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艘國產航母從開工到下水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每天早起晨跑


一般海軍裝備研發主要經歷裝備論證、立項設計、鋪設龍骨、船體建造、下水、舾裝、海試和交付部隊等數個流程,首艘國產航母002型亦是如此,這是世界上軍用艦船建造的慣例。目前,國產002型航母正處於緊張有序的海試當中。

眾所周知,遼寧艦是人民海軍歷史上的第一艘航母,改建於前蘇聯時期設計建造的半成品“瓦良格”號,首艘國產航母在設計上借鑑了遼寧艦改建的經驗和列裝部隊後的科研試驗成果,結合人民海軍當前發展實際現狀,著重對航母內部以及艦載機運作領域進行了優化設計,力求完全脫離蘇聯“載機巡洋艦”航母發展模式,積極向美式以艦載機為核心的航母發展思路,摸索適應人民海軍未來作戰需求的中國特色航母發展之路。

下邊來一組國產航母公開發展時間軸彙總資料:

2013年11月,鋪設龍骨,開工建造
2015年,國防部證實國產航母正處於建造中,排水量5萬噸,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和常規動力,主要搭載殲-15艦載機
2017年4月26日,國產航母正式下水,宣告國產航母船塢建造工作完成,艦體建造成型,前後歷時三年多
2018年3月,國產航母首次海試,截止目前已經進行了七次海試

從國產航母發展時間軸來看,從2013年11月開工建造,至2017年4月下水,國產航母建造工作持續了三年半左右,這個時間還是相當短的,印度國產航母先後經歷了三次下水,至今還沒有成型。

這裡順便解釋一個認知誤區。有不少人拿遼寧艦和國產航母的建造時間週期進行比較,認為遼寧艦從改裝到服役總共用了7年的時間,這是完全沒有依據的。首先,遼寧艦改建工作中,其前身“瓦良格”號雖未完工,但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下水了,因此遼寧艦並不存在下水這麼一說,用國防部發言人的話來說就是,遼寧艦一直在水裡。

其次,遼寧艦先期改建工作主要集中在艦體處理、內部結構優化改造和完成後續百分之三十的建造工作,這個時間週期有別於國產航母,主要區別在建造流程和工序上的不同,改建和全新按圖建造完全不是一回事。

言歸正傳,按照國際慣例,航母下水後進入舾裝階段,主要進行艦載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從時間軸來看,這個週期並不是太長,大概11個月左右,這主要得益於遼寧艦先期的科研試驗,大量的艦載設備都相對成熟,電磁兼容處理也相對較好。

海試是國產航母發展最有看點的一項,儘管有許多人顯得有些迫不及待。其次海試在時間安排上可以用高密度推進來形容,基本上是兩個月為一個海試周期,或者說幾乎是每兩個月進行一次海試。有關工程進度官方並沒有公開,但兩個月的時間週期就已經很驚人了,這也從側面佐證國產航母相關工作進行緊張有序。

有關外界傳言,國產航母至今尚未入列可能是存在默寫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其實這是杞人憂天完全沒有依據。兩個多月的時間週期,果真有什麼大問題的話,兩個月解決大問題這效率也忒高了吧,這顯然不符合發展規律,說是根據海試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完善倒是合情合理的,這本身就是海試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照遼寧艦的發展,此時國產航母相關配套的海軍艦員都已經組建完成,並上艦實際學習操作這艘國產航母,參與到軍工部門的海試工作中,這一點對於未來航母交付後快速形成戰鬥力有相當大的助益,這將又是人民海軍給未來國產航母入列後的驚喜埋下伏筆。

理性看待,世間萬物發展都必須遵循固有的規律,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婦孺皆知,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畢竟人民海軍近十幾年從未讓國人失望過。


鷹鴿分析


當世上航母走過百年路,我們迎年自已的第一艘航母,雖然是艘改造的實驗艦,但是我們邁出這一步,走得很穩健,正如自已所說,如今能打造任何級別的航母。

航母作為海上移動的科技城堡,僅大的組件就有上億個,要涉及幾十種學科上千家工廠配套,實在不是一件容易事。

比如動力,現在即有燃氣動力的輕中型航母,也有核動力的10萬噸級航母,航母首在動力,靠著強國配套,建造一、二艘容易,但要不受限制發展,世上現在只剩下三家能造,那便是中美英,英國海軍大臣的話並沒說錯。如今造了航母的十來家,建造條件不一樣,戰力自然也千差萬別。

我們的航母,從2003年改造開始,用時十多年,在成功改造一艘航母的同時,發展出所有配套,如今可以說連每顆鏍絲都是自已的,想怎麼發展都可以,能做到的還剩下幾家?剛開始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即實現了無紙化設計和模塊式建造,上千家工廠同時開工,最後用龍門吊吊裝上去一拼接就得,英國的龍門吊亦來自振華,獨立配套正是典型能力的體現。

從開工到下水,用時不到二年半,快得不敢眨眼睛,沒有人有這種能力,不信可以數一數。開啟白加黑工作模式,沒晝沒夜,加班加點,山東艦就是無數科技工作者和造船人的心血凝結。

可能你會說,在改造遼寧艦時,配套已經搞得了,相關技術取得了整體突破,速度自然快呀。是沒錯,不過要知道,我們可是從零開始的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