值得我们反思)。朝鲜民间传闻胡人无百年之运,一旦有地震,慧星出现,便视为清朝灭亡的预兆。除此以外朝鲜内部往来文件仍用大明崇祯年号直至清末,仅仅是对清公文使用清朝年号,虽是微不足道之举,尤见大明在朝鲜人心中的地位。大明有属国如此,也足以慰藉了。
欢迎大家关注并阅读小编其他文章,临表涕零,感激不尽!


里尔8


李氏朝鲜作为大明王朝的藩属国,与明朝保持了非常友好而又密切的联系。

李氏朝鲜建立于1392年,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建立者及初代国王为李成桂。自李氏王朝建立之日起,就将大明王朝奉为自己的宗主国,向明朝称臣纳贡,被接受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

特别是在1592年—1598年,万历朝鲜战争,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之中,明朝派遣军队,帮助朝鲜成功抵御了丰臣秀吉所统领的日本军队的入侵,收复了两京八道,并将日本人赶出了朝鲜,至此开始李氏朝鲜更是对大明王朝是感恩戴德。

之后,努尔哈赤的势力在辽东地区不断发展状态,并且建立了后金政权。此时的李氏朝鲜作为明朝的藩属国,坚决的站在大明王朝一边,不仅向大明王朝提供了粮食等战略资源,更是协助大明王朝的军队牵制、掣肘努尔哈赤,甚至还直接派出军队参加了萨尔浒战役。

李氏朝鲜对于大明王朝是忠心耿耿,并且是大明王朝非常看重的联合抗击后金政权的同盟力量。


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登基后金大汗,便直接发动了第一次入侵朝鲜的战争。

后金天命十一年(1726年),后金政权的开创者努尔哈赤去世,由皇太极继任后金大汗,皇太极需要一场胜仗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朝鲜不幸的成为了皇太极“祭旗”的对象。

后金天聪元年(1727年),皇太极派“四大贝勒”之二贝勒阿敏,率兵进攻朝鲜。朝鲜军队在战斗力极强的八旗铁骑面前可以说是一触即溃,阿敏迅速横扫大半个朝鲜,攻占了平壤,此时朝鲜的国王李倧只得逃往江华岛暂避。

皇太极出兵朝鲜的目的其实是非常明确的:其一,瓦解朝鲜同明朝的联盟关系,使得朝鲜不再帮助明朝对抗自己,至少需要朝鲜保持中立地位;其二,获取朝鲜的粮食、农产品等战略物资,解决自己的军需问题;其三,让朝鲜承认后金政权的地位,并与朝鲜建立良好的关系。此时的皇太极并不急于攻占朝鲜或者是征服朝鲜。

但是皇太极的三个目的只是达到了最后一个,仅与朝鲜“互称兄弟”。

起初,后金与朝鲜进行谈判还算比较顺利,但是作为后金主帅的阿敏竟然有了割据朝鲜、自立为王的想法,随即被自己的亲弟弟、同为舒尔哈齐儿子的济尔哈朗给劝了下来,阿敏眼看自立不成,便将怒火倾斜在了朝鲜百姓身上,于是下令屠城,并劫掠大量的财物之后,撤出了朝鲜。

而面对如此情况,李倧也是非常气愤,觉得后金实在是“欺人太甚”,因而在阿敏军队撤走后直接拒绝了皇太极要求的于明朝断绝关系的要求,继续同明朝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皇太极改元称帝之后,又一次将朝鲜列为了征讨目标,并让朝鲜臣服大清。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改元称帝,正式建立大清王朝。

此时的皇太极已经彻底降服了察哈尔蒙古,并在与明朝军队的作战中占据了上风,皇太极也希望在这个时候彻底解决朝鲜问题,避免朝鲜政权成为自己的掣肘和牵制。

非常不幸的是,朝鲜又要再一次成为皇太极“祭旗”的对象,上次是因为皇太极刚刚继位后大汗,这一次,是皇太极改元称帝。

崇德元年(1636年),登上皇位不久的皇太极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长驱直入,仅仅十二天便抵达朝鲜京城下。

已然没有退路的朝鲜国王李倧,只得与皇太极签订了城下之盟,双方约定:

  • 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 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
  • 朝鲜仁祖(李倧)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世子李溰长居沈阳,另外一质子则由凤林大君和麟坪大君轮流担任。
  • 朝鲜应向清朝朝贡,每年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貂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口、顺刀二十口、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卷、小纸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疋、绵绸二千疋、细麻布四百疋、细布万疋、布四千疋、米万包。
  • 清朝攻打明朝所属的岛屿皮岛时,朝鲜应该出兵、出战船五十艘协助。
  • 清朝禁止朝鲜大量修建城堡等防御工事。

至此,朝鲜正式断绝了与明朝的联系,成为了大清王朝的藩属国。


尽管成为大清王朝的藩属国,但是朝鲜对于前任宗主国大明王朝,也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清崇德二年(1637年),朝鲜即将成为大清王朝的藩属国,而朝鲜国王李倧则与皇太极商议将宣布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并成清朝为宗主国的日期订在农历的二月初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当时的明朝皇帝崇祯能安稳的过完春节。

而臣服与清朝后,朝鲜依旧保留了明朝时期的装束和服侍,以表达对于明朝的敬意和思念之情。与此同时,尽管在清朝的要求下,朝鲜要废除明朝的年号,但是朝鲜只在对清朝的公文中使用清朝年号,内部依然使用明朝崇祯的年号。而在日后与清朝的官方交流中,朝鲜也因为多次没有避讳清朝皇室而遭到训斥。

这些都说明朝鲜对于明朝的崇敬,也算是朝鲜做到了对于明朝的仁至义尽了。


雍亲王府


大军压境,不服也得服,有毛文龙东江镇的时候还可以恩威并施把明朝看作宗主国,后金来打明朝还可以救援一下朝鲜,可是等毛文龙被冤杀、东江镇内乱,后金大军东进灭了东江镇,顺道要朝鲜彻底臣服于自己,朝鲜看明朝指望不上了,后金又大军压境,不降也得降,打不过呀,好汉不吃眼前亏。朝鲜屈服于清朝并不复杂,没有太多的历史事件。后金打朝鲜只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专心打明朝罢了。


过去即历史


大军压境,不得不服。毛文龙东江镇的时候把明朝看作宗主国,后金来打明朝还可援助一下朝鲜,可是等毛文龙被冤杀后,东江镇内乱,后金东进灭了东江镇,让朝鲜彻底臣服于自己,朝鲜看明朝指望不上了,后金又大军压境,不降也得降,打不过呀。所以朝鲜屈服于清朝。后金打朝鲜只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打明朝罢了。


魏春堂810


应该说朝鲜并不是效忠的某个王朝而是依附于某个强大的势力。这是小国生存之道。美国势力大就依附美国。这是外交中利益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