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同樣一塊土地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價值和意義,古時可能是毒蟲猛獸橫行的荒蠻僻野之地,在今天看來卻是富饒的寶地,譬如熱帶雨林遍佈的中南半島。在人類未獲得工業力量之前,連接這兩百零六萬平方公里密林的最原始方式便是東南亞的多條大河。這些大河,千萬年來始終按照各自一如既往的規律急促又緩慢地流動,成為哺育中南半島生命的源泉,也澆灌出了獨具特色的東南亞文明。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河流是溝通中南半島熱帶密林最原始的方式,也是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從青藏高原而來,向南奔海而去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佈的地貌結構,與青藏高原隆起成為“世界屋脊”密不可分,其山河延伸更是與我國西南川滇的地貌脈絡一脈相承。作為晚近地質時期奠定現代地理地貌格局最重要的地質事件,青藏高原的“誕生”緣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之間的強烈碰撞擠壓,這除了導致青藏高原的大幅度抬升以及南北方向的地殼縮短以外,還使碰撞帶北邊的地塊朝東西兩側被“擠出”,青藏高原東部的橫斷山脈,以及雲貴高原,甚至是整個中南半島的地貌形成,就與一群被向東“擠出”的的地塊有關。中南半島縱列分佈的山河結構就是“擠出”的地塊。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中南半島的地貌是青藏高原的存在延續與承接,就像手掌向外張開的手指。

這種地質學上的“逃逸構造”,使得中南半島的諸多山脈與青藏高原的地貌脈絡存在延續與承接,就像手掌向外張開的手指。喜馬拉雅山向南轉向為察隅山,再向南則為緬甸與印度邊界的若開山脈;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嶺向南為高黎貢山,唐古拉山向南分支為他念他翁山、寧靜山,他念他翁山向南為怒山,寧靜山向南為雲嶺;雲嶺向南又分支出雪盤山、清水朗山、點蒼山等,再向南成為無量山、哀牢山,再向南出國境後則為長山山脈北段的拾宋早再山;無量山、邦馬山再向南匯集為撣邦高原的登勞山脈、他念他翁山脈、比勞克東山。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中南半島不僅繼承了西南滇藏的地貌,也承接了從青藏高原上奔流而下的多條大河水系。

中南半島上現代地貌的多元繼承特點,使其承接了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來的多條大水系。這些河流水系包括:伊洛瓦底江流域承接的獨龍江、大盈江、瑞麗江水系;薩爾溫江承接的怒江、南定河水系;湄公河承接的瀾滄江、南壘河水系;紅河承接的元江、黑水河水系。不同的是,前兩者是注入印度洋,而後兩者則注入太平洋邊緣的南海。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瀾滄江-湄公河是一條國際河流,被稱為“東方多瑙河”,發源於青海的唐古拉山北麓冰川。

湄公河:中南半島上的“東方多瑙河”

這些從青藏高原一路奔湧向南入海的江河,出了我國雲南的邊界之後,繼續在中南半島的土地上演繹著精彩,扮演著“母親河”的角色。其中作為東南亞第一大河的湄公河,更是以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身份,被譽為“東方多瑙河”。不過這條從青海起源的大河在中國被稱為瀾滄江,源頭分為札曲和昂曲兩條河。屬於上游的瀾滄江攜帶著唐古拉山北麓的融雪和雨水,自雲南西雙版納出境後始有湄公河之稱,又途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最終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匯入南海。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瀾滄江-湄公河干流全長4909公里,總流域面積81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亞洲第三大河,次於長江、黃河

作為亞洲重要的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干流全長4909公里,總流域面積81萬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4750億立方米,通常在每年的6月到10月份為雨季,是世界第六大河,亞洲第三大河。在我國境內幹流長約2161公里,其中在雲南境內1247公里,流域面積16.5萬平方公里,佔全部流域面積的22.5%,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3.5%。其中南阿河河口至南臘河河口31公里為中國與緬甸界河;湄公河老撾境內幹流為777.4公里;老撾與緬甸界河為234公里;老撾和泰國界河為976.3公里;柬埔寨境內為501.7公里;越南境內的湄公河三角洲為229.8公里,也是湄公河最肥沃之地。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湄公河的中下游有550公里可通航,流速平緩,滋養了沿途的諸多古城。

