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沒有必要實施所謂量化寬鬆(QE)政策

摘要

下一階段,央行將不斷完善人民幣發行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並以此促進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央行今日發佈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該報告指出,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貨幣政策傳導的中樞在銀行,央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的市場化方式,激勵和調節銀行貸款創造存款貨幣的行為是有效的,貨幣政策仍有很大空間,央行大規模從金融市場上購買國債等資產意義不大,沒有必要實施所謂量化寬鬆(QE)政策。

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根據經濟金融發展和金融宏觀調控需要,不斷完善人民幣發行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並以此促進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央行表示,“穩健”強調了貨幣政策應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增強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強化逆週期調節,同時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保持貨幣條件與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

報告指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不意味著貨幣條件維持不變,而是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動態優化和逆週期調節,適度熨平經濟的週期波動,在上行期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在下行期對抗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

從數量上看,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應與名義GDP增速大體匹配;從價格上看,利率水平應符合保持經濟在潛在產出水平的要求。在總量適度的同時,還要適當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定向滴灌功能,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促進結構性調整和改革。

下一階段,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既要防止貨幣條件過緊引發風險,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劇扭曲和繼續累積風險,其核心是服務好實體經濟。

沒有必要實施所謂量化寬鬆(QE)政策

央行在報告中表示,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貨幣政策傳導的中樞在銀行,人民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的市場化方式,激勵和調節銀行貸款創造存款貨幣的行為是有效的,貨幣政策仍有很大空間,央行大規模從金融市場上購買國債等資產意義不大,沒有必要實施所謂量化寬鬆(QE)政策。

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繼續根據經濟金融發展和金融宏觀調控需要,不斷完善人民幣發行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並以此促進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完善金融調控機制

央行表示,將穩妥推進利率“兩軌合一軌”,完善市場化的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強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的引導功能,完善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重點是進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場利率和信貸利率的傳導,提升金融機構貸款定價能力,適度增強市場競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此外,央行將穩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並在必要時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為基於實需原則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首次提及六大行

央行在該報告中表示,2019年1月4日,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分兩次實施,已於1月25日調整到位。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基準檔次大體可分為三檔,即大型商業銀行為13.5%、中小型商業銀行為11.5%、縣域農村金融機構為8%。

央行稱,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6家。中小型商業銀行主要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縣域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和村鎮銀行。

綜合上述政策,目前6家大型商業銀行均至少達到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第一檔標準,實際執行存款準備金率為12%和13%;中小型商業銀行實際執行存款準備金率為10%、11%和11.5%;縣域農村金融機構實際執行存款準備金率為7%和8%。絕大部分金融機構都適用優惠的存款準備金率。目前政策性銀行執行7.5%的存款準備金率,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執行6%的存款準備金率。全部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11%。

青島房產抵押經營貸款155898837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