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找真中醫,有可推薦的嗎?”

“你好,我想找真中醫,有可推薦的嗎?”

01

雖然我們不是面向患者的,但還是會收到許多患者的留言。

比如今天,有患者就問:

“你好,我想找真中醫,有可推薦的嗎?”

“您好!請問痔瘡手術後如何防止復發呢?還有就是痔瘡手術後芽肉長太高有沒辦法調理呢?”

還有之前的許多次,大都是各類病症來尋求好的醫生。

記得,有一次是一位患者母親來求救。她的女兒得了重病,幾乎跑遍了全國大江南北都沒治好。女兒年紀還小,作為母親,怎麼忍心眼睜睜看著她離去。她言辭懇切中,又帶著深深的失望,這是萬不得已而為之吧。

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們。

真中醫,這個詞的分量太過沉重,他不是靠廣告宣傳,不是靠機構包裝,而是靠有口皆碑,甚至哪怕有口皆碑,沒有親身的經歷,也不敢貿然肯定。

再說天南海北,患者最好就近求醫才方便,先在當地尋找,實在沒辦法再擴大範圍。而對當地最瞭解的,莫過於自己了。

我大多也是從微信上接觸醫生,也遇到很多自吹自擂的醫生,高調且鋒芒畢露,大有“我治不好的病,那天底下誰都治不好”的架勢。

殊不知,有格局的人,從來都懂得低調,也不會讓自己有優越感,更不會把話說得太滿,這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患者的慎重,否則你飆得有多高,可能摔得就有多慘。生命事大,誰都不敢拿生命開玩笑。

而我相信,真正的中醫,都是有大格局和涵養的。他們再從容不迫,也不會誇誇其談。

另外,還有人向我推銷各種藥,小毛小病的藥就算了,還有許多向我推銷藥酒,說喝了他的藥酒,癌症就能治好了。

他們像一張網,罩在前面,哪怕你不相信,也讓你雲遮霧罩,遇見真中醫的機會,大打折扣。

總之,太多了。這樣的醫生,如果讓患者遇見,又是怎樣一種罪過。偏偏這種罪過,可能每天都在不知名的角落上演。


“你好,我想找真中醫,有可推薦的嗎?”


02

我們平臺只是冰山一角,知乎、貼吧、百度知道、愛問知識人、豆瓣以及其他各種健康網站,才是大浪滔天。

幾乎每天都有人到處問,“哪裡有好中醫?”“如何找到好的中醫?”或是加上疾病名稱,“哪裡有治療xxx病的好醫生?”

要不然就是加上地名,“請問xxx地方,哪裡有好的中醫?”最後還加上“急!急!急!”

自古百姓“看病難”。若不是嘗試了無數次,或是實在信息閉塞、無從得知,患者不會把自己變成無頭蒼蠅,更不會把自己變成小白鼠,到處去碰運氣吧?

如同豆瓣上,某位患者所說:

“當今的醫生,中醫真的是良莠不齊,我們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

,往往票子花了,精力花了,身體也見不到任何改善,甚至更差。我們疲倦了,只能寄希望於神通廣大的網絡,不知疲倦、樂此不疲地搜尋著任何一個跟自己相關的信息去實踐。結果可能有好,也有可能有不好,反正就是不停地拿自己當做小白鼠做實驗。嗚呼哀哉,奈何醫術精湛的醫生少之又少。”

說一個好的中醫、真正的中醫,是受人膜拜和追隨的英雄,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他身上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那希望可是以生命為代價的。

誰要是分享了一個治癒案例,立馬會有一大群類似患者來詢問,這個“英雄”式的醫生在哪?在哪裡執業?怎麼才能找到他……

記得,我們之前推送過《他從事西醫40年後“改行”中醫,71歲時開辦免費中醫診所造福患者》這篇文章,併發布了微頭條,當時就有許多人來問這個醫生在哪執業?怎麼找到他?現在好中醫太少了,他們迫切求助!

還有人“教育”我,“有這好事,就要說得詳細點,姓名,地址什麼的,讓需要的百姓得到治療。”

一個網友還表示,因為他家是典型的因病返貧,實在是不希望像他這樣的故事總是在重複地發生。所以好的醫生在他眼裡,就如同菩薩,可以佛光普照,讓悲劇不再重演。

可是,英雄也不願看到這個場景。“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他更願意患者越治越少,百姓能越來越懂得保護自己。

只是現實中,太多數人的思維還停留在“醫生和醫院的存在就是為了治病的,自己為什麼要懂?”所以追隨英雄的腳步仍然越來越多。今後還需要對中醫健康知識的大力宣傳和中醫人的引導,恐怕才有助於緩解。


“你好,我想找真中醫,有可推薦的嗎?”

03

為什麼好的中醫那麼少?患者遇見好中醫那麼難?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醫藥戰略研究課題組調查數據顯示,民國初年,我國有中醫80萬人,1949年為50萬人,現在只有27萬人。而真正能用中醫思路看病、開處方的據推測最多隻有三四萬人。而與此相反,西醫則從1949年的約8.7萬人發展到今天的175萬人,增長近20倍。

隨著國家對中醫發展的愈加重視和大力支持,中醫診所遍地開花,可是“開花結果”的又有多少?

在對中醫資源的你爭我奪、對患者的極盡招攬中,又有多少診所或“掛羊頭賣狗肉”,或虛假氾濫成災、唯利是圖?

網友@“我非檸檬為何心酸”介紹:很多人說中醫是騙子,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四個字:良醫難尋!!!之前身體不舒服,想去找中醫,卻發現,偌大的城市,想找一箇中醫,真的好難。

先是去了中醫診所,結果他讓我掛點滴,我沒接受就走了。

網友@聖鑫堂(高)還說,“當下,中醫的傳承令人膽顫心寒,利益的驅動讓人無藝無德,慵懶享受的心態使當代好中醫鳳毛麟角。”

我們曾經介紹過的,北京一項隨機調查顯示,48%的被調查者認為,如今的中醫大夫同印象中的傳統中醫比起來已不再正宗,類似華佗這樣的名醫逐漸絕跡。

49%的被調查者認為如今真正意義上的中醫太少了。而為數不多的“好中醫”也離他們這些普通百姓越來越遠,一般人很難有機會得到名醫的親自診治。要麼需要一定的財力,要麼需要一定的運氣。

名醫,明醫,民醫,對百姓而言,什麼時候能合而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