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遊記散文,一定就要出示描寫內容的圖片嗎?我看不必

學遊記散文的時候,筆者發現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都喜歡利用PPT給學生展示描寫內容的圖片,或播放相關視頻。

比如,這節課學習梁衡散文《壺口瀑布》,老師就要給學生展示有關壺口瀑布的圖片,或者視頻。下節課學習《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學生就給學生展示有關冰川、冰山,或者播放長江源頭的視頻。

甚至於學習《小石潭記》的時候,也要找幾張小石潭的圖片。雖然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由於歷史久遠,早已蹤跡難覓。但授課的老師還是樂此不疲,彷彿只有這樣,才能教好這篇課文,也彷彿只有這樣學生對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記》才能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其實,大可不必。

學遊記散文,一定就要出示描寫內容的圖片嗎?我看不必

NO.1,我們學的是《壺口瀑布》,而不是“壺口瀑布”。

以《壺口瀑布》一文為例。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學的是《壺口瀑布》,而不是“壺口瀑布”。

這兩者有何區別呢?

前者是文本,文章,是文字的結晶,是我們課堂學習的直接材料。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學習的是有關《壺口瀑布》一文的謀篇佈局、寫作手法、藝術特色,遣詞用語……總之一句話,我們是利用梁衡的這篇文本來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的。我們要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恰當運用,學習其中蘊含的精神和哲理。

而壺口瀑布呢?是一處景觀,是一處風景。它只是這篇文本描寫的對象。

它是我們這篇課文中學習語文知識的一個載體和媒介。我們可以課後去瀏覽它,參加它,也可以在課堂做一部分了解。但是,這絕不應該是我們學習的重點。

我們是在學語文,而不是跟著作者這個導遊去遊覽。

可是,如果課堂教學中過多地展示壺口瀑布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就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語文教學以外的東西上去,使他們的關注點不再是《壺口瀑布》這篇課文,而是壺口瀑布這個景點。

這叫“買櫝還珠”,得不償失。

學遊記散文,一定就要出示描寫內容的圖片嗎?我看不必

NO.2,此壺口非彼壺口,課文中寫的與學生看到的不是同一個壺口。

文字是一門藝術。它不是作者對相關景物的實錄,而是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因素。這就使得客觀的景物在作者的筆下發生了一定的“變異”,具有了明顯的帶有作者主觀色彩的“個性”。而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是要學習作者筆下景物的“變異”和“個性”。這就是文本的特色。

梁衡筆下的壺口,絕對不是對壺口的客觀描述,它是帶有梁衡自己獨特情思,經過樑衡自己情感過濾後的壺口。

文學作品不是照相機,而一個獨具個人特色的哈哈鏡,萬花筒。

換句話來講,就是梁衡用攝像機將壺口的景色錄製回來,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你關注的和我關注的也不一樣。因為我們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知識背景。此所謂“前見”。


這樣說來,即使老師在課堂中展示了有關景物的圖片,想要學生獲得與作者一樣的感受也是難上加難。因為學生與作者畢竟是有著巨大差異的不同個體。作者在文中展現的恐怕是景物的這樣一種特點、感受,而學生看到的卻是那樣一種感覺和情形。

因此上說,在課堂教學中展示相關描寫對象的圖片,不但無益,有時反而有害。

學遊記散文,一定就要出示描寫內容的圖片嗎?我看不必

NO.3,過多地出示圖片和視頻,會破壞學生的想像力和文字感受力。

語文課堂有時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的。

想象力如何培養?

這是與學生對於語言文字的敏感結合在一起的。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關注文本中具有個性的語言,敏感地抓住作者想要表現的意境,然後將作者所欲言轉換成自己腦海裡的畫面,想像著文本中描寫的情境。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於語言文字的敏感與對於語言的想像力都得到了培養。

可是現在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許還沒有對於語言的仔細品味,可能在頭腦中還沒有建構起相關的畫面,老師已將有關的圖片展示了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經由語言,經由文字的敏感力和想像力如何培養?

俗語說“看景不如聽景”。學生在頭腦裡想像和建構的畫面也許是最美的。這時,他的情感和靈魂也會得以陶冶和洗滌。可是老師卻偏偏要將相關圖片展示出來,這可能會破壞學生心中構建的美好畫面,成為畫蛇添足,狗尾續貂。


所以說,學習遊記散文,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出示相關景物的圖片和畫面,語文老師還是要慎重。

學遊記散文,一定就要出示描寫內容的圖片嗎?我看不必

但是,“教無定法”,有些時候,利用多媒體出示相關景物的圖片、視頻,比較直觀可感。運用得當的話,也是可以起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的。

  • ①當學生生活經驗不足時,教師可以適當出示一些圖片和視頻,以補充學生生活經驗之不足。

如學習馬麗華的《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時,由於學生對於西藏,對於長江源頭,瞭解較少,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適量”(注意“適量”二字很重要)出示一些圖片或視頻。但是,許多老師卻為了出奇、出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大量在課堂教學中展示長江源頭的圖片、視頻,這就走得有些偏了。

有時,作者描寫的內容較為複雜,學生通過文字不能還原相關畫面的時候,老師也是可以利用圖片或視頻,幫助學生進行想像和建構的。

學遊記散文,一定就要出示描寫內容的圖片嗎?我看不必
  • ②出示相關圖片和視頻,進行比較教學。

有時,教師可以出示相關景物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對其進行描寫,或者談談欣賞完後的感受。從而與課文中作者的描寫與感受進行比較閱讀。在這種情況下,教學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又能使學生將學習的重心聚焦於文本,不失為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甚至於,步子還可以邁得更大一些,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帶領學生實地參觀,描寫,然後比較異同,進行學習。這樣更好。

學遊記散文,一定就要出示描寫內容的圖片嗎?我看不必
  • ③通過相關圖片和視頻,調動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索,將課堂教學延伸、拓展到課外。

課文學完了,但是學習並沒有結束。如果我們想調動起學生繼續學習,繼續探索的興趣,也是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的時候,出示一些圖片或視頻的。在圖片和視頻,實物的展示下,激發起學生課後繼續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比如,學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後,可以讓學生觀看《話說長江》《再說長江》的小視頻,以激發其對長江源頭的探索興趣。


總之,凡事有利有弊。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或播放視頻,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運用不當也會產生一些弊端。只有我們對其有了充分的認識,才會揚長避短,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

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