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一,统治者与下层群众之间的权力争夺

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城邦,城邦之外非神即兽”,他这话的意思是城邦的外面要么是和动物一样的野人,要么就是神人,什么是神人?指的就是有能力的人,非常厉害的人,怎么这些人跑到城邦外面了?是隐居吗?不是,是被城邦流放出去了,为什么古希腊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就是我们本文要探讨的话题,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与古罗马的共和制度,我们看看人类的政治发明在早期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城邦”,人是群居动物,是社会动物,人群的聚集是人类在远古时期能生存下来的必须,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决定性因素,而人一旦聚集就涉及资源和财富的占有以及阶级的分化,所以政治是应需求而必定产生的,政治是用来调和种群内部和之间的矛盾与竞争办法,可是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权力,权力一旦产生,就会产生权力是否会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或者一帮人的手里,就会让人不免担忧他们会不会作恶?就算当前的人不作恶,那么世袭后的人会不会作恶?于是,底层人以及其他阶级如何控制统治者的权力,统治者又如何将这些束缚和控制去除,这就成了世界各地的人类在各方的政治进化的主旋律。

比如中国古代,自秦始皇帝制集权时代开启之后,到汉朝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士大夫阶层和皇帝之间的互相利用,互相制约的关系就开启了,皇帝没有士大夫们开启不了国家机器,且士大夫们掌握了君主对于国家的礼乐文化的解释权,这就是后来嘉靖为什么要和官员们争夺大礼议,就是争夺解释权,所以士大夫阶层对皇帝的制约是一直存在的。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唐宋的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专门限制皇权的,皇帝的圣旨都可以被拒绝不发,或者打回重新让秘书再拟定。所以反过来皇帝也会对他们有一些策略,比如皇帝需要太监群体去限制士大夫的权力,这就是很多朝代经常产生宦官乱政的原因,另外,皇帝还要面临外戚争夺权力,贵族和豪族阶层对皇权的虎视眈眈,后宫干政的事情也是要考虑的,所以你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主旋律就是这些内容。

下层人为了控制统治者的权力,统治者为了集中自己的权力,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政治发明,本期我们重点说下层人如何控制统治者的权力,中国这边也有,比如刚才说的三省六部限制皇权。

那么西方的社会该如何约束和限制权力?下面我们看看古希腊的城邦首次尝试用民主控制权力所带来的各种麻烦。

民主是个坏东西,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有一个运动,叫做大宪章运动,其目的也是限制贵族和君王的权力,这不是他们的独创,这是古希腊早就尝试过的事情,现代西方的本质其实就是文艺复兴,而这个文艺复兴就是指寻回了古希腊文化的根,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就发明了民主制度,那个时期是雅典城邦民主的鼎盛时代。

但民主刚一出来的时候,人们是非常讨厌的,因为那时候人们认为民主是个坏东西,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他就是被民主一票一票投死的。如果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那么当这个多数人是51%,而少数人是49%的时候该怎么办?少数服从多数其实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命题,这个少数怎么定义,这个多数怎么界定?如果一群所谓邪恶的人投票要杀死一个正义的人,那么这样的民主是好东西吗?所以古希腊人对民主专门有一个称呼“乌合之众”,或者干脆称呼这样的想法叫做“乌托邦”即理想主义的世界。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苏格拉底

下面我们要交代一下苏格拉底之死的背景,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指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与斯巴达人农牧经济下的集权制度的几次战争,每次都是雅典人失败,第一个原因是斯巴达以纪律严明、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闻名,所以战斗力强,第二个原因则是我前面所讲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城邦之外非神即兽。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那些神为什么出去?就是在打仗的时候比较厉害的人,但是雅典人怕他们太有威望而成为独裁的统治者,所以在战场上直接就把将军给流放了,然后换一个人上去打仗,临阵换帅肯定得出问题,所以每次的战争都失败。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你可能会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不由他们说了算“,其实不对,你想想宋朝的文官带兵制度下,你见过武将有反抗的机会吗?我介绍一下雅典民主的基本情况。雅典民主有三项基本原则。

  1. 大众政治的原则。成年男性公民平等地参与政治,公职人员的选择是通过抽签和选举,抽签是最主要的,所以谁也无法独断地掌控权力。
  2. 会议政治的原则。雅典公民通过6000人组成的公民大会制度和五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制度,两方共同来处理公共事务,可以防止个别人控制权力。
  3. 多数政治的原则。雅典在公民大会投票、陶片放逐法、陪审法庭表决中都采取多数决定制,保证了权力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

