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上午還在討論團建……

試用期最後幾天的時候,我還在想著是時候應該找主管談談轉正後的工資待遇問題了,籤個勞動合同啥的。

當天上午的時候,我們部門在熱烈討論公司團建的事項。準備去哪玩?玩什麼?如何一邊團建一邊辦公?團建的地點,團建的時間,團建的安排等等。興奮只持續了半天,下午才知道團建計劃裡面根本沒有我。

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上午還在討論團建……

快下班時,主管不動聲色的給我發了私信,“下班後我們聊聊?”,這在平時她都會直接找我對話的。

那天下班時間比平時晚了半個小時,我去找主管的時候,天已經開始黑了,公司的同事也已經走的差不多了。

開場沒有噓寒問暖,一句話就直接進入了主題。

“經過我們一個月的短暫相處,我們認為你目前還無法勝任你當下的工作,你沒有能夠很好的融入我們這個集體之中。所以,你可以準備一下工作的交接事項了。”

沒有任何預兆,也沒有任何準備。我就這樣毫無防備的失業了。

我內心是極不願意接受這個被辭退的理由的,主管再三意思讓我現在就走吧,我依然堅持第二天還要到公司來。

第二天我找了老闆,老闆說了另一個讓我信服的理由。那就是“我不夠熱愛這份工作。”

我犯了全天下求職者都會犯的錯誤,那就是在工作上只會工作,而把工作和生活完全的對立了起來。

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上午還在討論團建……

我並沒有明白,我們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為了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感?還是為了充實自己的人生?

我當初選擇這份工作的目的一是為了賺錢,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來到公司後,發現工資低到遠遠超乎我的預期,當時我對工作的熱情就被澆滅了。

公司不會因為你是新來的,就會特別關照你。同事不會因為你是新來的,就會願意主動去接近你。後知後覺的人,就會被席捲出局。

我來到這家公司上班後,主管給我佈置了一個寫葡萄軟文的任務。我第一次寫,寫了好幾天還是一塌糊塗。最後因為趕時間,主管只能親自寫。雖然主管什麼也沒說,但是她再也沒有佈置過類似的工作給我。辭退我的時候也只是淡淡的說,“我們這一行,需要寫商業廣告,需要跟客戶打交道,我覺得你做不了。”工作不是考試,考試可以一次次刷新自己的成績,工作則是一次性定性的。

在工作上,我經常去麻煩我的上司,剛開始他還很有耐心的手把手指導我。時間久了,次數多了,我的上司也開始不耐煩起來了。大家都是來做事,領工資吃飯的人。方便我的同時,必然會麻煩了他人。

公司不比學校,學校可以允許你一次一次犯錯最後再指導你我走上正規,公司則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和精力去栽培一個新人。

當我開始對工作有了抱怨的時候,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工作上的出差錯,態度上的消極,同事間的不滿,最後讓我不得不走上了被辭退的道路。

失業後的我,才逐漸開始思考什麼是工作的意義。

在西方的文明社會里,“勞動乃是苦役”這個觀點是相當的普及。尤其是在《聖經》裡面,表現的就非常的明顯。

亞當和夏娃原本是非常幸福的生活在伊甸園中,他們原本是不用勞動的,每天就是過著吃喝玩樂的生活。直到他們偷吃了上帝禁食的果實,被上帝趕了出去,在人世間流蕩。他們為了生存才不得不開始了勞動。

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上午還在討論團建……

在這個故事裡面,人們是因為受到了懲罰,為了贖罪才開始不得不接受“勞動”。因此勞動在人們的意識裡面是負面的,否定的一種形象。

歐美人認為,勞動是一種讓人們感到痛苦的行為。因此他們近些年不斷的要求工作時間縮短,工作報酬增加。

有這樣一種說法,法國人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罷工,冬天過節。一年四季就工作一個季度,剩下的時間就是不斷罷工,鬧騰。而在基督教徒中,週末尤其是週日是堅決不允許工作的,在更早以前這樣的人甚至是要被殺掉。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不道德違反教規的行為。總之,西方人認為工作和生活是需要平衡的,是對立起來的。

前段時間有一個紀錄片非常火爆,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他的團隊拍攝的《美國工廠》,記錄了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國開設福耀工廠的點點滴滴。我們可以在這個紀錄片中觀察到中美兩國的工人在做同一份工作時,表現出的截然不同的工作表現。

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上午還在討論團建……

2016年,福耀調集了中國工人和已經上崗培訓半年的美國工人來了一次生產比賽。在同時開動的兩條生產線上,福耀公司制定的定額是800片玻璃。中國工人超額完成任務,完成了1011片,而美國工人才792片。但是在平時的生產過程中,美國工人只能生產500片,因為這次比賽的因素才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就是說,在實際上美國工人的工作效率是中國人的一半。

我們再對比一下中美兩國工人的工資待遇。美國人在福耀,一小時是12美元,每天工作8小時,一週工作五天,一個月工作的時間大概是160小時。而中國人在中國的福耀工廠,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一個月休息一天,一個月工作的時間大概是348小時。

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上午還在討論團建……

美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鼓勵性教育,他們對自己過分的自信,對工作是過分的挑剔。那些對工作不滿的美國人,試圖聯合美國工會來提高自己的工作待遇,最後等待他們的結局竟然是紛紛下崗。

我們再反觀東方的勞動觀,跟西方的截然相反。即“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

日本最出名的企業家、科學家稻盛和夫,他曾創建了京瓷和KDDI,這兩個企業都成為了世界五百強。他傳奇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對工作的熱愛。

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上午還在討論團建……

稻盛和夫先生畢業後進入了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這家企業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起,最後公司的高材生們紛紛都走了,只留下稻盛和夫獨自一人堅守。

他不再發牢騷,也不再胡思亂想的,只想用最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工作。他把鍋碗瓢盆全部都搬到了實驗室,睡在了那裡,晝夜不分的廢寢忘食研發工作。最後他不僅研發出了新產品,更重要的是他突然發現“工作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他不小心踢翻了松香樹脂,得到了靈感做出了不留任何雜質的“U字形絕緣體”;他抱著水管睡覺,一邊睡覺一邊翻滾,最後順利完成了“水冷複式水管”的製造任務。

稻盛和夫對工作如痴如醉,他認為工作就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日復一日的勤奮工作,可以起到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

在日本有許多優秀的工匠,他們認為只要專心磨練技能,製造出賞心悅目的產品,就能夠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和充實。他們把勞動看作自我實現,完善人格”精進”的道場。

試用期最後一天被辭退,上午還在討論團建……

不得不說,我確實是一個不熱愛勞動的人。而且在我身邊有很多的人的觀點也不一致。比如我的家人認為沒有保障的工作,我待著的意義也不大,還要承受很多未來不確定的風險。我朋友則認為,在新的公司裡面可以學習很多技巧和知識,還是很值得去試一試的。

這次被辭退,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時候沒有吃過的苦,長大後都要一一被嚐遍。辭退、失業並不可怕。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次的特殊經歷,才會讓我如今在這反省,思考關於工作的意義。

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們,可以跟我分享一些在職場上的心得。職場小白,想要跟大家重新學習關於職場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