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戰疫”:AI助力診療、測溫、疫苗研發

中新網北京4月10日電 (陳杭)AI影像輔助診斷產品、AI識別測溫設備、新型可複用口罩……疫情面前,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加快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全力以赴為“阻擊”疫情提供科技支撐。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許心超10日在發佈會上提到以上內容。

AI助力診療、測溫

北京市研發AI影像輔助診斷產品,提升診療效率和水平。據許心超介紹,積極推動AI輔助診斷產品研發試用,支持推想科技、數坤科技、安德醫智等企業,推出了一批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和新產品,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並已在北京、武漢等多地上線使用。

針對公共場所人群規模大、密度高、流動快的特點,北京市科委緊急組織中電科技集團第十一所、格靈深瞳公司等單位,圍繞測溫需求啟動聯合應急攻關。在短短的8天時間內研製出非接觸智能測溫設備,並具有紅外與可見光雙光融合、智能辨識人臉、快速人體測溫、體表溫度檢測轉換、體溫異常報警、數據聯網分析、平臺顯示監控等多種功能,方便後續對體溫異常人員的查找和管理,目前已陸續在北京市火車站、地鐵站、長途汽車站、飛機場等“三站一場”,物美、超市發等超市,和科技園區、企業等單位投入使用,累計達1600多臺,為有序復工復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市科委會同市場監管局、市計量院等有關部門,規範測溫設備使用標準,積極開展計量檢測,提高測溫設備使用效率。

許心超稱,圍繞居家隔離、餐飲等重點人群體溫監測需求,組織北京微芯研究院開發可穿戴智能體溫計。該體溫計與普通的體溫計相比,具有檢測精度高、能夠在佩戴時間內連續監測體溫、監測數據聯網分析、平臺顯示監控、體溫異常報警、三級分層管理等功能。目前,在全市範圍內投入使用11700多臺,近日又新發放9萬多臺,將面向餐飲、美容美髮、家政等行業高接觸人群,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AI算法提高疫苗研發效率

北京市推動AI算法、算力首次大規模應用到病毒類傳染病的研究和應用中,在病毒基因測序、疫苗/藥物研發、蛋白篩選等醫療器械和藥品研發攻關等多個方向,極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和應用投放的速度,病毒類傳染病智能化研究初具規模。

Linear Fold算法已為全世界100多家新冠病毒研發機構提供技術助力。作為RNA結構預測領域40年來第一次重大提速,Linear Fold算法可使整序列、整基因組的RNA結構預測成為可能,可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提速120倍,算法的開放與共享有利於提升新型冠狀病毒RNA空間結構預測速度。

研發新型可複用口罩

圍繞疫情防控中對高品質口罩的需求,北京市組織北京時尚控股集團、北京化工大學等單位開展新型口罩研發和可重複利用民用口罩的研製工作。針對時尚控股集團研製中存在的版型不適問題,組織北京人臉識別企業通過中國人面部大數據分析,提供了9組典型三維面部結構;針對優化口罩過濾效果,原材料、零部件供應不足等問題,組織北京化工大學、中化北京橡膠院、北汽海納川公司等單位開展技術攻關,通過工藝優化提高口罩過濾效率,並保障材料供給。同時,從口罩的核心功能材料配方和工藝出發,組織北京化工大學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駐極聚丙烯材料,開發出的25克重熔噴布過濾效率達到89.6%,優於國內其他同類產品,可耐80℃熱水浸泡消毒5次。

許心超提到,組織市勞保所,搭建口罩檢測平臺,針對市場主流應用口罩,選擇居家便利、操作簡單的高溫溼蒸、高溫幹蒸、電烤箱烘烤、熱水浸泡等消毒方式,對400餘批次一次性口罩進行多次消毒後的防護性能、病毒滅活、佩戴時長影響、電鏡形貌表徵等檢測分析,形成適用於非醫用環境、安全、便利的一次性口罩再利用操作規範。同時,利用已搭建的口罩檢測平臺,為時尚控股等單位研發的新型可複用口罩,提供即送即檢的最高優先級檢測服務及技術諮詢。

截至目前,平臺已為三家口罩研製單位送檢的1500多個口罩樣品及相關核心功能材料提供了檢測服務。(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