前面我们说的将帅被放逐的原因就是通过“陶片放逐法”,一个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对城邦的贡献有多大,只要他的影响力过大,威望过大就有可能威胁到雅典人引以为傲的民主制度。所以将此人以10年的期限放逐,10年后回来到城邦,这时候也不限制他的任何权力,甚至只要他愿意,他还可以成为将军。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公元前5世纪早期,著名的特米斯托克利,他是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以为非常厉害的人,且对城邦有巨大贡献,什么贡献?他提出要发展和强大海军势力,但是众人都反对,可他依旧顶住压力发展海军,后来,希腊和波斯的战争中,他领导了著名的萨拉米湾海战,要知道那可是波斯帝国,如果不是他,波斯帝国就会灭了古希腊,可是此战役,他带领的海军一举击沉波斯600多艘军舰,守护住了希腊,你要知道后来斯巴达人打波斯人都是非常困难的。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萨拉米湾海战

此时,声望达到顶峰的特米斯托克利可不是大英雄,在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的视角下,如果不对他采取措施,他就可能会成为一个军事独裁者而反过来让雅典城邦陷入危机,于是,在公元前471年,公民通过陶片放逐法的投票,将他流放了,一位救国英雄就这样流亡海外、最终他也没有回到自己的老家,而是客死他乡。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这一点被后来的古罗马继承,古罗马的布匿战争,即迦太基的汉尼拔大军与古罗马大军的战争,古罗马屡屡大败,这位西方战略之父翻越阿尔卑斯山,古罗马的核心地带意大利北部都被占领,四次战役打的古罗马认为自己要被灭国,我举其中一场,坎尼会战,这场被载入史册的战役又以汉尼拔折损五千多人,斩敌七万人告终。几乎是一道闪电般,汉尼拔绕开罗马城一路突袭到那不勒斯,孤军深入、以少敌众,斩敌十数万,罗马方面执政官级将领阵亡者也超过十人。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那时候有句话:闻汉尼拔之名,儿郎不敢夜啼。西方人经常是拿汉尼拔来吓唬小孩的,并且汉尼拔也成了杀人魔王的代名词,可见其厉害之处,但是这时候古罗马的将军西庇阿一次次的站出来抗击,最终打败汉尼拔,可是结果是什么?离开国家。

尽管当时的元老院人为西庇阿辩解,如古拉格所说的:“我们竟然想把他押到演讲坛下,强迫他倾听我们对他的弹劾和声讨,甚至想让他接受无心少年的恶骂。这种事情不仅玷污了他西庇阿的名誉,更玷污了我们罗马市民的名誉。”

但是,多数人不是这样想的,这就是民主,不需要英雄的罗马人和古希腊人是一模一样的,以为古罗马就是古希腊的学习者,其实还没有到流放的时候,西庇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罗马,没有给他们玷污自己的机会,四年后,他在远离罗马的庄园中寂寞的度过,直到离世也没有回到罗马,当他快死的时候,有人提出要埋葬他到自己祖辈的罗马墓园,他的出身还是很显赫的,但是他拒绝,说出了一句让今天的人听着都起鸡皮疙瘩的话:不知感恩的祖国,你们有何资格拥有我的遗骨。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元老院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只不过我们这边是皇权的作用,他们那边是民主的作用,其实都是一回事。所以,雅典城邦民主制和后来古罗马学习他们的这一套约束权力的办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

三十僭主时期

讲完古希腊的制度以及持续三十多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以雅典失败告终,民主政府的失败在希腊人的思想中播下了怀疑的种子,他们开始思考这种政治意识形态是否适合国家。整个希腊不得不承受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冲击。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在接受了斯巴达的征服之后,它永远无法恢复其堕落的骄傲和繁荣,古希腊的民主被斯巴达人打的稀碎,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国王吕西斯特拉图占领雅典时,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寡头政治的傀儡政府,处于斯巴达的保护下,史称三十僭主时期。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斯巴达人

