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传之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情感纠葛。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但是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学者承认的女皇武则天的丈夫。

帝王传之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情感纠葛。


正是因为唐高宗一步步将武则天推到皇后的地位,才使得武则天能够逐步掌权,并代唐建周。而因为武则天的存在,很多人都认为唐高宗李治是一位懦弱的皇帝。

在男权社会,被女子篡权夺政,不能压制她,还让她得以称皇。说唐高宗李治没能力,是个懦弱的皇帝,似乎没错。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不是这样。

李治最开始并不是唐太宗钟意的继承人,他上面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一个是父亲重视的继承人,一个则是宠爱的儿子。虽然李治也得父亲宠爱,但一开始并没有被父亲考虑入继承人行列。

帝王传之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情感纠葛。


李治成为继承人,是因为李承乾和李泰兄弟相争,最终危害唐太宗性命。唐太宗为了保住李承乾和李泰,选择了看上去最仁厚的李治为太子。

但是很少人知道,这太子之位一定程度上还是李治自己谋来的。其实李承乾被废之后,唐太宗原本想要立李泰为太子。但是李治先前受到李泰威吓,当晚就进宫告了状,使得唐太宗发现立李泰也不是个好法子,最终选定了李治。

李治能在这个时候,选择入宫向老子告状,就已经说明了他还是有一定心机的。再来看他继位之后的表现,也完全不是大家想象的无能懦弱,相反还十分拿的出手。

帝王传之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情感纠葛。


李治继位后,在李继、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辅佐下,继续推动和实施太宗时期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使得国家安定,百姓富庶。后世称李治统治期间,“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军事方面,唐高宗即位后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扩大唐朝版图。若是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唐朝版图最大时期不是在李世民也不是在李隆基时期,而是在李治时期。

唐高宗时期,国家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一直维持了32年。

文治武功,唐高宗都成就不低,之所以给人懦弱的映像,无非受武则天影响。那么再来看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

帝王传之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情感纠葛。


严格来说,武则天最初应该是唐高宗李治的庶母。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豆蔻少女被唐太宗召选入宫,封为五品才人,伴驾唐太宗左右。当时的李治不过是十岁的青葱少年。在长达十二年的岁月里,李治每每出入太宗书房,总忍不住多看父亲身边这位美艳的伴读秘书几眼,一来二去,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自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若说李治对武则天最初的情感只是懵懂少年对美丽异性的好感的话,那么成年登基为帝后,李治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武氏从感业寺内接回宫,则更大层面上是由于身处王皇后与萧淑妃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令高宗感到情感上失落,而武则天的温柔多情在此时起到了一种填补内心空虚的作用。

李治对武则天的爱,更大程度上带有一种对母性光环的依恋,以及对政治伙伴的倚重,这种情感相较他过去对萧淑妃那种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恩宠有本质的不同。

帝王传之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情感纠葛。


就在李治当上太子以后,他在披星戴月地伺候抱病卧床父亲的同时,居然在父亲的更衣室与父亲的女人武则天偷情。今后,开端了他与这位年青仙颜庶母的不伦爱情。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5月,唐太宗李世民逝世,李治登基于长安太极殿,是为唐高宗,时年22岁,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唐太宗身后,武则天依唐代后宫之例,入感业寺落发为尼。永徽元年,即公元650年5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辰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告别后的怀念之情。唐高宗登基后,萧淑妃专宠后宫。永徽二年蒲月,王皇后自动赞助武则天回宫,妄图“以毒攻毒”。武则天回宫后敏捷战胜萧淑妃,得到唐高宗的溺爱,第二年便被晋升为昭仪,起初,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跟着她位置的变更,武则天的愿望也随之水长船高,开端动起了当皇后的动机。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天周旋于后宫。

帝王传之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情感纠葛。


虽然后来高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不光是因为他对她的感情,更主要是为了从长期专权的舅舅长孙无忌手中夺回朝政大权,然而他毕竟给了她天下女子最尊崇的荣耀和冠冕,更何况他后期许她参与朝政,把军政大权交于她分担,并赐“二圣”尊荣,这都为武则天一步步登上帝王的权力巅峰创造了条件。

唐高宗和武则天在太宗去世之前就已经有了联系,至于是何种不多说。后来武则天感业寺出家,两人再次相遇,唐高宗不顾反对,将武则天接回宫宠爱。后来又废王氏立武氏为后,都不曾向大臣妥协一步,能说他懦弱无能吗?不能!

而后武则天一步步夺权,根本原因还是在李治身患疾病,没有精力处理政事。武则天抓住时机,开始一步步蚕食大权,走上高位。

这个时候李治也不是无动于衷的,他曾经兴起过废了武则天的心思。甚至还找来亲信商议,但是消息提前走露,武则天申诉辩解,这才最终作罢。

帝王传之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情感纠葛。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在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拟定《内训》和《外戚诫》压制武家人兴风作浪,武则天也无可奈何。

除此之外,武则天支持者李义府、许敬宗的先后倒台,武后的政敌及家属拜相,王废后的族兄王方翼也受到任用,则说明唐高宗在世之时,武则天并不是说一不二。

武则天最后称帝,还是因为唐高宗去世后,她一步步将年长的儿子拉下马,扶持幼子,后又废幼子自己称帝。

如果唐高宗还活着,那么武则天称帝仍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不能因为武则天的崛起,而小看唐高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