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怨不得不了,跟遺傳沒關係

導語

人們往往把會說話,懂得關心人的朋友稱作為"情商高",當然這樣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特別受歡迎。

其實,人的情商高低並不是天生所擁有,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幼小年齡階段受父母的影響以及教育所獲得。

也就是說若是一個孩子情商很高,那麼他的家裡面肯定會有一個高情商的媽媽或者爸爸。

看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就能看出來情商高低,現如今的社會中,光有高智商的大腦是往往不夠的,還得擁有高情商,情商會讓我們更好的處理與身邊人的關係,所以父母應該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們的情商。不過雖然是這樣,也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情商能達到,有的小時候就被家長慣壞的孩子,連簡單的行為禮貌都有問題,更別說情商了,正是處於"低情商"的階段

李玫瑾坦言:

所以到底是因為什麼這些孩子的情商那麼低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低",主要和父母有關,"情商低"的孩子,父母一般有這種特徵,怨不了別人。

情商低"的孩子,父母一般有這種特徵

情緒暴躁,無法自控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這個社會上接觸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成長路上要模仿的對象,本身孩子在小的時候模仿能力就非常的強。如果平時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緒容那你的孩子的情緒也會暴躁。

李玫瑾坦言:

因為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一般情商都很低。

斤斤計較,自私自利

小芳跟小明在同一個學校上學,兩個人的媽媽是閨蜜,因為小芳家條件稍微好一點,平時大部分都是小芳的媽媽請小明媽媽來家裡做客,但是小明媽媽卻很少請客,還會在別的媽媽面前說小芳媽媽的壞話。那句老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經常在孩子面前講究別人,孩子也會去模仿,一個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往往三觀都有問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就隨便評價別人,斤斤計較。相反,一個高情商的人,人際交往能力要更強,他們總能給別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讓人願意和他做朋友,相處起來也不累。

李玫瑾坦言:

負能量爆棚

情商高的人群有一個特點,就是積極樂觀,每天都有無數的正能量,這樣的人比負能量爆棚的人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經常在孩子的面前抱怨生活的不幸,工作的不順利,那孩子在無形中也會接收一些負面情緒,對他們來說,以後看到任何事情,最先想到的都是壞結果,看不到希望。跟朋友相處都會給別人帶來負能量.

"情商低"的孩子,父母一般都有以上這幾種特徵,怨不了別人,情商太低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他們會看不到前方的陽光,懶得奮鬥,抱怨來抱怨去,連自己真實實力都不知道,最終只能一生平庸

那麼為了孩子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李玫瑾坦言:

家長這樣做,培養高情商孩子

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任老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正確做法就是要完善自己,並且以身作則,改掉壞毛病,言傳身教。

當孩子得到了正面教育,自然就會變得和父母一樣,擁有高情商。

李玫瑾坦言:

教會孩子分享

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之所以受人歡迎,就是會處理人際關係,懂得分享,不自私,更善良,學會和每個性格不同的人交朋友,所以,家長要教會孩子分享。

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

情商低的孩子一般看起來都是比較木訥的,遇到問題就只會問父母,根本不會自己思考,也思考不出什麼答案。而情商高的孩子會通過事情或者處境判斷下一步應該做什麼,他們的隨機應變能力比較強。

李玫瑾坦言:

家長要從生活中的小事中,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推動孩子找到更優秀的自己,培養孩子的情商最好是從小開始,6歲之前是最佳時機。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要多鍛鍊孩子,不要什麼事情都包辦,適當的給孩子鍛鍊機會,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掃地。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多學習學習繪本,裡面主要是針對3-6歲孩子,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

李玫瑾坦言:

裡面包括我國傳統的禮儀、思想、自信心等教育方式,孩子天生對圖畫感興趣,家長在旁邊引導,孩子自然養成了好習慣,也為幼兒園打下良好的基礎!

李玫瑾坦言: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