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平無奇到高考狀元,她自述:改變源於感恩父母,記住這3點

陳杭霞,浙江省曾經的文科狀元,那一年她考上了北京大學,實現了作為一個文科女生的夢想。

她並非一直是最優秀的那個,甚至在開始時將努力學習加入“競爭”看做是一種浪費青春的做法。

但是努力、決心和毅力使得她最終摘得桂冠凱旋而歸。

從平平無奇到高考狀元,她自述:改變源於感恩父母,記住這3點

她曾經說自己是一個對於未來懵懵懂懂,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方向的人,把大把的青春浪費在悠哉遊哉之中,曾經對於所謂的“競爭”不屑一顧。她覺得校園生活太過古板,身邊努力學習的同學們,被她稱作“書呆子”。

一個愛笑愛鬧的女孩子,追求自由和隨心所欲,並不想把大好年華浪費在古板的校園裡,所以剛開始時成績並不突出。
那是在一次表彰會上,看到了受表彰學生的家長,看到他那樣光榮喜悅,陳杭霞想到了自己父母,她意識到沒有一個父母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的。

希望讓父母也能像他那樣光榮,不要辜負父母對自己期望,是她改變的開始。

這種細膩的情感,這種責任心,這種感恩之情也許正是一個學霸養成的開始。

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是一個知道努力的人。

那麼在她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為父母爭光之後,她又是怎麼做的呢?

從平平無奇到高考狀元,她自述:改變源於感恩父母,記住這3點

第一,珍惜時間。

時間是第一大財富,無論在任何時候,對於一個文科生尤其如此。

“早上5:40起床,我規定自己6點一定到教室。”

“為了節省時間,我的早飯一般都是去教室的時候帶過去的。”

“我一改愛聊天的習慣,到後來甚至一天說不上十句話。”

爭分奪秒,在她的時間安排上可謂是展現得淋漓盡致。早自修之前的時間,課間的時間,只要能用起來的全被投入在了學習上。
可以想見她是怎麼樣在早上五點四十準時起床,在空無一人的小路上走到食堂,匆匆買來早飯,然後又毫不耽擱地轉向教室。
在空蕩蕩的教室裡,她又是怎樣把自己的筆記本拿出來,整理完前一天的內容,做完鞏固,又在教室裡朗聲背誦課文。
也許那時候月亮甚至尚未和太陽換崗,只有滿懷希望憧憬的人,再一次放飛了自己的夢想。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

從平平無奇到高考狀元,她自述:改變源於感恩父母,記住這3點

每個人在學校裡的時間都是一致而有限的,除了課上的時間,只有利用好課餘的時間才能真正實現彎道超車,何況是對於一個想要考北大的人呢?
時間是海綿裡的水,陳杭霞毫無疑問地把所有水都擠了下來。

考北大這條路上,那麼多同時兼備努力與天賦的人,自己只有比別人更勤奮更加廢寢忘食才可以。

萬事一物換一物,高考,時間精力換取前途資源。

頂尖的學校資源是有限的,只有匹配的時間精力才能換來。

第二,把握細節,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做筆記。

“我當時做筆記的時候就做得特別仔細,一般是老師上課時在草稿紙上做一遍,然後課後再整理一遍,謄寫清楚,然後標明日期。這樣子,複習的時候就可以一目瞭然。”

“我會記錄學習過程中碰到的所有做錯的題目、解答方式、當時做錯的原因,以及對自己的提醒”

記筆記整理錯題也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方法,但是怎樣把筆記和錯題的整理記錄做到最高效,最簡單明瞭,以實現效率的最大化,卻是需要花費心思的。

文科學習內容龐雜而有諸多細節,很容易在知識的海洋裡迷失方向,錯過那些細小的考點。

因此文科筆記要記得清楚仔細。

從平平無奇到高考狀元,她自述:改變源於感恩父母,記住這3點

陳杭霞選擇按日期分類,只樣日後複習的時候可以按照日期按圖索驥,綱舉目張,不會導致錯漏,在小分上失手。

面對令文科生頭痛的數學,陳杭霞又是怎麼做的呢?
她選擇把數學題目的整理和糾正整個脈絡都理清楚,是根據人的認識規律進行設計的方法——人的第一印象是極其難改變的,如果第一次做錯了,後面想要改正極其困難,這樣做她才能達到徹底鞏固的效果。否則固有的印象難以消除,下次很容易再錯。

深究“做錯的原因”,留下“對自己的提醒”,這樣的筆記做到了細處,考慮到了自己的思維習慣,也自然有效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有了目標之後持之以恆。

陳杭霞的老師是這樣說的“這個女生的進步更像是長久以來的厚積薄發”。

她呢,她描述自己向北大奔跑的那段日子,沒有深夜難以入眠,或者失眠多夢,反而每天晚上都睡得特別踏實。為什麼呢,因為每天都是規律而充實的,這樣規律的學習和自律的生活使得她有了更加積極的自我反饋,努力也是對自己的獎賞,一個正循環由此產生。


她說:“我覺得我在一天一天地靠近我的目標,每一天都是一個進步。我在走向成功!”

從平平無奇到高考狀元,她自述:改變源於感恩父母,記住這3點

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靠近自己的目標,每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這種進步是微小的但是因為自己知道是在朝著目標前進,所以更是鼓舞性的。

目標就像是引誘著貓向前走的那條魚,它充滿著誘惑力,讓人為之魂牽夢繞,乃至於為之付出全部心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有目標,只有有了目標才能行而有方。

但是與目標相配套的還有持之以恆的努力,水滴石穿,並非三兩日之功,繩鋸木斷,亦非一朝一夕之事。

“不學患不知,學而患失。”學習的常態即在於不斷的遺忘,又不斷的吸收鞏固。

學習這條路上,只有不斷在進步,才永遠不會退步。

更多學霸學習方法、故事,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