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區:黨建引領把方向 產業聯盟促脫貧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核心和難點,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是崆峒區產業扶貧的心得。近年來,該區花所鎮積極推行“黨建引領+產業富民”的模式,創新農村基層黨建,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集聚到產業中、把群眾帶到致富項目裡,有效激活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潛能,實現了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的互促共贏。

黨建賦能 單幹變抱團

天氣一暖,休眠了一個冬天的果園開始熱鬧起來。農民們搶抓農時,鼓足幹勁加固大棚、疏通溝渠。溫室大棚內,一排排嫩綠的幼苗整齊列隊,長勢喜人,綠意盎然。

從“一個人在戰鬥”走向“抱團謀發展”是花所鎮創建產業聯盟的主要思路。

為了解決長期以來果蔬、養殖等產業缺乏有效規範引導,各個經營主體之間人才技術短缺、生產粗放分散難以實現品牌效應等問題,該鎮按照“村域聯合、村企聯合、產業聯合”的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成立了產業聯盟黨總支,以天源農牧公司、華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平涼市亨昶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三個龍頭企業為核心,分別成立了“牛、果、菜”三個產業聯盟黨支部,目前共有34個成員單位。

崆峒区:党建引领把方向 产业联盟促脱贫

圖為崆峒區花所鎮蔬果大棚

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今年以來,在花所鎮黨委的引導下,產業聯盟果、蔬種植單位與轄區內4個標準化育苗中心、平涼市天源農牧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供銷合作關係,完成集約化育苗500萬株、生產有機肥20萬噸;實施了100座日光溫室、2100畝標準化花椒經濟林已開工建設、3000畝設施蔬菜和4600畝果園春季栽種管理工作正在進行,已初步形成“短期有收入、中期有產業、長期有就業”的“全鏈條式”可持續發展扶貧模式,補齊扶貧產業鏈,助農增收,脫貧成效進一步鞏固。

“產業聯盟的成立為我們搭建了好的平臺,我們與光明、福霖等育苗中心和潘口村果蔬保鮮庫建立了合作關係,實現了信息共建、技術共享的深層次合作,不僅推動了我們的產業更好發展,還帶動了周邊群眾脫貧致富。”平涼市天源生態農業園總經理、花所鎮牛產業聯盟黨支部書記郭凱告訴記者。

崆峒区:党建引领把方向 产业联盟促脱贫

圖為崆峒區花所鎮育苗大棚

聯盟發力 群眾穩脫貧

前幾天,花所鎮潘口村村民譚秀梅領到產業聯盟的定期分紅,讓她開心的是,現如今不僅每年能拿到分紅,還能在聯盟成員企業裡找到工作,這讓她對生活的幹勁更足了。“我們家在產業聯盟入了股,除每年有分紅外,還能在企業裡打工增加收入。如果想搞種植、養殖,聯盟還給我們做技術培訓。去年我們家脫貧了,現在每年純收入有四萬多元,這樣的好事以前真是不敢想。”譚秀梅說。

黨建引領壯大特色產業,產業聯盟解決群眾脫貧難題。花所鎮採取“承包租賃、資金入股、勞務輸出、技術幫扶、銷售幫扶”等多元合作方式,依託產業聯盟,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目前,累計流轉土地12000餘畝、吸納420人就業,戶均年增加收入2萬元以上;先後開展技術培訓20餘次,幫帶農戶栽植乾果經濟林200餘畝。同時,藉助東西部扶貧專項資金,為崆峒區白廟鄉、大秦鄉、峽門鄉384戶農戶入股681萬元,戶均年可分紅800元。

崆峒区:党建引领把方向 产业联盟促脱贫

圖為平涼市天源農牧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喂牛作業

得益於產業聯盟的花所鎮蔬菜聯盟成員單位工作人員張玖明說,“今年我們合作社依託產業聯盟這個平臺向城區超市供應鮮菜。前段時間,受到疫情影響,工人不好招,產業聯盟統一組織我們就地從各村召了80個人,其中有16個貧困戶,解決了我們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也增加了群眾收入。”

哪裡有困難,黨組織的堡壘就建到哪裡。疫情防控期間,產業聯盟成員單位多方籌集化肥、種子等生產物資,就近吸納本地滯留務工人員280餘人,在解決了復工生產面臨人員短缺、物資緊缺問題的同時,讓更多貧困戶享受到了產業扶貧的成果。

“我們鎮黨委以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為核心,採取了“組織聯辦、黨員聯管、事務聯商,信息共建、技術共建、合作共建”的“三聯三建”模式,引導企業和大戶擴大規模,抱團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真正實現了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共贏。”花所鎮黨委委員、黨建辦主任王佼佼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