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21城房價環比下跌,拐點出現了?2個“障礙”無法跨越。


全國121城房價環比下跌,拐點出現了?2個“障礙”無法跨越。

據中國房地產協會主辦的全國房價行情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有121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月下跌。雖說下跌的城市不到全國城市的20%,由於其中包括了四個一線城市,且上海下跌5.85%,位居四個一線城市榜首,因此引起一些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不少網友私下討論,房價已經持續上漲了30年,這是否意味著市場要盛衰輪迴,全國性房價降開啟下降通道,拐點由此出現了呢了?

對此包括一些業內人士也發表了各自看法,比如部分人士就認為,全國房價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整體,如果一線城市房價下降,必然發生骨牌效應,導致二三四五線以下城市房價梯次性下降。主要依據是城市居民收入基數和房價基數不同,以及人口、資源分佈和經濟發展的支撐基礎不同。

對此筆者認為,理論上的確存在這樣的可能,但是這是建立在一線城市房價下跌大局已定的基礎之上的,但是房價是否會持續下跌目前無法定論,就像足球始終是個圓的,運轉的變數很大,真實情況可能並非預測的那樣“輕鬆“,因為房價下跌有兩道無法逾越的“障礙”:

全國121城房價環比下跌,拐點出現了?2個“障礙”無法跨越。

障礙一:疫情衝力度雖然很大,但房地產“老大”的地位更強大。

多年以來,房地產對GDP的貢獻無以替代,即便是內外部整體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去年的樓市銷量也佔據了GDP比重的一半以上。可以說,截止目前為止,房地產的重要地位仍然無法被其他經濟體所取代。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房地產銷售活動被迫停擺了接近2個月時間,導致部分房企出現現金流壓力,100餘家中小房企倒閉,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其他房企似乎也同樣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就在包括品牌房企在內的眾多房企開拓網上銷售渠道,主動展開自救的同時,很快全國就有60多個城市出臺了樓市新政,範圍涵蓋了稅收、金融、預售、土地、公積金、租金等一攬子扶持政策。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為了防止開發商最後扛不住資金壓力降價賣房,導致房價出現整體性下降。

而緊隨其後的是,央行開啟了貨幣寬鬆模式,向市場釋放了大量流動性,雖說目的是為了刺激實體經濟復甦,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排除有部分資金會流入房地產市場,成為房企救命的“稻草”,再伴隨著疫情被有效控制住,房企的壓力自然會得到緩解。

因此,疫情給房企帶來的影響,滿打滿算沒超過2個月的時間,如果認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讓房企倒下,實在是低估了產業“老大”的能力。

全國121城房價環比下跌,拐點出現了?2個“障礙”無法跨越。

障礙二:土地財政與房地產的關聯性,勝似一對孿生“兄弟”無法被剝離。

而在20多年來,房價之所以漲個不停,眾所周知的原因是,土地價格在持續上漲。如今土地成本佔到了建房成本的一半以上,在地價未見下降的前提下,如何判斷房價會下降呢?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一旦丟失了這塊”大蛋糕”,不僅會直接導致地方GDP下滑,甚至各部門都將無法正常運轉,房價大幅下跌是地方無法承受之重。

由此可見,房子的金融屬性已經超出了它的基礎屬性,房地產已經綁架了地方經濟和地方財政,這是無法否認的現實利益問題。在地方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出現之前,房地產不可能被地方輕易丟棄。

儘管宏觀層面提出了房住不炒這個基本要求,但是在加大調控措施和手段,防止房價過度上漲引發金融風險的同時,終究還會兼顧地地方發展的現實需要,給於地方一定的自主權,按照因城施策,自我調節市場的“溫度”,不能讓房價出現大幅下跌。

全國121城房價環比下跌,拐點出現了?2個“障礙”無法跨越。


簡而言之,由於房子的金融屬性太過凸顯,以及行業特殊地位使然,如果房價不漲其實就是在下跌,各地在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同時,調控的真實目的絕對不是要打壓市場和降低房價,而是要保持房價穩定上漲,這樣既沒有突破“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底線,也不會影響地方經濟的正常發展。

即便是目前部分城市二級市場房價出現下降,也不足以動搖一級市場的價格,畢竟一級市場價格漲跌不僅牽連到地方、銀行、開發商等多方利益,如果房價大幅下跌,更容易產生連鎖反應,加劇金融風險。即便允許房價下跌,也只會採取漸進步驟,在漲跌互現的情況下平穩下降,不會陡降或降個不停。

再者說,如果房價出現大跌,開發商最多會甩鍋給銀行,受損失最大的無疑是前幾年高位接盤的購房者,鉅額房貸壓力足以導致很多家庭陷入經濟危機。那麼一些城市房價下跌,明顯只是常規性震盪,不足以導致房價拐點出現。而隨著房企的壓力逐步得到緩解,市場也會很快恢復常態,房價會繼續保持平穩。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