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饥饿站台》:世间下的法则与活在体制中的人们

最近,许多人都在强推惊悚科幻片《饥饿站台》。有人说它道出了人类的贪婪本性、有人说它突出了人类的自私人性,也有人评价它映射出了社会的不公。于是我带着自己的疑惑去观看了这部电影。然而,当我观看完后,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

电影中所映射出来的世间下牢不可破的法则与挣扎地活在体制下的人们。


初看《饥饿站台》:世间下的法则与活在体制中的人们

饥饿站台

饥饿站台》讲述了在近未来的世界中,世界上有一个特殊的监狱,这个监狱并不像其他监狱那般将牢房一间一间,而是一层一层的划分。这里的犯人是随机分配的,每隔一段时间每层的犯人都会不一样,每层监狱只有两个犯人,但是整座监狱却有333层这个监狱将这里的犯人分为了三等人:上层的人、下层的人、以及掉下来的人。而运输食物的工具便是一台靠“黑科技”运行的站台,每到饭点,站台就开始从上最层往最下层运输精美的食物。

而所在的层数越高,就代表着上层的人有权利吃到最新鲜精美的食物,可以分配的食物就越多。反之,越下层的人能够吃到的食物就越少,甚至只能吃上层的人所吃剩的残渣。而有的人却因难以忍受这般耻辱,宁愿从自己所在的狱房中跳到深不见底的牢底,以死来求解脱。


初看《饥饿站台》:世间下的法则与活在体制中的人们

一个监狱,一个体制,充满着社会现实和人性考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监狱中所体现的制度与人性的变化历程以及带来的社会意义。

极致突显的二八定律: 一小部分的人能够享受最好的一切,大部分人只能拥有剩下的部分

二八定律,又名帕累托法则,也叫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关键少数法则、不重要多数法则、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中。


初看《饥饿站台》:世间下的法则与活在体制中的人们


当站台开始送食物时,最上面的前三十层拥有着优先选择的权利,能够享受到最为美味与新鲜的食物。并且站台会在每一层停留五分钟,而按照这样食物无规则的食用,等到前面三十层的人食用完后,三十层之后的食物就会变得越来越少,更别提被关在越来越低层的人了。

在监狱,就是处在一个小社会里,虽然大家都同为囚犯,但是也有着等级划分。分配方式也需要遵守二八定律的规则。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二八定律在任何地方都很难被打破,有价值的东西永远是稀少的,而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去争夺那有价值的东西,却又争夺不到。


初看《饥饿站台》:世间下的法则与活在体制中的人们

在这个如牢笼般的体制中,这个规则难以被改变,更难以被打破。

  • 上层的人永远不会听从低层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根本不屑于底层人打交道。甚至有交集;而低层的人又难以有机会去接近上层人,甚至与他们交流。渐渐地,分化越来越大,于是上层人的等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价值:而低层人很多时候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一文不值。

文明的稀缺与暴力的泛滥:在黑暗的地方崇尚暴力,文明之光永远无法普照

影片中,犯人们在进入监狱之前可随意选择一样物品带入监狱,大部分人选择了刀、枪、棒球棍等代表着暴力的东西,而主人公胡子哥却选择了一本堂吉诃德的书,在这所充满着不公与暴力的监狱中,书便是代表着文明。这便是代表着监狱里的现象。

然而,在主人公胡子哥与第一任狱友一名老头共处时,老头所带进的便是一把刀。然而,最终虎子哥所在的监狱被随机换到较为底层的时候,饮食短缺,老头为了活下去,要生吃虎子哥维持下去,但最终却被虎子哥拿着老头的刀反杀了。

虎子哥那一本象征着文明的书也被摧毁。


初看《饥饿站台》:世间下的法则与活在体制中的人们

刀与书的之间的冲突

也许,无论是在社会上的哪个角落,文明与暴力的冲突永远是无法避免的,而人类能够做的可只有尽可能地减少暴力,努力地传播文明。

利益永远驱使着人类自发团结

在影片中后的部分出现了一个词“自发性团结。”出自于胡子哥的第二任狱友口中,这一任狱友进狱前是一名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并且胡子哥进入到监狱中还是拜她所赐。她希望这里的犯人能够团结起来,打破这里的不公平体制。然而,结果是令她失望的。

她没有想过,在这里只有贪婪与自私,只有触碰到人们利益的时候,人们才会自发地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监狱里有一个规则,只有当站台上留有食物到最底层的时候,人们才能够重新获得到自由;而站台留有食物的前提是人们必须合理地分配好食物。


初看《饥饿站台》:世间下的法则与活在体制中的人们


意义

贪婪与自私是人类的本性,而人类始终生活在一个体制的囚笼世界中,如果想要自由快乐的过着,应该将这些助长恶志的秉性所摒弃掉,也许这个世界就会慢慢变得有公平正义可言。


初看《饥饿站台》:世间下的法则与活在体制中的人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