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禮記》說說產後子宮下垂


從《禮記》說說產後子宮下垂


從《禮記》說說產後子宮下垂


從《禮記》說說產後子宮下垂


坐月子是咱們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最早據說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漢朝的《禮記·內則》裡就有“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夫使人日再問之,作而自問之,妻不敢見,使姆衣服而對,至於子生,夫復使人日再問之,夫齊則不入側室之門”的內容,這可能是最早關於月子的記載。宋代的醫學專著《婦人良方大全》專門有一個章節來介紹“坐月門”,也就是介紹孕婦“坐月”的方法。當然今天的坐月子和古人已經有很大的差異。像產後不能喝白水,不能洗澡等等糟粕早已經被摒棄,但有些做法改良後依然延續至今。預防產後子宮脫垂是坐月子主要的目的之一,那麼月子裡那些做法和預防產後子宮脫垂有關呢,今天來詳細說說。

古時坐月子講究不下地,說下地會影響到身體的恢復,所以在產後的一個月都是臥床不起的。但是今天我們知道,長時間的臥床反而會影響產後恢復。生產過程會導致骨盆韌帶和肌肉鬆弛,甚至發生裂傷,不能很好的起到支撐盆腔器官的作用。有些難產或天生肌肉比較薄弱的產婦,可能出現產後子宮脫垂,表現出漏尿甚至下垂等等情況。經過身體的自我修復,大部分人在6周以後可以恢復。有些新手媽媽出現這些情況後,生怕恢復的不好,堅持一個月不下床不走路,這對於脫垂的恢復其實是不利的。首先大部分女性的子宮是前傾前屈位的,這樣的位置便於盆底組織更好的支撐,不容易脫垂。產後一直臥床,特別是仰臥的狀態,可能會使子宮的屈曲方向發生改變,變為水平位或者後位,和陰道的軸向一致,這樣更容易發生脫垂。其次,適量的活動能增強身體關節靈活度以及血液流動,促進受損的肌肉完成修復。長時間不行走不活動,盆底肌肉得不到刺激,反而對恢復不利。當然產後活動要講究“適勞逸”,適量即可。以日常活動為主,劇烈運動比如跳舞游泳還是等身體完全恢復以後再進行為好。

古時候的產後“忌生冷”,到了今天已經變成了吃水果適量,因為產後脾胃虛弱,進食冷的食物容易腹瀉,消化不良。但適量的水果還是要吃。一方面是因為水果可以提供一些其他食物提供不了的微量元素,另一方面,從預防子宮脫垂的角度看,脫垂的發生往往和腹部壓力過大有關,而便秘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增加腹部壓力的原因。懷孕期間增大的子宮是盆底組織避免不了的負擔,生產完後除了產婦會覺得一身輕鬆,盆底肌肉也會覺得輕鬆許多。產後由於活動減少,本身胃腸蠕動就少,如果加上飲食上大魚大肉為主,纖維攝入不足,很容易就會便秘。大便時過於用力,或用力時間長,對還沒恢復好的盆底組織可謂雪上加霜。所以適量進食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對於盆底組織的修復,避免產後子宮脫垂也很重要。當然這也要講個度,水果不要從冰箱拿出來就吃,最好等一段時間,等恢復到室溫。同時要清洗乾淨,免得吃了拉肚子就不好了。同樣,多喝水可以減輕便秘,但剛生產完的兩週內要控制水分攝入,因為產後2周左右時間,身體會把懷孕期間多吸收的水分排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產婦容易出汗,動不動就大汗淋漓的原由。這時候多喝水,出汗會更多,容易發生電解質過量丟失,也不利於產後恢復。


從《禮記》說說產後子宮下垂


從《禮記》說說產後子宮下垂


從《禮記》說說產後子宮下垂

其實,盆腔器官的脫垂大多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經過長時間日積月累慢慢發生的。不僅產後恢復不好可能導致子宮脫垂,長期的便秘、慢性咳嗽、肥胖等等因素都會導致脫垂。為了避免脫垂的發生,除了坐好月子,平時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比如自我調節消化功能,改善排便習慣等等。當然這是我們下回聊的內容啦。

中山六院婦科 李驍 陳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