三十僭主由柏拉图的两个舅舅领导,才华横溢的克里蒂亚斯和年轻得多的查米德斯。在他们恐怖统治的八个月中,三十僭主杀死了许多雅典公民——几乎比战争最后十年中斯巴达军队杀死的雅典人还多,僭主中还有苏格拉底的学生。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此时很多雅典人认为应该抛弃民主制,柏拉图起初就是这样想的,他认为最好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王,统治是一项专门的技艺,而只有哲学家能够掌握这项技艺。 因此,一种理想的统治秩序,要么是哲学 家成为国王,要么是国王成为哲学家,这就是被后来民主复辟的民主人士所认为他为了寡头政治和僭主政治发声,进而对他降罪。柏拉图经过尝试之后,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不对,公元前 367年和361年,柏拉图曾两次参与西西里岛一个名叫叙拉古的国家的政治事务,他原本希望教育和指导叙拉古那位年轻的国王按照自己认为的政治原则来进行统治,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还陷入了险境,几乎要被卖成奴隶。

苏格拉底之死

在公元前403年,克里蒂亚斯和斯巴达驻军受到卷土重来的民主派的攻击并且被击败,当时的民主派最初只有七十人,由色拉西布洛斯和阿尼图斯领导,他们首先占据比雷埃夫斯,柏拉图的两个舅舅在那里阵亡,在那个时期寡头政治的追随者在雅典继续恐怖统治,但是他们的军队处于混乱和瓦解状态。

最终没办法统治希腊城邦于是被斯巴达保护者所抛弃,并且斯巴达保护者与民主派订立了一个条约。这项和平的条约重建了雅典的民主政体,僭主制度被推翻,民主制度复辟。

苏格拉底在僭主时期因为对青年们讲述政治制度的相关问题,被僭主警告,但是僭主没有杀他,可是后来希腊恢复的民主国家之后,却以“毒害青年罪”对苏格拉底提出诉讼,他被指控毒害了亚西比德、克里蒂亚斯和查米德斯,这几个就是僭主中的苏格拉底的学生,人们认为他们应对雅典的战败和三十僭主的血腥统治负责。

在他的辩护中,苏格拉底强调他不赞成三十僭主的政策,他曾冒生命危险公然反抗他们,他没有为僭主制度说过好话,苏格拉底在雅典的精英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质疑那些权威人士和几个世纪以来传播的神学信仰以及制度优势,他向青年们讲述民主制度为什么打不过集权制度,并且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什么失败,其实这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即言论自由,但是民主制度不允许说坏话,后来民主的复辟需要牺牲品,雅典公民大会因两条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引进新神和教坏青年,最后被民主判决苏格拉底有罪,他成为言论自由权的第一个殉难者。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苏格拉底之死

但事实上苏格拉底被处死的具体原因,现在已是不易弄清,雅典民主派在推翻了三十僭主以后宣布了政治大赦,却处死了一个并无多大政治作用的苏格拉底。雅典民主政府有种特点,他们对政敌常常很宽大,而对于思想犯却非常严厉。反对民主制度的人物中有一个著名的阿里斯多芬(古希腊戏剧作家)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反对民主制最为露骨和深刻,但却只是被提出剥夺公民权,而这个提案最终也没通过,可是苏格拉底却轻易的死了,如果说苏格拉底因为有一批青年学生,后来成为了僭主,并且在复辟之后也有一帮学生,其实也说不通,学生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少活动,且僭主亚西比德、克里蒂亚斯和查米德斯其实在政治上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他们和苏格拉底的关系不亲密,甚至苏格拉底还被他们警告过不要同其他青年讲述思想。

剩下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宗教的原因。控告苏格拉底的第一条罪名是反对城邦的旧神而引进新神,按黑格尔的意见,新神就是苏格拉底的“灵机”。他说:“拿人自己的自我意识,拿每一个人的思维的普遍性来代替神谕,这是一个变革。这种内在的确定性无论如何是种新神。”苏格拉底以灵机来指导行为,而把神谕撇在一边,事实上是变相反对外在宗教,所以控告他的罪名中这个看起来好像有点靠谱,但是古希腊人却没有祭祀阶级,古希腊的神不过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和限制人不要作恶的体系罢了,并且但在此前否定过神的思想家不计其数,从未在雅典公民中引起什么重大反应,所以这条罪名还是莫须有。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雅典学院

