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絕食的勇士,卻意外成了大家追捧的美食,好吃到爆

2014年情人節那天,大王具足蟲“1號”在日本水族館被宣告死亡。此時的它已經了絕食5年零43天,創下動物絕食時間最長的世界記錄。


這位絕食的勇士,卻意外成了大家追捧的美食,好吃到爆


它的最後一餐是2009年1月2日吃的50克竹莢魚,之後便不吃不喝了。飼養員一直都弄不清它為何不吃東西,想盡一切辦法卻都無濟於事。而且它還時常會假裝動動嘴巴吃東西,只是從未將食物吞下。

這一“餓”讓大王具足蟲出了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為了紀念這位絕食而亡的勇士,日本人還推出許多大王具足蟲的周邊,儘管大王具足蟲長得似乎些許恐怖,但它其實是一道獵奇美食,據說肉質像極了龍蝦,味道極佳。

不過擺在餐桌上的卻大多都是“山寨版”的大王具足蟲,另一種生物道氏深水蝨。這兩種外形極其相似的生物都屬於等足目動物,一類正在改變我們對進化進程認識的生物。

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又稱“巨型深海大蝨”、“巨型等足蟲”,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等足目動物。它們大約在1.6億年前就已出現,一直活到了現在,但外形幾乎沒有發生改變,因此人們將其稱為“深海中的活化石”。 這種古老的生物長相奇特,像是電影裡《異形》裡的宇宙生物。你看,它還擁有一對特殊的複眼,這對複眼是由近4000個平面小眼組合而成,分別位於頭部兩側。


這位絕食的勇士,卻意外成了大家追捧的美食,好吃到爆


一般情況下,大王具足蟲主要的食物是海洋生物的屍體。但也有證據表明它們不是純粹的食腐動物,偶爾也會抓活的來吃。 儘管食物來源十分豐富,但它們一言不合就會選擇長期絕食,與此同時,大王具足蟲也有暴飲暴食的怪癖。它們會一次性將大型動物的屍體吃掉,甚至會因吃太多而影響運動。

自大王具足蟲出名後,人類發現了它是上等的美味。可由於大王具足蟲通常生活在又深又冷的深海,難以被捕獲。在利益的驅使下,商家們時常用相對容易捕捉的道氏深水蝨來假冒它。

等足目動物是一類多樣性超高,適應性超強的甲殼綱動物。其實這類生物生活中很常見,比喻我們小時候常抓來玩的西瓜蟲,就是其中的一種。而西瓜蟲又可以叫做潮蟲,是最早被列為等足目的動物。

可伴隨著對水生等足目認識的發現,人們逐漸將其劃歸甲殼綱 ( Crustacea )。如今科學家發現現存等足目動物的種類大約有1萬多種。它們的生活環境千差萬別,海洋,淡水,陸地,體外和體內寄生的種類都有。


這位絕食的勇士,卻意外成了大家追捧的美食,好吃到爆


海洋中各種等足目動物,不管進化成何種形狀都有14條腿。按理來說,等足目的近親是蝦蟹所屬的甲殼類十足目動物。可我們常常會將潮蟲誤以為是昆蟲,這是因潮蟲的頭節只和第一胸節癒合,剩下的7個胸節各自獨立,每節上有一對步行足。

又因為蟹蝦甲殼綱動物等都生活在水中,所以我們也很難聯想到潮蟲是甲殼綱動物的一種。

陸地等足目動物是唯一完全適應了陸地生活的甲殼綱動物。與其他生活在水中的等足目動物一樣,它們一樣長有鰓部用於呼吸。

此外,它們不僅不排尿、不排出體內氨含量高的廢物,還會吃糞便,甚至包括自己的糞便。而在飲水時,它們會從後端伸出管狀結構體,而不是從嘴巴伸出。

至於等足目動物何時成功登上陸地的,則一直存在著爭議。有人根據它們的演化關係推斷,潮蟲亞目的祖先大約在石炭紀到二疊紀間分化出來。

與其他動物相比,陸地等足目動物幾乎沒有任何生存的優勢。然而它們居然站定了腳跟,遍佈世界的每個角落。而在它們之後,再也沒有新的甲殼動物類群登陸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