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高一歷史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一、 教學情況:

從以上數據可得,本次歷史期末考試均分66.71,優秀率為14.01%,及格率為74.15%,期中考試優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數據可看出學生文理科的偏科現象逐漸顯示。各班級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內。這是近兩個月以來,基本上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位教師認真二次備課上課的成果。

二、試卷分析:

1、試卷以現行教材為依託,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核,題目容量適中,難度適中,無怪題、偏題,試卷中還出現了一些多次做過的題目。

2、試卷組成和結構:本次試卷分為選擇題、材料問答題,兩者比例為6:4。題型仍採用單項選擇題與材料題兩大類;單項選擇題,有30小題,每題2分,共60分。材料題有2大題,共40分。

三、學生出錯原因分析:

(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仍然是一個大問題,70分以下的學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記憶模糊。

(2)審題不清,很多學生存在看題只看一半就做題的壞習慣,看題不夠全面。

(3)理解不到位,選擇題題意與每項選項理解不夠透徹,對於知識點的本質理解以及教材相關知識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夠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過材料分析出題目要求的答案,有較多同學經常脫離材料作答。

(5)學生逐漸顯示出文理偏科的現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課堂時間,學生作業完成也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

(6)課時緊張,幾乎沒有時間來給學生講解題目,而歷史學科的性質卻是每堂課的知識容量都很大,很難實現在課堂上落實題目的目標。

四、以後的努力方向

(1)加強集體備課,認真編寫教學案和批改作業。當沒有時間落實題目講解時,課堂的有效性及作業的批改顯得尤為重要。

(2)強化基礎知識鞏固: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前提。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多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基礎知識,將書本知識條理化。

(3)加強課堂管理,從學生考試成績的狀況結合學生平日課堂的表現得出,課堂紀律的良好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要以管理促教學,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4)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在課堂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環節,將歷史對學生思維提高的重要性滲透於課堂之中。並加強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更加愛上這門課。

(5)平日講課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養學生史論結合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答題習慣,提高學生的答題技巧,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注重鍛鍊學生的分析能力。

(6)從本次考試數據可知,歷史科目優秀率相對較高,及格率相對較低,今後的目標就是保住優秀率並有所提高,關注那些想學卻不知道怎麼學的學生,嚴格執行學校“提高、促中、幫困”的教學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