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德國“雞血娃”的慘痛教訓:搶跑的孩子能贏四年,代價……

這個段子得到了大家的共鳴,而我卻感到傷心,感到深深的無奈。

真的,本來有很多父母相信科學和成長規律,有很好的教育理念,卻在日復一日的焦慮中變得不理智,越來越不淡定了。

美國德國“雞血娃”的慘痛教訓:搶跑的孩子能贏四年,代價……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Fabrizio Zilibotti在2019年出版的《愛、金錢和孩子》中,試圖用經濟學分析父母育兒方式的改變。

他認為,社會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和投資回報率影響了父母的教養方式。

當某個地區教育的投資回報率很高,而貧富差距又比較大的時候,父母就會更願意把身上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

我很認同這種解釋,從經濟學角度解釋父母的行為是完全合理的,但從心理學和兒童發展的角度看,這樣做卻極不可取。

給娃打雞血,上化肥,確實可以獲得短期利益,但造成的影響卻非常深遠,甚至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最近讀到2015年Peter Gray博士在《心理學今日》上發表的文章,題目為“早期的學科式訓練會對孩子造成長期的危害”。

我忽然領悟,原來發達國家早就經歷過中國今天的階段,並且做了一系列研究,付出過相當多的代價。

美國德國“雞血娃”的慘痛教訓:搶跑的孩子能贏四年,代價……

50年前,面對社會上的爭論:教育應該以遊戲為中心還是以學科學習為中心?德國政府支持,研究者比較了50個以遊戲為中心的幼兒園和50個以教授知識為中心的幼兒園中的孩子。

結果發現,孩子提前教育的優勢最多隻能保持到四年級,從四年級開始,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出現直線下滑,特別是在數學和閱讀方面具有明顯的劣勢,並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不及同齡孩子。

這個大規模實驗也讓德國政府緊急叫停了學前教育改革計劃,要求所有的幼兒園必須以遊戲為中心,不得提前教授知識。

在美國,Marcon Rebecca研究了美國家庭的343個孩子,結果同樣發現,被送進以教授知識為中心的幼兒園的那些孩子,在前四年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到了四年級就出現嚴重的成績滑坡,從而導致他們在情感和社會方面的發展比同齡孩子差。

1967年,David Weikart跟蹤研究了美國密歇根州伊普西蘭蒂地區68個家庭的孩子。

這些孩子被分配在三種不同類型的幼兒園。

A傳統型:反對任何提前授課,以遊戲為中心。

B混合型:有一些成熟的教育理念(如高瞻課程High Scope),但成人介入較多,孩子在課堂上會使用作業紙。

C學科型:老師直接教學,有很多作業,並且有考試。

研究發現,短期的影響與之前的兩個研究是一致的,C組的孩子在四年級之前,與A、B組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消失了。

15歲時已經無法區分這三組孩子的學業成就差別,但在社交和情感能力上,C組與A、B組孩子有顯著的差異。

除此之外,15歲時,C組孩子比其他組孩子有更明顯的叛逆行為;C組孩子比其他兩組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摩擦更多,更容易受挫和受到傷害;C組孩子如果結婚了,在婚姻中更難找到幸福,因此離婚率更高。

更可怕的是,C組孩子的犯罪率高達36%,而其他兩組孩子的平均值為13.5%。

可見,提前教育的優勢只能保持到孩子四年級左右,而傷害卻會影響深遠……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也許是孩子早期的學習體驗影響了後期的行為吧,孩子越年幼,情感“抵抗力”越弱,體驗更容易深入潛意識。

美國德國“雞血娃”的慘痛教訓:搶跑的孩子能贏四年,代價……

網上有個流行的說法:養孩子要把他當植物,放下包袱,靜待花開。

0~3歲育種期: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和溫暖的環境,愛、安全感和健康就是一切。

3歲之前的孩子還不需要規則,不必急著去早教,去啟蒙或者定什麼規矩。

老老實實養著,給他一個棒棒的身體和無條件的愛,溫暖而有力的家庭支撐是他未來人生的底色。

3~6歲出苗期:帶孩子見世面,好奇的孩子需要發現這個世界上的各種樂趣。

這個階段的孩子神經發育已經基本完成,有了一定的能力,就格外渴望認識這個世界。

見世面不是買機票旅遊,也不是出入高級會所,而是體驗數學之美,文字之美,音樂之美,體育之美,涉獵各種領域去體驗各種有趣。

6~12歲助長期:學齡期的孩子需要大量的學習來獲得成就感,無數次成功的體驗來增長信心。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根據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把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其中6~12歲的孩子處於學齡期,應該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如果他們能順利完成學習課程,就會獲得勤奮感,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則會產生自卑。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

美國德國“雞血娃”的慘痛教訓:搶跑的孩子能贏四年,代價……

育好種,護好苗,剩下的就是把心放在肚子裡,該澆水澆水,該施肥施肥,陽光雨露照應著,等小樹長大。

每種植物都有正確的打開方式,有的喜肥有的耐貧,有的愛溼有的抗旱,有的越修剪長越旺,有的需要搭個架……

父母要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但不管用什麼方法,拔苗助長都肯定得不償失。

美國德國“雞血娃”的慘痛教訓:搶跑的孩子能贏四年,代價……

對於孩子的教育,你是什麼樣的態度呢?是順其自然,靜待花開?還是給孩子報滿滿的輔導班,生怕輸在起跑線上?

輔導孩子學習時,你是什麼感覺呢?是以興趣為主,如果孩子厭煩就不強求?還是以任務為主,只要老師佈置作業就必須寫完?

對於孩子的成績,你是怎樣想的呢?是六十分萬歲,即使分數低也堅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後來居上?還是回回考試爭第一,孩子考九十九分都要挨一頓男女混合雙打?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美國德國“雞血娃”的慘痛教訓:搶跑的孩子能贏四年,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