不過由於湄公河中下游流經熱帶季風氣候區,旱雨季的流量變化極大,此外中游深切北部高原,使得幹流存在不少激流、瀑布,只有下游550公里可通航,上下游間長久不能通航,直到2001年才首航成功。不過湄公河仍然不失為一條黃金水道,特別是進入老撾之後,沿途從北到南依次分佈著琅勃拉邦(佛都)、萬象(老撾首都永珍)、沙灣拿吉、巴色等古城,與對岸的泰國隔河相望。此時的湄公河遠沒有上游瀾滄江那樣兇險、湍急,反而像一位溫柔的母親,平緩地流淌著。如今瀾滄江正進行大規模水利資源開發,對地處中下游的中南半島而言,具有特殊戰略上的鉗制意義。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緬甸及中南半島地形示意圖:朝向安達曼海的喇叭口成為西南季風北上的“水汽通道”

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滋養緬甸文明的“母親河”

縱貫中南半島的河流,除了湄公河之外,就是穿過緬甸匯入印度洋的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其中薩爾溫江是從青藏高原一瀉而下的怒江,在穿越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後進入緬甸的名稱,入海口位於緬甸南部孟邦的毛淡棉。毛淡棉在19世紀的殖民時期,被英國人設為下緬甸的首府,在這裡修建海港,發展貿易,很快成為東南亞的商業重鎮,是緬甸造船業的中心和繁忙的商港。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中南半島各大河流水系滋養下的耕地示意圖,薩爾溫江因穿行於撣邦高原,所以耕地面積遠不如伊洛瓦底江。

薩爾溫江全長1660公里(不含中國境內1540公里),流域面積20.5萬平方公里(不含中國境內12平方公里)。由於薩爾溫江大部分穿行於撣邦高原,河谷深切將高原分為數塊,如伊洛瓦底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東緬高原,薩爾溫江與湄公河間的清邁高原,所以薩爾溫江是滋養撣邦高原內部河谷的源泉。只是相比伊洛瓦底江流經的緬甸平原而言,帶來的廣闊農業區和人口集中有限。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伊洛瓦底江被譽為哺育緬甸的母親河,其中游的江面非常開闊,夕陽西下,落日流金,漁舟唱晚,浪漫而唯美。

另外一條被稱為“緬甸文明搖籃”的母親河的伊洛瓦底江,發源於中國西藏察隅地區的舒拉山南麓朗格拉冰川,不過此時這條緬甸的母親河還並未被賦予伊洛瓦底江之名,而是叫獨龍江。獨龍江在雲南貢山縣境內蜿蜒90餘公里後,向南流出國境進入緬甸,與南塔邁河匯合後改稱恩梅開江,恩梅開江再往南流,在緬甸北部重鎮密支娜附近與邁立開江匯合後,才有了正式的“大名”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全長2714公里,流域面積達41萬平方公里(約佔緬國土60%),由北向南貫穿緬甸,形成了巨大的中央縱谷,在緬甸故都仰光附近注入印度洋。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空中俯瞰如夢如幻的怒江大峽谷,怒江似一條絲帶在高黎貢山與怒山之間蜿蜒。

不過相比湄公河上游瀾滄江的水電開發程度,薩爾溫江的上游怒江基本還處於較為原始的狀態。特別是在三江並流地區,怒江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兩條海拔四五千米的山系夾峙下,形成了南北縱貫數百里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怒江大峽谷。峽谷長度和深度都遠超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被譽為是世界上最神秘和最原始古樸的“東方大峽谷”。

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瀾滄江、怒江,滋養中南半島文明的源泉

中南半島與我國滇藏地理上的連接,總讓我們萌生“共飲一江水”的情感。

與我國西南地區山水相依的中南半島,地理上的連接,總讓我們萌生“共飲一江水”的情感,那是詩意的、溫情的、充滿想象的。但把想象照進現實,我們還需要很多的“路”來溝通彼此,對接兩端不同的地域特徵、經濟文化,去影響了沿線個體的生活,記錄從過去到未來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