尽管受到其他方面的劝告,苏格拉底决定反对现行的政治和社会规范。他相信,作为雅典的忠实公民,他有责任查明他们生活方式的缺点,即使它质疑几个世纪以来坚持的信仰,最终他被叛了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根据当时的制度,学生们是可以不断地进监狱和苏格拉底谈话的,并且学生和他的朋友们都已经想办法买通了关系,然后劝他按照越狱计划逃走,但他说:“逃走是不正义的行为。他本人已经知道何为正义,所以不能再做不正义的事。苏格拉底认为,法庭对他做出不正义的审判乃是出于无知。”。

他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克里托,我们像克来皮乌斯借过一只公鸡,切记要付钱给他,不要忘了!”就这样,这位70岁的老人喝下毒酒然后平静地离开了人间,这些全靠柏拉图的记录,我们才有幸看到这位哲人留下来的思想。苏格拉底与当时现存的制度的矛盾,其根本问题是如何保存、巩固并发展希腊的奴隶制度。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苏格拉底之死

雅典民主的弊端

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最残暴的统治者)恨苏格拉底入骨,因为苏格拉底告诉其他青年们僭主制度的危害,并且讲述各种制度的优劣,但僭主们不敢杀他;复辟的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制度,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一票一票的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大众政治就是人民统治,但问题,人民有统治所需的专门知识吗?这是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对民主的主要批评。在柏拉图看来,统治是一项专门的技艺,正如航海与医术,但大众是不可能掌握这项技艺的,多数人的会议政治往往可能演变为多数暴政。

其次我们想想,多数人的会议政治真的有效率吗?开会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经常听到开会开会,就是开会多了,问题才解决不了,这点无论政治还是学术,都一个德行,雅典当时有人就感叹说:“公民大会与五百人议事会有些时候,即使等上一整年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并且,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都很差的情况下,民主这套系统无法像今天的计算机时代一样,会遇到公民如何获得信息,公民的信息如何有效收集的这类可扩展性的问题,那个时候民众的信息来源就是站在一起听一个人的演讲,然后被煽动投票,其实这和今天的也差不多,但是古代和今天的差别就是信息的有效收集能力,如何让整套民主制有效运转这对于古代来说没有技术解决,则是无法创新的。

古代民主制只能统治规模较小的城邦,而且城邦和城邦之间的意见往往是不统一的,一个城邦内部的不同群体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所以就有那么一句话:“一百个雅典人九十九个都有不同看法,另外一个是哲学家,他不参与话题讨论”,所以这样的制度是难以抵御斯巴达这种大规模的农业集权君主国的进攻,尽管雅典人限制权力和独裁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斯巴达人眼看就要把你给灭掉了,那么城邦都不存在了,民主又从何谈起?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大革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被很多人批评的事情,比如勒庞的《乌合之众》就是批评这个历史事件的,还有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把民主政体下的大革命定义为“多数人的暴政”,当时巴黎的乌合之众仅凭愤怒的呼声,在未经审判就把一批批政治人物都推上了断头台,这叫赤裸裸的践踏法制,尽管现代西方经历了一次次的历史事件之后,已经在民主制度上有了很大的创新,比如三样发明:一是代议制,二是宪法与法治,三是分权制衡。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法国大革命

可还是经常游行和暴动,比如之前法国的黄背心运动,所以现代民主政体被人反复质疑的最重要的点就是多数人的暴政。那么再说,这样的会议政治由人民选出的政治家是否就一定掌握了统治所需的专门知识呢?或者说一定靠谱吗?为什么大家老嘲笑川普呢?因为他看起来不是一个职业政治家,他是商人并且经常参加娱乐节目。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法国黄背心运动

所以民主制度的雅典风光被斯巴达人一打而散,雅典城邦在政治上就此衰落,民主成了一种备受争议的制度。哲学家们,尤其是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一直在讨论苏格拉底之死,后来,雅典人被马其顿蛮族,也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带领的军队进攻致使雅典城邦全部沦陷,自此,希腊文化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古罗马的进一步创新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公元前509年意大利半岛上的古罗马人开始了政治创新,他们使用的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共和政体, 或者叫做混合政体,也就是说,哪个合适用哪个政体。有三类:

