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出站口,風雪交加。老先生推著三輪車,攙扶著老太太,舉著寫有 “陸焉識”的接車牌子,仔細打量著每名出站的旅客。而這位老先生,名叫陸焉識。沒錯,他們是同一個人。只不過一個在現實中真實存在,一個在腦海裡還坐著火車。因為老太太得了失憶症。雖然丈夫陸焉識已經回來了,就在身邊,而她仍然握著丈夫的信箋,風雨無阻地去火車站接他,等候那一列永遠不可能到來的火車。從她一個人去接,到陸焉識陪著他去接,漫漫歲月中,兩個人一起慢慢變老,執手而行。

2014年,影片《歸來》,陳道明和鞏俐,兩位大師級演員,用精湛的演技、拿捏細節的火候,讓我們對每幕場景中複雜的心緒都感同身受,產生強烈共鳴。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12月29日,陳道明從李雪健手中接過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的執棒,成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新任主席。

媒體熱炒三天,偃旗息鼓。

今天,我們再來說他,在熱度上,似乎應證了那句“吃shi都趕不上熱乎的”。

陳道明作為一名好演員,電影評論作為一個好的公眾號,我倒覺得彼此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相似:

從不以熱度為第一考量,有態度,才是第一要義。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中國沒好電影,電影的繁榮和熱鬧就是一些票房數字。”

“差在德上,差在職業精神、文化精神上,中國的文人過去還有一點風骨、一點孤傲,還有一點竹節精神,現在全部被錢同化了。”

影片《歸來》,是陳道明和張藝謀的第二次合作,上一次是《英雄》,一部被認為開啟了中國大片時代的標誌性電影。

陸焉識是和陳道明距離最近的人物:“我看到我父親的那一聲嘆息、那種發呆、那種回來的緊張、那種待人的惶恐……”

他給陸焉識畫的第一幅畫,就是類似父親的臉,戴著同樣的眼鏡。

據張藝謀說,當年看美劇《紙牌屋》,還是陳道明推薦的。

推薦並不是因為有多好,而是為了讓他看一個故事存在多種拍法。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三十多年前,有一種文學類型叫做“傷痕文學”,主要是指一些描寫文革的小說,得名於盧新華的小說《傷痕》。

它們中許多被拍成電影,比如《芙蓉鎮》《牧馬人》《天雲山傳奇》等等,相應地被稱為“傷痕電影”。

一般公認,"傷痕文學"的侷限是十分明顯的。

思想上比較膚淺,對文革的否定不夠深刻;藝術表現上也比較幼稚,許多小說的語言明顯還未擺脫文革語彙。

但這畢竟是可以歸因於時代的侷限。

終生,這是個漫長的時間概念,我們曾經謳歌過的完美愛情,有幾樁經得住這個詞彙的檢驗?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作為個人的愛情,也許沒有什麼比這種錯位更讓人惋惜。

陸焉識終究在馮婉瑜的守候中“歸來”,但經歷了人生的浩劫之後,包括你我,誰還能回到以往生活既定的軌道?

山河依舊,物是人非,歸來的人們將怎樣面對不幸的往昔?

曾經的苦難又怎樣以個人記憶的方式進入尋常人的當下生活,並長久地影響他們的未來?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歸來》試圖提示我們,這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

故事的表層,與《詩經》中的那兩句詩相比,我更喜歡拉金的詩句:“在所有的臉中,我只懷念你的臉”。

這青橄欖一樣的詩句,平實,樸素,卻以排除法的方式,將一份銘心刻骨的懷念凸顯出來。

精神與肉體受到雙重打擊的馮婉瑜選擇了向後眺望,她逆時而行,生活在過去,在人群中一次次引頸尋覓著她的陸犯焉識。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在她充滿期盼的目光背後,不難看到在時間的深處,在她的青春時光中,有著她最為珍視的一段感情。

她不認識現實中的陸焉識,卻能死死記住他年輕時的臉,那張臉是她留戀的過去,是她生活的勇氣,是她的命和她的一切。

相對於馮氏婉瑜大腦的一片混沌,作為知識分子象徵的陸焉識的清醒則意味著他得獨自承受所有的苦難,這是清醒者的宿命。

在舊時代, 魯迅先生就曾說自己是黑屋裡的先醒者,如果沒有希望打破黑屋,還不如讓他們在睡夢中死去。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但是在《歸來》中,陸焉識的人生態度是積極的,面對漫漫長路,他像馮婉瑜一樣,選擇了等待,他不離不棄,以百般的呵護、關心,耐心地等待一個人能夠從黑暗的記憶深入歸來。

一個人在精神深處期待著陸焉識能夠回到她的過去;另外一個人在現實裡守候馮婉瑜能夠回到他的當下和未來。

彼此的堅持恰恰讓兩人無法在清醒的現實中重逢,這是兩條鐵軌相互守望的愛情,感人卻又無望。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然而正是向後的懷舊,以及前行中的期冀,這兩種背行的力量讓《歸來》這部影片具有了極強的內在張力。

我揪心期待了一百分鐘,看到的只是男女主人公人生故事的冰山一角。

從讀信中看出,陸焉識顯然是個以柔克剛的性格,豁達樂觀,堅持原則,和原則過不去,但不會和自己過不去。

除了這些性格因素,還有就是火車站送別,他沒有絕望,因為他知道妻子還在等他,妻子相信他,理解他支持他。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所以勞改時他心態積極,寫東西鼓勵自己活下去。

他活下來了。

全戲拿捏最好的兩幕,其一是:陸焉識第一次回家。陳道明演的也好,很真實,那種喜悅,熱烈的思念,十年未見的離別苦,壓抑的淚水,一下子出現在一個普通的場景裡。

這一幕鞏俐倒是不需要特別的表達,她已經不記得陸焉識的樣子。

另一幕是陸焉識彈鋼琴,這一幕裡,壓抑了二十年的淚水終於噴湧而出。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到此為止,就算馮宛瑜至死都認不出他,也不重要了。

不怕得罪人的說一句,這電影不是拍給年輕人看的。

這其中的滄桑,這裡的細微末節,要想真明白,還要好幾年。

有人不滿《歸來》這部電影自我審查,刪減或者根本沒有拍比較敏感的部分,但是戴著腳鐐跳舞未必是種束縛,條件作文反能更顯才華。

《歸來》:文革版的“吾國與吾民”

說到審查,影片中舉著語錄本大唱語錄歌的場景,在中國,真的已經是很大尺度了。

希望這部點影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希望那些希望回到毛時代的人,不要忘記過去。

一個原本美滿幸福的家庭就這麼毀掉了,打碎這美好而成的一出悲劇,又在人的堅定信念和忠貞的愛情中開出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