  1. 一个人统治——君主制;君主制的优点是如果有贤明的人,兼备知识、能力与德行的开明君主,国家很容易走向盛世,但是世袭制使得他的后代不一定和他一样,所以很容易崩溃,这一点参照中国历代王朝,或者秦始皇和胡亥这两个极端。
  2. 少数人统治——贵族制,贵族是一大帮具有知识和德行以及能力的人,按理说是很好的统治办法,但因为没有监管和制约,所以贵族制如果只考虑上层利益,这样就沦为寡头统治了,底层人就会被压迫,少数人政治还有一点就是宗教的政教合一,比如中世纪教皇。
  3. 多数人统治——民主制,这一点详细你不用多说了,苏格拉底之死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很好的说明。

古罗马共和国的宪法体制,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1. 执政官:执政官代表着君主制 的是统治的效能与政治行动力量,执政官由平民大会选举产生,对所有公共事务拥有最高权威,罗马共和国有两名执政官,通常他们还带领勇猛的罗马军团打仗,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当古罗马共和国面临重大威胁时,执政官可以获得无比的权力,即不被弹劾的权力,他就会成为独裁官,于是可以避免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样的尴尬局面。苏拉、凯撒、屋大维这些著名人物,都曾经是罗马的执政官。
  1. 元老院:其实元老院代表就是贵族制度,大约有300名,成员是贵族或者是卸任的执政官,他们身穿白袍,控制政府的预算和资金,以及掌握共和国的日常事务以及最高司法审判权,这就保证了元老院是知识、 能力与德行都比较出众的精英统治机构。
  1. 平民大会:平民大会则就是民主制度,强调的是公民的利益。平民大会的权力,包括选举执政官和颁布法律,平民大会其实就是主权者。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古希腊民主制度与古罗马公和制度

在罗马共和国的实际政治中, 贵族制与民主制互相制约,互相运作,所以罗马共和国也叫平民大会与元老院, 比起单一政体,公和这种混合政体更能发挥不同政体的优势,弥补各自政体的缺陷,比如:执政官受到元老院和平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受到平民大会与保民官的制约,就不会只考上层利益;平民大会由于受到执政官与元老院的制约,就不容易滑向暴民统治。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共和政体的困境

到了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共和国变得越来越独裁,最终还是被帝制所取代了,原因是一种政治制度模式,即便能应付它内部本身的政治问题,却难以应付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正是罗马共和国的快速崛起与武力扩张,给共和国带来了政治难题,最终引发了危机。所以,后来就有人说,造就罗马共和国危机的,正是它的伟大。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罗马共和政体原来统治的是较小的地方,但后来共和国扩张到了整个地中海,武力扩张带来的国家规模与行省统治,问题是共和政体能统治这样大规模的疆域吗?

一条命令从罗马元老院发出,最终抵达各个行省与边疆地区,需要甚至一个月至更久的时间。这样—来,罗马就不得不依赖于各行省的总督,他们被授予了巨大的独断权力,但这样不就和唐朝的强藩制度没啥区别了么?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元老院

还有就是,罗马共和国总共只有2年没有战争,这就导致了共和国的军事化。共和国的日常业务,不再是管理生产与贸易,而是管理无休止的战争,武力扩张使得共和国处在永远的战争状态。结果是文职政治家在将军们的作用下,失去了权力,将军们获得了政治的主导权,所谓军政关系失衡,于是出现独裁政治,或者可以参照日本和德国的军国主义。

武力扩张带来的财富结构变化从而引发的阶级冲突上升。罗马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一个靠海外战争获利的国家,分到战利品最多的往往就是贵族阶级,这就导致了生产活动的滞后以及阶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冲突成造成本国公民的起义,以及大规模海外奴隶的引入,奴隶阶级的起义,这是罗马帝国后来的主旋律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所以,原先靠阶级平衡和政治共识维系的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公元前133年,主张激进改革的保民官格拉古在冲突中被元老们用板凳活活打死。同时殉难的,还有300多位格拉古的支持者。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和苏格拉底之死谈古希腊民主制和古罗马共和体制

所以后来致使屋大维称帝。由此罗马的公和政体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再伟大的制度,当遇到环境改变的时候,都要顺从历史的发展,不然就会因为无力适应,从而发生政治衰败。政治衰败,更常见的原因是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原先的制度模式没有随之改变,随后破溃,在中国历朝历代也是如此,宋朝的重文轻武制度,明朝朱元璋的祖宗之法不可变,清朝时期的嘉庆皇帝的守成,无一不是政治僵化的牺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